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的诉说与祈盼

2013-08-15高建仁

文教资料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想现实评价

高建仁

(甘肃省酒泉市体育运动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好的教育理念试图唤醒我们沉睡已久、近乎麻木的教育良知,使得教育可能回归本质的时刻,我们发现,美好的理念却又一次被行为和现实所愚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行为惯性仍旧吞噬着正在唤醒的良知与信念,致使美好的理念难以左右和驾驭客观行为。所以我们也悲壮地看到,现实教育正在新理念的光环下演绎着“伟大”而“坚定”的世俗行为。

因此,在教育的理想主义愿景未曾完全泯灭之际,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受强烈的忧患意识的困扰和教育良知的驱使,我不得不又一次提起笔来,反思自己多年亲历的教育生活,呼唤我期盼已久的理想教育,试图在理性的思索中求得真正能使师生共同成长的公理,奢望在精神世界里寻觅可能使教育实现理想的蹊径,企图通过灵魂的挣扎使肉体不再沉沦于庸俗教育的困顿之中,不再无为于误人子弟的自责深渊。为此,我不得不怀揣“面对现实教育我们不一定有作为,但我们必须努力有所作为”的志趣,继而倾诉我源于心灵的思考:

一、我们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目标的错位,使得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教育评价制度应该服务于培养目标,但是我们的评价制度却误导着培养目标。我个人认为,目前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健康走向的根本瓶颈首先是高考制度——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师资和教材——师资和教材固然是制约的因素,但不是首要;他们都在受高考制度的制约,都在为高考制度服务——特别是教材。当然,高考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为了高考这一有限的目标,让人们倾注无限的努力却是当今高考显著的特点和带来的弊端。其次是与之相关联的三个层面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源于高考这一指挥棒所引发的数据元素的评价,它始终左右着办学的方向和教师的行为。

就评价机制而言,目前我国教育行业还没有科学、合理、准确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只能将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该标准所导致的评判原则是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好老师,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其实,考试只是一种选拔和检测的手段,成绩并不是评价标准的全部。所以,仅仅用考试成绩或高考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任何行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它就没有准确规范的生产标准。以偏概全地以考试成绩替代教育的评价标准,使得教育失去了正确的评价标准,相应的评价只能是一种误导。并且这种误导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的努力方向。显然,正因为我们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所以我们对教育评价机制强烈的探索和追问欲望已经成为我们不愿和不敢正视评价机制的根本原因。因而,我们被动地探索了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够知道,更没有人找到真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哪里。因此只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量化标准。所以如果没有现行考试(特别是高考)制度的灭亡,就没有理想教育生长的土壤;同样,如果评价机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国家、教育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素质教育进程的美好愿望将成为泡影。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必然。

就高考制度而言,高考指挥棒下长期的应试教育,在与之相对立的素质教育的呐喊声中,不仅没有淡化,而且在诸多教育人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被演绎为应试竞赛了。这种共同的演绎使得自上而下弱化教育本能的观念成为习惯且根深蒂固,它的恶性循环将教育的良性循环湮灭得无法浮现。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把高效“复制”知识与训练“钻营式”的应试技巧的相得益彰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部水平和能力的依据和标准;或者如果我们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部用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这一局部而简单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唯一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或者如果我们把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耗费巨资去抢夺优质生源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重要手段,并继续把培养“考试机器”、“打造考神”作为教育和办学的主要目标来努力;那么,今天,不少“80后”、“90后”青年所反映出的诚信不足、是非不清、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民族精神缺失等问题,就不难找到真正的原因了。

因此,我也认为,由于特殊性和偶然性的原因,教育让一个人的一个方面的成长失误或失败也许是可能或必然的,但教育让一代又一代人在诸多原本被教育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滑坡,那就是教育的目标和制度问题。显然,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呈现出目前如此多的无奈与尴尬。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不得不说教育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畸形时代。当然,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

所以我还认为,我们宁可在正确的目标下发生错误的行为,也不要在错误的目标下发生正确的行为,以避免本质上的错误。

鉴于此,我时常在想,当我们面对高考制度时,我们应该总结和反思些什么?我们应该认真而冷静地归纳总结一下其间的得与失、成与败。

尽管,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中,高考制度是相对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办法,但是难道公平的体现就应该和必须以应试的形式让一代代青年失去欢乐、自我与思想为代价吗?事实上,它对教育本身的发展和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所带来的伤害远比公平的体现更为显著。它让我们背离了办学、教育和培养人的真正而正确的目标。并将学生十多年的成长通过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活动,最终以为期两天的高考决定其优劣、得失与成败,这绝非正常。因此,我认为,谁最终能把现实的高考制度完善、改变甚至取缔,他就对中国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他就对中国教育赋予了责任感、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

诚然,我们这一代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是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和命运,我也不例外。但我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它的合理和完美 (即使它值得肯定的方面在我们个体身上得到了体现)。我也从来都不认为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事实上,由于长期的误导,我们对 “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从知识本身来讲体现得并不充分,而在高考这一外在的形式上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并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含义,它让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形式的东西。我们在以牺牲学生的青春年华和教师的毕生心血为代价,不遗余力地努力为与教育本质无关的应试全力以赴,从而忽视了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即使“知识改变命运”确是真理)。当然,对于我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人会有异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高考这种形式,而应该关注长期以来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却是教育最根本的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人。对此如果我们没有一点一滴、一时一刻、一人一事的长期积累和改变,那么教育的现状将永远让教育人更为尴尬,让社会更加不满意,办和谐教育和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成为水中之月。因此,为了使教育现状和制度有所改变,但愿我的呼吁能够产生期望的共鸣。

二、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脱节,使得教育行为背离了本不清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但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一名教师他可以在生命过程中自然健康地成长,但他未必能在职业生涯中自然健康地成长。因为前者有物质条件即可实现,而后者则需要精神努力方可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永久地探索和思考有利于自身和他人成长的教育问题和职业行为才不会愧对自己的教育良知。他更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为教育的有为和永恒及本能的展示而忧患。

所以我认为,关于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本职的认识,实际上是对教育理性和教育本性的呼唤,这是全体教师必须明确的理念。因为,关于对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本职的认识,关系到教师在感悟教育、反观教育和批判教育中,能否对教育有更加理性和深层的理解,以及对教育和教师的自我批判与反思精神所促成的行为改进的问题。明确这一点才会让我们逐步减少教育的缺憾,也只有这样才会促进教师队伍有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因为往往教育所希望、需要和最珍贵的恰恰是我们最缺失的。而这正是教育智慧产生的动力和源泉。

我也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的关键,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为一时的物欲和拜金追求,丧失一世或永世的精神和道德追求,是当今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错位的重要原因。由于我们对学生评价标准的误导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偏差,实际上在教师的理念中并没有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地放在首位,从而导致了教育行为上的极端忽视。所谓“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始终被“智育为首,分数第一”所替代。德育常常处于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位置。以学校品德教育为例,当我们机械地拷问德育目标中的“三德、三观、三个主义”是什么时,几乎没有多少教师可以诠释——尽管这是原则上的基本的德育目标。因而,很难想象我们自发而自主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成分又有多少。同时,也很难否认其间由于教育者的不同所产生的诸多行为差异的存在。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收获了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正视和反省。

我还认为,对教育与教学内涵的认识是影响教育生活和教师行为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主张和践行教育优先于教学的观点。育人显然比求知重要得多。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水平并不等于教育水平,教育的内涵远比教学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外延也比教学的外延宽泛。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教育而过分注重教学,似乎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与传承。这种迷失了教育目标、忽视了学校教育本质的教育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体)长期以来难以跨越的误区,它始终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这一误区一方面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把学习知识当做主要甚至唯一的目标来竭尽全力,从而忽视了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校教育把教学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甚至唯一尺度。

其实,这种显而易见的误区和错误,只有彻底改变教师的认识和理念,才能使教育行为有所改变,但我们并没有努力呼吁和实践。因为教育的急功近利远没有教学的急功近利显著。教育工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绩效,而教学则具有时效性,在短期内就会产生绩效。而且,我们对教育绩效评价的长期误导,最终的结果是对教育的评判往往是定性的“软”标准,而对教学的评判却往往是定量的“硬”标准,这就加剧了对教育的忽视 (对此我们都有共同的切肤感受),而这一导向让我们迷失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然而当工作的目标不明确时,主观上越努力,客观上就越具有盲目性。

这样一来,我们又不得不回答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师的本职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他的本职的总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他的本职工作,而育人才是他的工作本质。这是教育对教师的祈望,也是完成教师职业与教育理想对话的关键。如果我们只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那么我们只不过做到了肤浅的本职工作,而丢弃了深层的工作本质。因此,为了更多的同仁能够转变观念,但愿我的呼吁能够达成共识。

三、我们的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的冲突,使得教育现实失去了教育理想的支撑。

教育理想影响教育现实,但是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现实恰恰缺失或背离了教育理想。理想与现实的相交固然美好,然而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脱节,所以它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吻合。对于我个人来讲,尽管我不知道在理想与现实相悖的区域内究竟有多少相交的可能与成分,但我仍然算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我始终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智慧和财富是万能的,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和方法能够替代教育具有久远的改变和塑造人的强大功能——唯有教育。从本质和理论上讲,我也曾一直深信没有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和精神的问题,而且也只有通过教育,人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才能最大限度地相交而成为最高素质。

我之所以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是因为我带有幻想主义色彩的职业信念。我信奉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实现理想的教育。

首先,理想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其次,理想的教育是功能齐全的教育,是塑造人、改变人的过程,具有改变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素质的功能。即具有改变人的一切和改变一切人的功效。表现出显著的不可替代性、灵活性和教育性。最后,理想的教育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我认为凡是教育没有达到目标的重要原因,都是教育者从能力和素质、知识和技能、思想和行为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所要求的标准。

所以,面对教育现实和现实教育我常常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自我拷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终归不能诠释。但我始终呼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淡化智育和知识教育,把关注点和教育的落脚点定位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当今的教育正在忽视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强烈呼吁以提升教师素质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当然,我也曾对理想的教育产生过质疑。之所以产生质疑是基于我曾客观地认为,教育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能为教育的理想尽可能地有所作为。正如“高贵的灵魂总会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样,理想的教育总是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当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春天”,而没有回答“是水”等问题遭到老师否定和批判时,我们不得不反思由于教师和教育的平庸,给教育对象带来的伤害有多么深刻、难忘而可怕。每当此时,我都会自我拷问,难道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我们为之终身努力的理想教育?显然不然。所以我质疑理想的教育。

然而,毫无疑问,教育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毕竟前者具有更高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追求,否则现实主义会让我们陷入平庸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之中。而在功利、喧嚣的教育环境下,是不会有太多的人静下来、入进去、设身处地地直面现实教育。所以,我必须努力幻想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把我们的教育智慧力所能及地从思想和心灵深处延展到教育行为的每个角落,通过个人努力促使现实教育无限趋于理想教育。因此,为了让我们充满教育理想的智慧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有所作为,但愿我的呼吁能够启迪基本信念的树立。

在激情燃烧之余,还是说说下笔的初衷。本文是自己亲历和关注了诸多的教育现实,经过多次艰辛体验,痛苦思索,反复自责之后,总感觉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和自己还有许多要说的话。其间既有自己多年来的践行体会,又有体验之后的肤浅感悟;既有对理想主义教育信念的执著追求,又有对现实主义教育的反观批判;既有对以往教育生活的回顾、反思与自责,又有对未来教育的展望、设想和憧憬;同时还有对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较为客观、较为本质、较为深邃的经常思索;有时还赤裸裸地暴露着自己对教育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不平与无奈,使得这份纯真理想化到了近乎幼稚的程度。当然,我也曾试图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和说明最深刻的道理和感悟,但终归不能如愿。因而,只有用笨拙的手笔、愚钝的感悟、肤浅的体会和粗糙的语言呼吁一番。旨在诉说源于心灵的祈盼,以及一种理念或观念、思想或意识(而不是方法),以达到抛砖引玉、引发思考的目的。

猜你喜欢

理想现实评价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