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长跑教学法
2013-08-15□)
□ )
中长跑技术动作结构基本上与短距离跑相同,但由于距离的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因此在技术细节和动作要求上有所区别。合理的中长跑技术应该是:各部分动作经济、省力、协调、放松,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多余的动作,提高肌肉用力与放松交替的能力,以达到在每一个复步中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首先我们对中长跑进行技术分析:中长跑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技术组成。
1、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
在中长距离比赛中,一般都采用站立式起跑,但在起跑的瞬间会产生一个上体向后翻转的起跑力矩。它不但破坏身体的平衡,而且还影响起跑的速度,所以起跑时,运动员上体应保持较大的前倾姿势。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各就位”两脚前后开立体重落在前脚掌,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眼视前下方,手臂与腿相对自然弯曲前后放,保持稳定集中注意听枪响(或口令)“跑”两腿蹬地提腿摆臂配合好,沿里道切线快速跑。中长跑起跑后的加速跑距离和跑速是根据项目、个人特点和所处位置而定。一般应在不妨害他人的情况下,在加速跑中抢占有利位置,然后匀速进入途中跑。
2、途中跑
由于项目、距离不同,跑速及动作要求也不一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中跑的800米技术更接近于短跑400米,因此在800、1500米的途中跑技术上体仍要求保持一定的前倾,而长跑几乎垂直,这与跑速有关。加快跑速是上体前倾较大,如到达终点前的冲刺跑。上体姿势的正确与否影响后蹬的效果。蹬摆技术同样是中长跑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环节。中长跑的步频更趋向于节奏化,节奏感强的人可以跑得更为轻松、自然。兴奋与抑制的交替适中,使之有利于跑得持久。中跑时步长倾向于宽大,而长跑则强调自然步长快频率,经济又省力。中跑的摆臂动作不仅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而且对增加支撑反作用力,提高跑速也有其重要意义。摆臂方法应与摆腿方向和两腿的节奏一致,在两腿感到无力、跑速下减时,加大摆臂的幅度和速度,有助于步频的提高。长跑则要求随跑速大小的变化低臂摆动。
基于以上对中长跑的技术分析,我们将进行如下教学:
2.1、掌握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
2.2、建立站立式起跑动作概念,提高反应能力
学习摆臂方法:原地前后开立,重心在前腿上,后腿脚尖踮地,直立,以肩为轴,两臂屈肘做前后自然摆动;同上方法,做结合提右腿的臂腿配合摆臂练习;增加难度,原地跳、提、摆。
2.3、讲解示范
讲解示范起跑动作要领与方法,示范时结合起跑后加速跑。教师最好在1500米起跑线上的外道上起跑,起跑后沿抢道标志旗的切线加速。这是建立不分道跑时的起跑技术概念所采用的教法手段。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强调“各就位”时半蹲前倾后的稳定姿势、起动时的臂腿协调配合。
2.4、发令
教师以各种响声(不用发令枪)发令,提高学生对起跑“口令”和动作的配合反应能力。
学生前后排背对一臂距离横队站立,教师喊“各就位”后,各排向前走出3步,以有力的脚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半蹲体前倾,重心落在前腿上,待学生会全部稳定再喊“跑”。学生跑出10米即可返回,教师如发现起跑姿势有明显错误者即作公开示范纠正,以便引起大家重视。教师可用事先考虑好的几种响声训练学生起跑,提高听觉反应和动作反应的能力。响声如击掌声、用脚踩板声、拍大腿声等。
2.5、教学提示
从教学角度出发,根据初学者心理反应、生理负担和技术的难易,在教学顺序上先学习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长跑时产生的枯燥无味、怕苦怕累的心理障碍,为学习途中跑技术做好心理上、生理上的准备。
采用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结合中长跑个起点的实地练习法,即可以加深对场地画法和裁判法的感性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6、教法提示
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应有所了解,并经常观察和处理学生在练习中身体的变化,特别是较长距离跑和测验,不能让有病的学生勉强参加。在教法上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强调在练习中必须掌握呼吸方法和节奏。对场地的布置、环境的变换、接力跑游戏等形式,都可以提高学生跑的兴奋性。如果把中长跑教学与竞走教学打通交替进行,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呼吸方法不正确和跑的节奏性差,产生原因是跑时的呼吸和节奏配合不好,快慢不稳定,速度感差。纠正方法:采用中速跑练习二呼一吸的节奏,使臂腿动作和呼吸能协调配合。其次规定距离和时间的反复计时跑,培养跑的速度感。
跑时重心起伏大,身体摇晃动作不自然,产生原因是低头或仰头、脚跟先着地,摆臂不正确,关节不灵活。
纠正方法:沿分道线120米下弯道匀速跑,要求前脚掌着地,摆臂放松,集中注意呼吸节奏;直道100米内变速跑,即20米快跑60米放松跑20米快跑。要求快跑段上体稍前倾,摆臂有力,放跑段顺惯性宽大步幅弹性跑,摆臂放松。基于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