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构筑物综合管廊的防水处理
2013-08-15章征汉
章征汉
(江西南昌山湖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6)
1 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构筑物的特点
市政工程中的地下管线构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地下工程相类似,但也有其独有的特点:(1)地下构筑物多位于行车道下,其上动荷载较多,因此覆土较厚;(2)城市道路下面各类管线较多,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且彼此之间既要满足各自正常运行的空间,又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相互距离,同时还要全部容纳在道路所覆盖的范围内,所以地下构筑物在避让地下管线的同时需要有较大的埋深;(3)地下构筑物施工完毕、道路通车运行后,难以阻断交通、挖掘道路对其进行维修,因此对其施工质量要求较高;(4)地下管线构筑物内容纳有给水、供水、供热、强电等各类管线,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济南市二环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内不设燃气管线,同时考虑到弱电管线便于检查维修和运营期的维护,也没有进入综合管廊。
2 防水处理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构筑物正常使用效果,避免出现二次维修,解决好防渗漏工作是关键。通过对一些市政工程地下构筑物施工过程及竣工后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造成地下构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混凝土和防水层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时没有控制好相关技术要点,未按规范操作,而且忽视了细部结构如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预留接口等部位的防水处理,也有设计方面的原因。
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外露面均需要做外防水,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要坚持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方法。
以防为主。按防水施工的重要性,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无论哪个防水等级,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根本防线,结构自防水是抗渗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中分析地下构筑物混凝土自防水效果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抗渗能力,应当成为施工人员关注的重点。防水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防水剂的选择及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采用C30.P8防水混凝土;(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准确计量;(3)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及细部结构(施工缝、变形缝、穿墙套管、穿墙螺栓等)的处理;(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常常由于施工时不能保证而出现裂缝,造成渗漏;(5)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养护,养护不良易造成早期失水严重,形成渗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如果采用防水抗渗的商品混凝土,只要混凝土本身是合格的材料,是基本可以满足防水要求的。但是,为了防止防水混凝土的毛细孔、洞和裂缝渗水,还应在结构混凝土的迎水面设置附加防水层,这种防水层应是柔性或韧性的,来弥补防水混凝土的缺陷,因此地下防水设计应以防水混凝土为主,再设置附加防水层的封闭层和主防层。
多道设防、刚柔相济。一般地下构筑物的外墙主要起抗水压或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处理),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在构筑物主体结构的迎水面上粘贴防水卷材或涂刷涂料防水层,然后做保护层,再做好回填土,达到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的目的。由于地下防水层长期受地下水浸泡,处于潮湿和水渗透的环境,而且常常有一定水压力,除满足防水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与外墙紧密粘结的性能。因此,防水层埋置在地下具有永久性和不可置换性的特点,必须长期耐久、耐用。常用的防水卷材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两大类。二环西路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采用FS2—D150防水卷材二道(每道厚度1.2mm)。
施工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1)提前熟悉图纸中的防水细部构造和技术要求;(2)严把材料关,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书、试验检测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确保材料质量合格,符合设计要求;(3)严格规范施工。施工前应清除基面表面的灰尘、杂物,确保基面平整牢固、清洁干燥,铺贴时应展平压实,卷材与基面必须粘结紧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接缝处应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转角部位需附加防水卷材,附加宽度为300mm,应执行《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范》,采用冷粘湿铺,应排出卷材下表面的空气,不得空鼓,使卷材与结构迎水面紧密粘结,胶粘材料使用水泥加入3%高分子卷材复合防水聚合物专用胶粉。
防水卷材工艺流程:清理基面——涂刷基层的处理剂——铺贴卷材防水层——阴阳角、节点部位——防水卷材附加层——定位——铺贴大面积防水卷材——防水层收头、密封——防水层检查验收——施工保护层。
同时,必须要注意细部构造的防水,包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套管、穿墙螺栓等部位,这些部位如果处理不好,渗漏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地下防水有所谓“十缝九漏”之说,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施工缝、变形缝处目前常采用的是止水带的做法,二环西路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为施工缝处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的规定,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300mm的墙体上,其宽度的中心线与施工缝重合,长度与混凝土结构相同,施工时应注意搭接,确保焊接质量,转角处应处置合理,安装好的止水钢板应与墙体的钢筋固定坚固,钢板应顺直不得扭曲,在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松散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并湿润,混凝土结合面应做凿毛处理;变形缝处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沿构筑物四周放置于1/2壁厚处,上下两端使用2cm厚防水密封膏,并在下部端口做防水卷材附加层,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将止水带下侧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密切注意止水带有无上翘现象,对墙体处的混凝土应从止水带两侧对称振捣,并注意止水带有无位移现象,使止水带始终居于中间位置。考虑到橡胶材料的自身特点,为防止橡胶老化,出现断裂,形成渗漏点,搭接部位应采用热熔连接,禁止采用冷粘的方法进行连接。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各类管线均要与构筑物外的直埋管道相连接,因此需要在浇筑构筑物主体混凝土结构时预埋穿墙套管。穿墙套管一般采用翼环式管道穿墙做法,即在管道穿过构筑物防水结构处预埋钢套管,并在套管位于墙内部分的1/2墙厚处周圈加焊钢板止水翼环,要满焊严密。翼环与钢套管加工完成后,在其外壁均刷底漆红丹或冷底子油各两道防腐。套管必须一次浇固于墙内,与墙体空隙采用油麻沥青填实,墙体边缘两端设金属挡圈。预埋钢套管与墙体外表面相接处做防水卷材及附加层,附加层宽度为300mm,并在水平位置的附加层周圈安放扁铁箍,防水卷材端口采用密封材料填实。安装工作管时,将管道穿过预埋钢套管,核准位置,将其与套管之间的缝隙用防水密封材料填充、捣实,并在套管端口采用封口钢板将工作管与套管焊接成一体,要封堵严密。要特别注意供热管道的预埋穿墙套管,因其在运行时具有伸缩的特点,工作管与套管无法焊接固定,所以应尽可能不设穿墙套管,在出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出线井,与结构外墙连接成为一体。
为了解决墙体穿墙螺栓遗留的渗水隐患,外墙模板宜采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构筑物的墙体混凝土施工完毕并拆除模板后,在穿墙螺栓根部剔凿进入墙体15mm的缺口,将穿墙螺栓用气割或电焊割掉,填以嵌缝材料,再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堵抹、压实、找平。
3 成品保护
地下防水属于市政道路下方的隐蔽工程,道路竣工通车后,不能轻易地刨掘道路对其进行维修或修补,因此,应特别注意对防水层的成品保护,确保防水层的使用效果。如果成品保护不善,施工不慎造成了破坏且未及时修补,容易形成渗漏点,造成地下水的渗漏。施工时,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防水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距立面700mm处,要妥善保护防水卷材甩槎,防止被污损破坏,无法继续搭接形成薄弱环节。二环西路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采用在墙体外侧设置50mm厚的聚苯板,以起到保护防水层,防止地下水影响的作用。
4 结语
地下水渗漏一直是地下防水的棘手问题,通过对一些市政工程地下构筑物的渗漏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水基本上是从“孔”、“缝”中渗透的,所以必须采用防水材料对构筑物的“孔”和“缝”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从“孔”、“缝”中通过。同时,还要注意强调工程施工方案中对地下管线构筑物防水处理的技术要求。由于市政工程自身具备的独有特点,因此施工地下管线构筑物如综合管廊时,必须认真思考、规范施工,切实做好构筑物的地下防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