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并贫血性心脏病1 例
2013-08-15陈宏平林国钦林龙辉陈春辉蔡学斌陈姗姗
陈宏平,林国钦,林龙辉,陈春辉,蔡学斌,陈姗姗
(莆田学院医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8 岁,以“进行性面色苍白7 年”为主诉,收住我院儿二科。既往史:自出生后3 个月开始出现面色苍白,就诊当地医院考虑“缺铁性贫血”,补铁后无明显好转,反复面色苍白,每年多次感冒发烧。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相关类似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9 ℃,神志清楚,重度贫血面容,面色、口唇苍白,牙龈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点位于第六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0 cm,范围为2.0 cm ×2.0 cm,心率:108 次/分钟,心音有力,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 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6 cm,质硬,边缘钝,无触压痛,肠鸣音4 次,闻及气过水音。实验室检测:我院查Hb:45 g/L,PLT:1855 ×109/L,HbA2:0.2%,HbF:6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49.2%,红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44 g/L,完全溶血0.16 g/L。胸片提示“贫血性心脏病:左心室增大为主”。B 超提示“肝脾肿大”。既往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贫血组合“RBC 脆性:18.4%,ZPP:4.35 μmol/L,HbF:0.1%,HbE2:26.2%,可能有其他不明条带,并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地中海贫血并贫血性心脏病”。入院后予输同型洗涤红细胞和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家属要求出院。
2 讨 论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等相关检查,故目前诊断“重型β 地中海贫血并贫血性心脏病”明确。重型β 地中海贫血,又称Cooley 贫血(库理贫血),是β 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β 珠蛋白合成减少或缺乏引起。患儿出生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于3 个月后起病,呈慢性贫血表现,易误诊为缺铁性贫血。症状随年龄增长而突出,患儿因骨髓代偿增生可表现出骨骼发育畸形,表现出全身多处骨骼变大变宽,1 岁后可表现出地中海特殊面容,且常伴肺部感染,严重者可造成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病若未及时治疗或未正规治疗,患儿多于5 岁左右死亡。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5 亿人携带一种β 地中海贫血基因,多见于地中海区域、中东各国和东南亚。在我国β 地中海贫血最多见于西南和华南一带,其次为长江以南各地,北方很少见。重型β 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常因发生严重溶血,贫血,肝脾肿大等而死亡。目前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符合条件者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7-589.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 [J].第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57-2158.收稿日期: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