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历史进程探究①

2013-08-15张晓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黑龙江省发展

张晓光

(佳木斯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城市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了各自的界定。我国学者高佩义在他的专著《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一书中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进程。”即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城市起源于遥远的商周时期,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帝国里,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中国真正的城市化道路是在近代社会内忧外患合力推动下艰难迈出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化走过了它曲折的发展历程,如今更是如东方蛟龙一般迅速腾飞。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气候寒冷、干燥,人烟稀少,因此,城市化起步相对较晚。1907 年,东北地方当局宣布开放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几座城市,使该地区迅速崛起,城市体系初具雏形。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地区被沦为殖民地,日本通过投资和移民的方式,加速了哈尔滨这一中心城市和佳木斯等城市的开发。然而对于黑龙江省而言,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是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

一、新中国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进程

1.1949—1957 年,城市化发展的奠基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国有经济百废待兴,经过三年努力,经济水平稍有恢复。1953 年,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核心发展重工业,黑龙江省由于毗邻苏联这一地缘优势,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哈尔滨成为机电工业生产中心,齐齐哈尔成为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而大庆油田和铁人精神更是闻名全国。“截至1957 年,黑龙江省城市化率为36.69%,”远远超出全国同期城市化水平。[1]

2.1958—1978 年,城市化发展的徘徊停滞阶段

1958 年,受左倾冒进思想的影响,全民开展了“超英赶美”的大炼钢铁活动,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基地,工业水平继续发展提高, 城市化率也一路攀升,达到48.56%,[1]但其中有许多虚高的成分,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2 年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又降到了40.97%[1],处于不断波动与徘徊状态。

接下来的1966 年,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十年的浩劫,黑龙江的经济一度陷于瘫痪状态,知识青年下乡、干部插队,城市人口急剧下滑,黑龙江的城市化进程完全停滞,甚至倒退回了20 年前的水平。

3.1978年—2002 年,城市化发展的调整提高阶段

1978 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人们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从真理问题大讨论中,我们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终于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色发展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黑龙江经济取得到了飞快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人口都有显著的扩大和增加,农村经济也同样迅猛发展,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兴起和扩大,农村城市化的脚步也大踏步迈进。2002 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3%[2],黑龙江省终于又迎来了城市化发展的春天。

二、黑龙江省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3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政策,旨在重点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调整和改造的步伐,支持资源型城市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凭借这股强劲的东风,着力创新、发展,城市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走上了一条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但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调整、解决。

1.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发展动力不足

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作为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7.7 亩。[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凭借如此雄厚的资源,农业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广大农民主要以种植、出售原粮为主,农产品的加工层次与附加值较低。同时,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寥寥无几,农民几乎没有种植以外的工资收入,以上两点造成了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收入。[4]农村地区发展的滞后,给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压力。

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省的工业以大型和重工业为主,中小企业和轻工业比例不高,致使企业调转不够灵活,改革效率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的增加。2000 年,黑龙江省下岗人数成为全国最多的省份。[3]同时大庆、鹤岗、伊春等13 个资源城市也面临着资源逐渐减少和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人数比例低,以批发、零售、饮食、交通、仓储等传统行业为主。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和为城市生活带来便利与享受的社会服务业和科学、卫生等技术服务业却发展缓慢,使城市化的发展动力不足。

2.城市经济欠发达,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它的产业门类相对齐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城市化水平也是最高的。但是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 指标都远远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部分城市,与一些首位城市相比,其差距更是天壤之别。除此之外,据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黑龙江省的城市公共设施水平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笔者曾对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两大城市佳木斯和鹤岗进行了一项关于城市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53.5%和52%的居民认为,佳木斯和鹤岗两座城市的市容、市貌状况为一般和较差;分别有49%和45%的居民认为收入不能满足或是只能选择性满足日常开销。可见,作为区域的中心城市的佳木斯和重要资源城市的鹤岗,两地居民对自身生活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仍有许多期待。

3.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这一问题在资源型城市显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只片面地注重资源开发,而忽视了生态建设。2003 年9 月8 日的人民日报曾刊登一篇题为“黑龙江省四大煤矿‘空心化’ ,三十多万人受塌陷威胁”的报道。据悉在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的地下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面积,直接影响几十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着实令人堪忧。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松花江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使其流域附近部分城市的地表水使用功能不能保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健康,从长远来看,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三、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策略探析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农业方面,黑龙江省应利用地广人稀,人均占有土地量较高的优势,积极发展大型农业,提高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率,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转而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继续发展绿色农业,利用各种平台,依托科研机构,积极研发高品质农业产品,提高附加值,将龙江品牌做大做强。

其次,工业方面,我们应积极把握国家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机遇,加速工业调整步伐,安置和培训下岗职工。特别注重调整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要依托原有资源和设备优势,形成相关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发展道路。

最后,服务业方面,我们应着力提高其水平,特别重视发展信息、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利用边境、寒地的地源特点,变劣势为优势,着力发展冰雪旅游,加强对俄的边境贸易,打造文化经贸名城。

2.拓宽融资渠道,补充资金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资金不足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定相应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吸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国内外资金。但同时应特别注意在引进发展项目过程中应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切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的暂时发展。

3.打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做到人尽其才

归根到底,人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原动力。现代化的城市文明是各个行业人才共同劳动的结晶。针对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净迁出境况,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采取灵活有效的用人政策,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及管理、技术人员,提高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人尽其才,为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建设注入活力。

4.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市民素质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实,大量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中,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结构,可有效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但目前我省的社会组织在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仍十分有限。据调研,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只有佳木斯市有两个环保组织,“又受到行政管理和资金缺乏制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职能”。[5]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报告中的指示,“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提高市民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素质,进而为黑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推波助澜。

[1]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张文平.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分析[ J] .科技资讯,2011,(23).

[3] 姜尼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赵秉峰, 王国华.论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

[5] 张虹萍.提高佳木斯市市民环保素质对策的再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城市化黑龙江省发展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