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实现角色转型

2013-08-15王殿文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舆情辅导员思想

王殿文

(吉林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长春130118)

1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由此可见,人民满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教育不能仅以满意或不满意为单一标准,若要全面落实十八大对教育的重要部署,尚需从三个维度来把握:一是人才强国的角度;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角度.只有从这三方面来把握,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否则教育则流于空泛.此外,十八大报告中还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重大形势,解读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当前国际新兴力量大发展、西方世界大纷扰、国际体系大变革、新兴媒体大更新,而中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国际形势的大调整、大变革,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显然成了“离不开、绕不过、舍不得”的合作伙伴,国际格局多元纷繁,中国一方面在积极寻求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譬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儒化中国等思潮,因此如何加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如何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疑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过去的“又快又好”到现在的“又好又快”,诠释的是中国已迈入内涵式发展轨道,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已逐渐成为共识.高校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当代社会对高质量的德才兼备人才的迫切需求,令各个高校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是对学校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综合考量,尤其德育工作作为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更是不容忽视.因此,我国高校一方面设置了“两课”教师;另一方面建立了主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学工队伍.相比较而言,前者倾向于意识形态的宣传,而后者更倾向于意识形态的维护、引导和践行.所以,高校学工队伍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并且有责任、有义务、保质保量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自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以来,“秒杀”、“读图”、“微博”、“娱乐”、“草根”等关键词语充斥网络[2],同时这些概念又借助网络植根于每位大学生心中.随着大学生对网络依赖和应用的逐步扩大,“手机入侵课堂”、“网络政治时代”、现实与虚拟交互、网上与网下交汇贯通等现象陆续呈现在人们面前,尤其“网络意见领袖”的异军突起,他们依靠网络,关注热点,动员号召迅速,舆论导向强,无形中占据了优势的网络话语地位.加之,现代大学生尽管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接受信息途径多,思维敏捷,但普遍存在就业压力大,心理压力大、抗挫折能力差、理想信念淡漠、日常交往欠缺、对家长依赖性大等特点[3],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驿站,常常被家庭乃至社会寄予更高的期望,除了学业期待之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无形的压力促使了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当前形势,高校工作者尤其是冲在第一线的学生辅导员,必须要做好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创新方式方法,坚持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握学生工作规律,凝练工作思路,从而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 升级网络知识和工作方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学生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加开放,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冲击,敦促各种信息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网络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大量信息纷杂,真假难辨,学生稍不留神,不仅会获得虚假信息,甚至会助推形成网络舆情,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升级固有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教育工作方法,正确应对高校网络舆情.

所谓舆情就是指民众对于执政者的政治态度;所谓网络舆情即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表示看法、记录印象.网络舆情的特点为获取容易,爆发迅速,尤其是近几年借助于智能手机的陆续普及,网络舆情呈频发状态且很难预知,而所谓的高校网络舆情则主要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及意识倾向等状态在网络上的集中表达.

有人说网络是三棱镜,有时会扩散和放大信息源;有人说网络是过滤镜,有时会断章取义;也有人说网络是哈哈镜,会令现实变得扭曲.倘若这些再配上迅速、集中、直观性强等特点,网络舆情的破坏威力之猛足见一斑.尽管如此,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何况现代人谁不上网,当代大学生更是E族成员中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引导工作,如何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辅导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高校辅导员应沿着高校网络舆情的挑战与影响、实践与思考、引导与处理的脉络展开研究,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寻解决办法.就已有的工作经验而言,应对高校舆情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防控上,在具体防控措施方面,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有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广布“耳目”、“眼线”;二是架构沟通桥梁;三是注重日常的网络引导;四是引导与教育相结合.有了“耳目眼线”,就有益于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及时了解舆情的目的和偏好;有了“沟通桥梁”,就有益于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毕竟反应的问题往往要通过网下调查并加以解决;有了“日常引导”就有益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形成良性网络舆论氛围.有了“引导与教育相结合”,就有益于利用引导技术,借助现实平台,推进舆情解决.

当然,除此之外,舆情的处理步骤同样值得高校辅导员共同讨论,笔者的建议是:①搜集舆情,研判;②调查、掌握事件的事实,控制信息传播;③把握最佳时机,与传统媒体沟通;④撰写引导性贴文;⑤组织跟帖、稀释;⑥团结意见领袖,争取理解;⑦加强反馈,确保完全平息网络舆情.这7条建议,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为我们正确处理高校舆情问题提供具体指导.

3 实现工作转型,完成向专业型、专家型转化

高校辅导员由于长期从事具体工作,工作对象往往局限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所以工作状态极易陷入圆圈式的O型轨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似乎是伴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加上懒惰心作恿,常常会令辅导员失去定位,形成职业痴呆[4].

然而,真实的学生工作本质并非如此,身在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应有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众所周知,要保证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首先要保证执政党的强大领导作用,而要保证执政党的领导作用,至少要确保两点:一是军队要永远跟党走;二是青年学生要始终跟党走.因此,从这一角度定位,高校学生辅导员首先应是意识形态的维护者,然后才是教师和管理者的身份,或者我们可将高校辅导员的身份更确切地表述为党务工作者、德育教师和行政管理者.

按照上述高校辅导员的三重身份,我们可将辅导员分别划归至三个体系当中,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辅导员应为思想政治体系;从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辅导员应为人才培养体系;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最基层执行者的角度,辅导员应为行政管理体系.

沿着三个体系的思路继续向下推导,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扮演的角色便会逐渐清晰起来,这里不妨试着归纳一下,至少应涵盖以下7种:①辅导员应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向导;②辅导员应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路标;③辅导员应成为学生品德上的示范;④辅导员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⑤辅导员应在管理上加强对学生的督导;⑥辅导员应成为学生生活上的服务者;⑦辅导员应成为国家维稳事业中的骨干.这些角色诠释的正是辅导员工作的全部内容.这些工作有的具体、有的琐碎,有的却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支撑.由此可见,即便仅就工作内容而言,辅导员长期拘于惯性思维应对日常工作已明显力不从心.所以,辅导员工作必须要努力实现转型,过去的经验型就像毒品,只能慰藉拈轻怕重的惰性心理,而放眼未来,职业型和专家型的思想教育者才是不断指引我们未来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完成角色转型,首先思想要新.时代在变,思想也要变,“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脚步才能走多远”这句话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样适用;其次,业务要精.尽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的具体层面较多,但并非毫无技术含量,越是看似毫无规律可循,越能彰显规律的重要,“精”字体现的恰恰是对规律的总结、提炼、把握和运用;再次,方法要活.这里要浅谈一点笔者个人“臆造”的“方法象限理论”.如果将时间比作X轴,将方法比作Y轴的话,那么,在X轴与Y轴构成的四象限中,只有第一象限内的横纵坐标皆为正值,也就是说,只有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这种令人事半功倍的阿基米德点很难寻找,这便要求我们处事的方法必须灵活,辅导员的工作亦是如此.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36.

[2]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1,23(1):106-109.

[3]马新.90后大学生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8(6):68-70.

[4]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42(4):3-7.

猜你喜欢

舆情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