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8-15吕鹏肖龙玲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艺术体育系黑龙江大兴安岭65000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吕鹏 肖龙玲(.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艺术体育系 黑龙江 大兴安岭 65000;.文山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青少年运动员代表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而我国青少年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对于青少年训练和竞赛体制的改革都保持着密切的重视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但是还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向建立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与竞赛体制的道路上,仍然还有着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程要走。
1、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学习与训练时间的分配情况
举国体制下,金牌战略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成绩成为了主要的衡量标准。作为以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体校,传统体育学校等部门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教练员往往狠抓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忽略青少年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甚至为了提高运动水平而牺牲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这无疑是与体教结合组织模式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而这种观念存在于多数体校和教练员身上。并且许多学校还将青少年的训练和竞赛的成绩与教练员考核的主要指标,这无疑中加重了重体轻文的观念。
青少年竞技体育培养中有着较为严重的重体轻文现象,而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是目前开展体教结合组织模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些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的提高起着制约作用。
1.2、培养数量不平衡,目标单一,项目开展不平衡
在奥运会上我们在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柔道、拳击、蹦床、摔跤、帆船、赛艇、射箭、游泳、跆拳道、皮划艇、击剑等项目中都斩获金牌,但是在中小学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几个项目得到普遍开展,其他项目在中小学中都几乎没有开展。而这种“高水平低普及”的竞技现状产生的结果必然是优秀后备运动员缺乏,最终导致在该项目上的竞技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缺乏金牌的争夺。
2、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对策
2.1、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合理整合学校、体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体育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将现有各体育部门、学校、社会上的场地、器材、师资、教练员等有形资产,合理统筹之后将其规划到用于青少年训练与竞赛的工作中来。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俱乐部培养模式、职业体育培养模式相结合。在青少年训练时期以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为主,在未来发展和运动员输送途径上通过俱乐部和职业体育两种的形式扩宽发展途径。
2.2、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体教结合观念
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的过程中认识到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了解到文化知识和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的益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优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知识结构。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时间情况和文化基础情况安排学习内容,掌握青少年运动员对于学习的态度,有针对性的提供文化学习内容;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的监督力度。这需要学校上下级领导和教师,教练员的通力合作,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课程管理和日常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监督。设置学习奖学金。通过外在形式的鼓励促进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3、发挥社会市场经济职能,使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多样化
政府拨款作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主要经费来源,无疑会加重政府经济的负担,而青少年训练和竞赛的经费投入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支出。通过利用市场经济的特点,与俱乐部等组织团体联合办学,形成专门的外联机构,负责寻找和引入青少年训练和竞赛上的商业赞助,拓宽青少年训练和竞赛的经费渠道。
2.4、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保障、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和社会福利与优抚等多个部分问题。完善运动人才社会保障体系,使优秀运动员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训练,家长和社会则会更加支持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
2.5、加强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建设
加强后备人才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手段和科研能力,同时加强教练员学习培训、学历、职称等。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利用更科学的训练手段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
3、结束语
目前我国青少年训练与竞赛体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更是无形中将其远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使青少年训练与竞赛体制能够得到健康和良性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从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不断改进。
[1]浦义俊,刘昌亚,邰崇禧等.南通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影响与对策.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11,(7).
[2]张瑞林.绘制青少年体育发展蓝图——写在《中国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研制之际[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