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
2013-08-15杨晓鸽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杨晓鸽(郑州外国语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调研,他强调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丰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品德教育是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诚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人住学校的任何知识都是容易遗忘的,会波新知识淘汰,教育给予学生的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应当是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真善美的品质。本文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简要阐述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遵循下列几条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具有教育性,体育教学同样也有教育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育性的体现。因此,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贯彻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品德教育要贯彻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并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如竞赛来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因此,从小学到大学,都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贯彻于全过程。
(2)要注意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体育教学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为谁而炼、为谁而学的问题。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仅是娱乐、消遣的手段,重要的是为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而炼,使学生逐步明确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2、正面教育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是指用摆事实、讲道理、树立榜样和启发诱导、言行一致等手段来教育学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体育运动的意义是人们在亲和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寻求一种美好的理想和信念。王刚义之所以在丢了钱包,南极长城考察站数次拒绝他的请求等种种困境下,最终实现了自己在南极冰水中游泳超过四十分钟的愿望,靠的就是一种为实现理想和信念而顽强拼搏的精神……
由于体育教学以室外进行的实践课为主,在体育教学活动与环境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很容易表现出来。这就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提供了方便,并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表露出的各种不良倾向,用正面教育的手段方法及时进行纠正。贯彻正面教育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要带着一种情、一种爱、真心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自己的人格和追求引领学生心灵成长;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会出现一些缺点或错误,但崇拜英雄、向往美好未来、追求真理、奋发向上,始终是主流。因此,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榜样的力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引用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激励学生进步,以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缺点或错误,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辩明是非,做到晓之以理,而切忌采取以势压人以力服人的教育方法。“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最好的德育方式是不教之教,即放弃空洞说教,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善言无瑕滴、善行无辙迹”。老师教导要适时而言,适时而行,避免以绝对权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激发他们的主义翁责任感。
古人云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则小威,大用则大威,变用则至神。要获取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就要善于“变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契机”因时施教、扬长避短、以变应变叩开他们的心扉。德育工作者应当像演奏家;当学生烦恼时,拨动欢快的弦,当学牛灰心时,吹起嘹亮的号角;当学生遭受挫折时,擂起催征的鼓;当学生出现反复时,擂响呜警的钟。
(2)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教师自身的言行是提高教师威信、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用言语来教育学生,更要用心语来教育学生。言语作用于耳,心语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教育才能起到育人的效果。同时,要用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学生,做到育人先正已。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尤其要注意身体力行,成为教育学生的典范。我们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其道理也就在于此。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把课堂当做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它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知识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德育工作如果从宏观上说要注重操作,那么在微观上则要注重心灵感受。
(3)要建立严格的课堂常规和严密的教学过程。德育是在学生柔软的心灵深处工作,要注重感情投入。同时也要有刚性,要有规则。对学生的一些坏习惯甚至恶习,一定要有必要的纪律措施,决不能迁就,这就是软和硬的关系。严格合理的课堂常规和严密的教学组织,不但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有条不紊的教学组织,使学生在遵守和体验中培养和养成遵守纪律、讲究文明、尊重他人和礼貌言行的优良品质与行为。小事严格亦育德,对学生处处严格要求,随时随地规范其行为,才能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集体力量的教育原则
集体力量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依靠集体的教育力量,在正确舆论的影响下,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优秀的集体对树立正气,抑制歪风邪气,有着重要作用;并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建立友好情感,形成优良品德,有着榜样示范和环境内化的效果。体育教学中利用集体来进行思想思德教育有具独特的功能,在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纪律性方面,更具有积极意义。贯彻集体力量教育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建立一个团结、紧张、严肃和活泼的集体。团结友爱的集体是发挥集体力量教育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为学生在集体中得到教育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因素。
(2)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要发挥集体力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学生热爱自己所在集体,并能自觉为集体利益积极投入精力,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因此,要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
(3)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任何集体都是由个体组成的,在集体中,既要有集中和统一,又要有民主和自由;既要培养集体的个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凡是健康、有益的事物和行为,都要鼓励萌发和冒尖。只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才能形成生机勃勃富有个性的集体,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也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4、结论与建议
重视道德习惯的培养,不仅不会偏废或消弱其他道德品质的发展,而且,还能有力地促进道德认识能力的提高、道德情感的丰富和道德意志的坚定。首先,培养道德习惯才能把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而不至于“说”和“做”相互脱节,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个体在道德习惯的养成中,不仅能深化原有的道德认识,从而提高并丰富道德认识。其次,道德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习惯的过程是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这种亲身体验直接作用于身心,使各种感受真实而直接。最后,培养道德习惯有利于坚定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的形成本身需要相当的意志努力,有的甚至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一旦养成道德习惯,即使没有强烈意志的参与,良好的道德行为也会自动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