APP下载

试论革命战争年代中的群众路线

2013-08-15张磊

文教资料 2013年3期
关键词:革命战争时期革命

张磊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1]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精辟的话语,揭示了无产阶级的运动为了谁、依靠谁的革命主张。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始终坚持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运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革命路线,才赢得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回顾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我们深深感悟到,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取得的每一项革命成果,无一不是源于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典范。

一、群众路线是立党宗旨的必然选择,它紧紧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形成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

党的群众路线源于党的性质和宗旨。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3]。1927年初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强调“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4],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随后,毛泽东在1929年9月的《古田会议决议》中开始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强调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着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大业,在变革民生、民权的革命运动中,依托革命根据地,在农村进行“一切权力归农会”、“耕者有其田”的革命,帮助群众具体解决耕牛、种子、粮食、看病、上学等实际困难,使备受压迫和剥削的苦难农民分得土地,获得新生,做了主人。正是由于我们党把自己的主张告诉了群众、兑现了承诺,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见到了光明,从而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持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热情,调动了人民群众参加革命运动的积极性,坚定了巩固和保卫革命果实的斗争信念,使党的政治主张转变成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革命行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实行全面抗战方针,开展人民战争,依靠群众路线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成千上万支各民族的游击队、自卫队和敌人作战,难以计数的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等,在夜以继日地奔忙。1945年7月,党的七大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明确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的根本大法,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5]这就进一步把群众路线提升为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群众路线使党的事业根植于沃土之中,为发展壮大党和军队找到了力量增长的不竭源泉。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央苏区任务时说:“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6]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强调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方针,我们党通过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组织发动了农民革命、建立了农民武装;通过建立农民武装,开辟、扩大了根据地;通过根据地的全面建设,进一步发展了阶级队伍和政治力量,增强了经济、技术实力,为发展壮大党和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中央苏区为例,短短5年多时间,党员数量由初期的2000多人增加到13万多人。抗战期间,根据地由少数几个发展到20多个,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121万人,人民武装由几万人发展到120万人。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所做出的《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特别强调,“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7]。在抗战期间,解放区民兵数量始终为军队数量的2至3倍,从而保证了人民军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原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承认,“共产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其政策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相反,国民党统治区主要靠“抓壮丁”的强迫征集方式来补充军队,以致逃兵不断出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群众问题上的认识继续深化,把一切反帝反蒋的进步人士都纳入到党的群众基础的范围之内,这使得党联系的群众不断增多,党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截止到1946年10月,各解放区已有30万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有300-400万人参加民兵或游击队。[8]解放战争的三年时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先后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青壮年当民工随军征战。同时,有大批土改中翻身解放的农民被吸收入党,党的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统计,至1949年底,全国党员人数已从1945年抗战胜利时期的120万发展到448.8万,增加了近4倍。[9]人民解放战争由此获得了取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的源泉。革命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跟随中国共产党赴汤蹈火闹革命,是为党的奋斗目标所吸引,是党和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所维系,是为党的模范行动所感召,更是党倡导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

三、群众路线明确了指导革命战争的思想路径,丰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早在建党初期就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命运取决于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党始终要求一切革命行动必须深入到群众里面去,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意见,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明确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又鲜明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的论断,他坚信人民的力量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只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不仅能解决战争所需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能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是中国共产党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有效贯彻执行的一大法宝。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党中央所写的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群众路线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我们党基本的领导方法。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始终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开创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土地制度。1946年5月4日,中央颁布“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并首先在东北开始了中国千百年来土地关系的变革。到1949年初,约有一亿多农民分得了三亿多亩地,解放区出现了生产、参军、支前的热潮,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党所倡导和坚持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方针政策,包含了党的全部工作目的、开展革命的途径和力量源泉,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倡导和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党形成正确领导方针及工作方法的科学途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具体运用,是共产党人的独创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中取得的历史成就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没有革命战争时期那么艰难险恶,但前进的道路却并不平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借鉴革命战争时期党推行群众路线的好做法,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发扬光大。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EB/OL].www.gov.cn.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50.

[4]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五)[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17-118.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04.

[8]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史专题讲义[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5.

[9]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242.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猜你喜欢

革命战争时期革命
革命战争年代的清华地下党员名单
清代时期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良好的官兵关系
谈谈革命战争年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