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化思想及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启示:纪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165周年

2013-08-1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恩格斯资本主义

许 丹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一、《共产党宣言》中文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前提

1.现实生活是文化理论产生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理性主义文化观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建立起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以现实生活为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序言中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1]257这一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从根本上区分于以往的文化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物质生活决定文化的内容。

物质生活作为文化理论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文化的内容。换言之,文化的发展随着现实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291这表明,精神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过程中观念的表达和精神的体现。简言之,思想的历史证明了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二)阐释了文化发展的一般原理

1.文化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宗教、道德、哲学和法等精神文化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关系的产物,终究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1]292,批判了脱离物质基础谈论文化发展的超阶级观点。同时,《宣言》还阐述了文化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驳斥了“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1]292的说教,这表明精神文化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合乎自身规律而发展和变化的,而人类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逐步走向文明、不断发展文化的历史。

2.“世界历史”与文化发展的世界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称“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1]275,世界市场的开拓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276,“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1]276,“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文化的发展也被深深卷入世界历史的洪流中,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基于对“世界历史”的深刻认识,《宣言》阐明了文化发展的世界性是“世界历史”境遇下的必然结果。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文化发展世界性的根本动因。资本主义文化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对全球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客观评价了资本主义文化

1.对资本主义文化的肯定。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了落后腐朽的封建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77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理性主义文化结束了封建社会的宗法等级观念,促进了人类的启蒙和解放。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使得民族文化的片面性成为不可能,精神文化生产活动呈现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

一方面,根源于私有制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文化,将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简化成金钱关系,利己主义观念消解了一切诗情画意、一切家庭温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275另一方面,在“世界历史”过程中,资产阶级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野蛮破坏和强势入侵,“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277,野蛮和虚伪的资本主义文化成为奴役“农民的民族”的枷锁。

(四)共产主义文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以金钱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化,取消了活动着的人的独立性和个性,使之成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共产党人只有联合起来砸碎资本主义文化的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精神文化世界的自由,建立起促进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文化。

《宣言》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纲领,明确提出了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1]294这表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每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也要依赖于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共产主义文化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物,可以“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2]简言之,共产主义文化的实质和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宣言》中的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

马克思说,现代英国小说家的作品向世人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起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说,在巴尔扎克作品的富有诗意的裁判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3]这些说法表明,文化既是一种价值体系,又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它给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真、善、美、假、恶、丑的是非判断标准,并使其内化为整个民族的正义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从而促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延续,并且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越来越成为这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相应地,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指导力、解释力、渗透力越强,这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就越高,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文化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显示了中国社会面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集中讨论了文化问题,做出了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的重大决定,凸显了文化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表明我党深刻意识到文化已经成为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强有力的保证。中国的崛起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支持,民族的复兴也需要中国文化的引领和提升。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1.重视文化生产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能量。恩格斯曾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4]这表明,文化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2.正确对待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马克思在论述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化艺术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时,认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而“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5]这个论断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发展应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防止文化的商品化褫夺了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陷入“一切向钱看”的怪圈。

3.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先进的文化本身就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先进的生产力和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而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安全问题

1.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中华文化不仅蕴含了无形的精神传统,还包括大量的物质形态的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过程中,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将中国文化从世界的边缘向世界中心迈进,向全世界人民呈现中华文明,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和文化弱势心理,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理,发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关注文化安全问题。

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时间,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入国内。多元价值、多样文化、多变观念对我们民族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冲击。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价值体系的综合,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这些多元价值、多样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元的指导地位之间的文化矛盾日益凸显,给我国文化安全问题带来隐患和挑战。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7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46.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恩格斯服兵役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