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2013-08-15许鸿照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 梅 鸥 许鸿照(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许鸿照,男,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带高徒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骨科学会常务理事。许师从事骨伤专业临床、教学、科研34年,能熟练运用中、西医两法处理各种骨伤疾病,对骨折、脱位、骨病、腰腿痛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就其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许师多年来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诊治进行研究,颇有心得。他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开始衰退,气血不足日趋明显,筋骨得不到充足的濡养,逐步退化导致颈椎退变压迫神经血管而使太阳经经气不利,营卫不和,气血不畅,经脉瘀滞,故出现颈项强痛,肩臂麻木,眩晕、头痛等本虚标实的复杂征候。根据临床经验,许师将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型(多见于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痰湿阻滞型(多见于神经根型)、气血瘀滞型(多见颈型、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属肝阳上亢型多见,临床见头晕、头痛、目昏、耳鸣、头重脚轻等,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每获佳效。处方:天麻15 g,钩藤12 g,珍珠母10 g,青箱子10 g,蔓荆子10 g,菊花10 g,川芎10 g,甘草5 g。水煎400 mL,早晚空服,1日1剂。若兼胸闷加桔梗、枳实;兼心悸加麦冬、五味子;兼不寐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兼心烦加知母、栀子;兼多汗加煅龙骨、牡蛎;兼目翳加枸杞子、女贞子;兼麻木加黄芪、桂枝益气活血。另气虚型临床见头晕、肢体乏力等,以补中益气汤以补益中气,并加枸杞、杜仲补肝肾,羌活、独活等祛风湿。
许师十分重视功能锻炼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意义,认为功能锻炼是颈椎病恢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其自创的颈椎操,包括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左右旋转,捏揉拍打肩关节、颈肌大回旋活动以及原地脚尖点地整脊疗法,一气呵成。并告知患者动作频率应与呼吸频率相对应,不可图快,在动中求静。许师认为这些方法首先有利于发挥肌肉组织的潜能,使沉积于肌肉组织中的寒湿等邪能自行祛除;其次有助药力通达病所,起到引导作用;再次该法能有效地调整颈椎的外源性稳定性,促使颈椎内源性和外源性平衡,从而恢复颈椎原有的功能。这既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又同样发挥病人的积极因素,增强肌力和肌肉抗病能力,是“医患合作”的具体表现,充分发挥了中医的特色,疗效颇佳,深得患者欢迎。兹举典型案例如下。
李某,男,55岁,江西南昌人,公务员。患者自诉头晕、头痛,颠顶部痛甚,偶感口干口苦,无耳鸣,症状随体位改变时轻时重,曾在省内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疗效不显,后住入我科。入院查体:霍夫曼氏征:阴性;椎间孔加压试验:弱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生理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征。双上肢肌力正常。血生化全套示:阴性;风湿系列:阴性;血常规:阴性。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退变、TCD示:双基底动脉流速减慢;肌电图示:双上肢肌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未行MRI检查。舌暗、苔黄,脉弦数。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病(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治疗:以活血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200mL静滴1天1次,配合颈椎牵引,科内制剂丁苏桂热敷剂外敷,同时服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周后症状稍缓解,但疗效不显,患者情绪低落。邀请许师会诊:在详细阅读病历及化验单后,建议沿用现有治疗方案。辨为肝阳上亢型。予天麻钩藤饮原方加夜交藤12g、远志8g、酸枣仁10g,3剂。患者服药后第1天感症状缓解50%,第3天感症状彻底缓解。第4天出院。许师嘱患者注意休息加强颈椎功能锻炼,出院至今一年半随访病人:患者诉1个月前出现过一次轻微头晕症状,休息后自愈。
许师认为颈椎病西医分为6型,中医主要分为肝阳上亢型(多见于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痰湿阻滞型(多见于神经根型)、气血瘀滞型(多见颈型,混合型)。但在临床上又可有很多种伴随症状,即亚型。许师认为,要多读古籍,坚持辨证施治,在临床上积累更多的经验,使中医药在骨科治疗上的优势能更好的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