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改革

2013-08-15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差测量高职

张 蕾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710302)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用人单位对高职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基础课。该课程从互换性的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来讨论产品的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2],并通过合理确定几何量的公差值、恰当选择测量方法来化解这一矛盾。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应该具备一定的几何精度设计能力,并能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对其进行常规检测。

本文将以高职教育的特点为基础,结合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

1 课改背景

从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太难,能力目标很难达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且与生产实践相偏离,不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

(2)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课堂效果不好。课堂教学中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效果差。目前的实验教学通常是由指导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及所用仪器,然后对学生重点示范,最后才由学生动手操作,致使学生对实验课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培养、锻炼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

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重在培养以动手能力为主的第一线技术工人,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时,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偏低,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为了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使课程更贴近企业需求,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2 课改目标

通过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应该使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直接为学生胜任某就业岗位服务,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改中以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课程配置和教学内容界定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思想、强化“工学结合”的思想,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3)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 课改方案

高职院校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应以实际生产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以下是关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适当缩减理论教学环节、增加技能学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基础理论部分够用、适用即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枯燥的数值、概念、操作与声音、图像、动画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3)把课堂教学变换成实验教学。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把课程放到实验室去上。教师对照典型零件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理解边操作,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加深对概念、术语、定义和代号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以典型零、部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六步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即:“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六步)。

1)目的:明确通过情境学习后应达到的预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资讯:收集完成该学习情境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点。

3)计划:将相关的教学信息汇总之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实施方案。

4)决策:经过讨论分析,确定相应的方案。

5)实施:学生实施该方案。

6)评估:对学生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以某一具体任务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对任务的理解和完成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和实际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考核的过程化。长期以来,公差课的考试方式多采用闭卷笔试,以一份试卷定优劣,这样很难衡量学生的真正水平,体现不出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可将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成绩和操作考核综合起来,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4 结束语

通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实践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六步法”教学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知识准备,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自己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几次课上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

(2)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4)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在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当遇到问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对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孙志忠,汪治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5):200-202.

[2]黄 健.谈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面试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9):314.

猜你喜欢

公差测量高职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公差里的“五朵金花”
测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