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 排螺旋CT 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

2013-08-15关闯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放射学三维重建结核

关闯

(抚顺市中医院放射科,辽宁 抚顺 113000)

早期中心型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段、肺叶支气管壁内,无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转移者;当肿瘤向支气管外发展时,病灶在2 cm 以下,而且无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转移者,也属早期中心型肺癌[1]。早期中心型肺癌包括原位癌,可分为管内型、息肉型[2],早期中心型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无明确的各项生化指标,普通X 线检查难以发现,因此CT 检查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非常重要,16 排螺旋CT 三维重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对气道显影效果良好,已应用于临床[3],为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并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组回顾性收集分析了自2008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我院收治的20 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 检查资料,旨在探讨16 排螺旋CT 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8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收治的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0 例。男性15 例,女性5 例,年龄42~59 岁,平均年龄51 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及痰中带血、胸痛与发热等。

1.2 方法

采用东芝16 排螺旋CT 对全部患者行平扫加增强动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容积扫描,常规扫描层厚7.5 mm,薄层重建1.25 mm,重建间隔1.25 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正中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100 mL,速率3.5 mL/s。扫描条件120 Kv,130 mA,螺距1.5 mm 将扫描数据传至ADW 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重建出双肺及支气管腔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2 结 果

20 例早期中心型肺癌螺旋CT 所见:(1)支气管腔内软组织肿块10 例;(2)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呈结节状影4例;(3)支气管腔狭窄、阻塞,呈鼠尾状改变6 例。其中右肺上叶6 例,中叶3 例,下叶2 例,左肺上叶7 例,下叶2 例。9 例患者相应肺叶有阻塞性肺气肿,5 例患者有阻塞性肺炎,4 例患者有阻塞性肺不张。增强扫描支气管腔内肿块强化,CT 值较平扫增加16~18 Hu。表面遮盖显示(SSD)和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显示支气管腔偏心性狭窄,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其中3 例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2 例诊断为支气管乳头状瘤,CT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3 讨 论

中心型肺癌是指起源于段以上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等主要类型。发病年龄主要在40~60 岁,30 岁以下发病很少,偶尔亦可见于20 岁以下者,以男性多见,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在出现症状时,病变往往已为晚期,多已无法手术切除。因此,临床上早检出、早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4]。如何提高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的正确率,是长期以来困扰临床及影像科医生的一个重大难题,16 排螺旋CT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率。16 排螺旋CT 具有极好的密度分辨率,平扫加增强的轴位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能够很好显示支气管腔内肿块,而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能模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支气管腔内的病变形态。

早期中心型肺癌主要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炎症及良性肿块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范围较广,常有多个支气管受累,且支气管受侵犯的长度较长,支气管壁增厚伴长度管腔变窄,多数病例肺内还有其他部位不同程度结核播散病灶,多数病例可见支气管狭窄、阻塞,但不伴肺门肿块,也可引起支气管壁内钙化[5]。支气管炎所引起支气管壁增厚,常可见支气管双轨征,支气管变形、扭曲和支气管扩张并存。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轮廓整齐,边缘清楚,且与支气管壁交角多呈锐角。另外,中心型肺癌由于完全不张的肺叶包住了肺门区肿块或纵隔肿大淋巴结,形成致密的半球形阴影,紧贴于纵隔旁,酷似纵隔肿瘤,是其一特殊表现,即纵隔型肺癌[6]。

综上所述,16 排螺旋CT 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检出与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1-513.

[2]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30-132.

[3]王伟中,钱民,谢敬霞,等.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的应用价值和限度[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 (12):828-830.

[4]刘元学,刘振春,管长群,等.隐蔽部位肺癌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10 (5):227-229.

[5]杨钧,周新华,马大庆.支气管结核的表现及动态观察[J].中国影像技术杂志,2002,18 (3):248-250.

[6]何怀德,林莹莹,黄兆文,等.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 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19 (6):501.

猜你喜欢

放射学三维重建结核
《介入放射学杂志》 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