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州近代才女屈蕙生平考

2013-08-15牟璐阳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同根

高 平 牟璐阳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第一,称其为浙江临海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持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影印出版的《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的屈蕙《含青阁诗草》、《含青阁诗余》,作者皆题为“临海屈蕙逸珊”。[1]689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的近人徐乃昌所刻《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收录屈氏《含青阁诗余》一卷,所称相同。另据屈蕙为友人曾懿《古欢室诗词集》所作序,亦称“临海女士屈蕙”。[2]8近人叶恭绰《全清词钞》第三十四卷收屈氏名作《高阳台》一首,作者小传云:“字逸珊,浙江临海人,黄岩王咏霓继室。有《含青阁诗余》一卷。”[3]1764今人张怀珍《清代女词人选集》收其名作《高阳台》,其作者小传云:“屈蕙,字逸珊,同光间浙江临海人,王咏霓妻,有《含青阁诗余》。”[4]224

第二,称其为浙江太平人。民国三年(1914)太平改称温岭,沿用至今。陈汝霖、王 等修纂的《光绪太平续志·艺文志》著录屈蕙及其父屈宗翰文集,则视其为太平人。谭献《箧中词》收其《高阳台》一首,作者小传仅称“王咏霓室”[5]44,未言其籍贯。今人罗仲鼎在《箧中词》的基础上编辑的《清词一千首》,于屈氏《高阳台》之作者介绍云:“屈蕙,字逸珊,浙江温岭人,黄岩王咏霓继室。有《含青阁诗余》。”[6]336

第三,称其为浙江天台人。孙雄所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乙集》卷七称屈蕙云:“屈蕙,字逸珊,浙江天台人,王子裳太守咏霓之继室,有《树蕙堂诗稿》。”[7]712袁昶《于湖题襟集》卷一附录评屈氏诗词云:“此同年王子裳太守录示其继室天台屈夫人之作也。”[8]73

第四,称其为浙江黄岩人。《黄岩志》称其“原籍温岭”[9]645,则视其现籍为黄岩。

屈父名宗翰,字墨林,以字行,担任《光绪太平续志》采访分修之责。据《光绪太平续志》记载,屈宗翰撰有《树蕙堂诗草》。[12]703同书为《楚香社吟草》所作提要云:“叶倬云编录。倬云及林傅肖岩、陈琛秋航、孙大中叶五、女史屈芷湘云珊、屈钰如逸珊一名梅辉,后改蕙、及杭州石纶藻渠阁、处州季培蓉栽、仙居王镜涵月波九家之诗。有光绪元年季培序及倬云自序。”[12]703则屈蕙原名钰如,又名梅辉,字逸珊,蕙为后来所改之名。其姐屈 ,原名芷湘,字云珊。另据下文所引《申报》所云,屈 又名湘藻。屈氏姐妹二人皆有诗才。后来屈 适临海葛咏裳,屈蕙适黄岩王咏霓。二人皆为台州才子,光绪六年(1880)同榜进士。王咏霓为台州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政治、外交、军事、文学等领域皆有杰出成就。近人徐乃昌《小檀栾室闺秀词第九集词人姓氏》称“屈蕙,字逸珊,临海人,前署凤阳府知府王咏霓室。有诗集。妹莲 亦工诗词。”[13]2张怀珍《清代女词人选集》亦称:“其妹莲亦工词。”[4]224①不过笔者很是怀疑徐乃昌等人的说法。屈氏、蕙姐妹能诗,《含青阁诗草》及《词草》中二人唱和相思之作甚多,之才不逊于蕙,而二人从不言及有妹莲者,故很可能是、莲二字形近,徐氏又以姐为妹,产生此误。但目前尚未看到屈墨林一支的宗谱,屈氏姐妹情况待考。《春日书怀示逸珊》其二云“无兄无弟倍相亲”,则屈宗翰又有女无子了。

屈宗翰集名《树蕙堂诗草》,树蕙堂当为其斋名,这可能源于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之句。又《九歌·湘夫人》云:“沅有芷兮澧有兰。” 即白芷。则 、芷湘、湘藻、蕙等命名,皆源自《楚辞》矣。前引《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乙集》称屈蕙有《树蕙室诗稿》,然蕙集名《含青阁诗草》《含青阁词草》,其斋名为含青阁,故此处乃父冠女戴。

屈宗翰家教甚严,朱谦《同根草钗》云:“两淑人(屈氏姐妹 、蕙 )少禀异质,娴礼则,太翁墨林先生绩学厉行,矜式乡里,家居督课如严师,故学习有渊源,工于吟咏。”[10]239除了家学之外,蕙还拜陈琛、戚祖姚、袁傅等人为师,学习诗歌。陈琛(?-1900),字秋航,太平人,其诗佳者可入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同根草》卷一有屈蕙《和秋航师太湖泛舟玩月》,《含青阁诗草》卷二有《秋航师枉过敝庐袖诗索和即步原韵》。民国四年(1915),太平金嗣献(1885-1920)刻《赤城遗书汇刊》十六种行世。《赤城遗书汇刊》收录陈琛《棣香馆诗钞》(一作《棣香馆诗草》)一卷。该诗钞为其侄陈廷谔所编,其中《示女弟子屈云珊逸珊》云:“团香词曲成双妙,点铁工夫甫半年。闻得病中仍握管,莫教憔悴早秋天。”[14]58可知屈氏姊妹学诗非常用功,虽抱病亦笔耕不辍。可能身体素质欠佳,以至陈琛为其健康担忧。这在屈氏《同根草》中亦可得到应证。陈琛《重阳》其二云:“登高重续龙山会,不复吟诗纪阿男。”句下小注云:“续龙山会屈云珊、逸珊二女弟子曾各赋诗。”[14]758陈廷谔跋文云:“其(陈琛)生平所好尤在诗,邑中屈云珊、逸珊二女史,自幼皆受业于门,点铁之功,前后经二十余年,著有《同根草》诗行于世。”[14]792屈氏姊妹向陈琛作诗二十余年,则其功力可想而知。

《同根草》卷二有《和戚少鹤师丹崖登高原韵二首》,卷三有《梦戚少鹤师贲临天明讣音已至为之一恸二首》、《重九有感二首伤戚小鹤师作》,则屈氏姐妹又曾拜戚少鹤为师。承友人张天星博士赐知,光绪十六年(1879)6月11日《申报》副刊载《丹崖登高小序》,其中称“屈湘藻、梅辉姊妹和戚鹤泉进士少君小鹤师原韵七律各二首”[15]580,而所登屈氏姊妹诗名为《敬步小鹤夫子丹崖登高原韵》(《同根草》题作《和戚少鶴師丹崖登高原 二首》),署名为女弟子屈湘藻云珊、女弟子屈梅辉逸珊,则少鹤即小鹤。按,戚学标(1742—1824),字翰芳,号鹤泉,太平县人,清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博通经史,尤精声韵训诂之学,著作丰富。“戚鹤泉进士少君小鹤”中戚鹤泉即戚学标,而少君小鹤为其子。考之《光绪太平续志》卷十一“艺文志”之“书目”,戚祖姚少鹤,字长川,一字冷江,学标之子,著有《月河渔唱》一卷,《三客寮诗稿》一卷,《冷江诗余》一卷。又民国《台州府志》卷八十三“艺文略”《月河渔唱》提要云:“祖姚,字少鹤,太平人,学标子。”[16]238据《光绪太平续志》之“同治十一年壬申重修姓氏”表,戚祖姚与陈琛皆为不在方志编修局的采访分修之成员。[17]461

另外,《同根草》卷一有蕙 《和泮桥太老师游常乐窝感旧原韵》,卷四《贺半桥太老师重居环山楼》。半桥即泮桥,即叶倬云,撰有《环山楼吟草》,并辑《楚香社吟草》。《同根草》卷一又有蕙 《题天台袁肖岩师入山采药图小照》、《仲冬送肖岩师旋里》,则其师有天台袁肖岩,即《楚香社吟草》提要所称的袁傅。该提要还称叶倬云、袁傅、陈琛等人结楚香吟社,屈氏姐妹亦参与。[17]703二人转益多师,问学于地方贤达,这对其诗艺之提高自然大有裨益。

有关屈氏生卒年,有多重说法,现大略胪列如下:

《台州市志》[18]1606:约1861—1932

《台州教育人物志》[19]23、《黄岩志》[9]607、《椒江市志》[20]905:约1857—1929

《台州文化概论》[21]277:?—1944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明清妇女著作屈氏简介:1857—1929

从上可知,对于屈氏生卒年,诸家说法不一,令人不知所从,颇有重新考证的必要。以下试对此问题作一探究。先看其生年。

她的生卒年未详。申江毛祥麟为《同根草》作序时,文中有云:“唐君圭卿自浙归,携其友墨林君女云珊、逸珊二稿见示,皆髫龄也。”作序之日为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逸珊即屈蕙,光绪丙子尚属髫龄,估计当在十五岁左右,则其生年似在1860年前后。[11]230

髫龄为幼儿时期。晋葛洪《抱朴子·官理》云:“髫孺背千金而逐蛱蝶,越人弃八珍而甘 黾,即患不赏好,又病不识恶矣。”[22]304陶潜《桃花源记》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23]165髫即幼儿之代称,故又有髫齿、龆龀、髫幼、髫稚、髫 、髫年等用法。《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六《书家传》称白玉蟾云:“天资聪敏,髫龄时背诵九经,十岁来广城应童子科。”[24]462则显然是以髫龄作为十岁前少儿阶段之称呼。尤伯翔以髫龄为十五岁左右是不准确的,因为十五岁已是及笄,入成人之列。对髫龄认识既错,以此推论屈氏生年自然不合理。毛祥麟序称“云珊、逸珊二稿”,而后来所刻《同根草》则为二人诗歌合集,则此稿乃未定本,为其髫龄时所作,与后来的刊刻本不同。

按,根据多种地方志,屈氏创办黄岩县立崇德女子高等小学,并自任校长,是在民国十年(1921)八月。屈氏解职后作《留别崇诚女校学生》,其一云:“讲学崇诚十一年。”则其民国二十一年(1932)依然在世,故屈氏卒年定在该年或稍后。其《感事》其二云:“泪尽啼鹃血点流。”句下注曰:“入冬常患咯血。”说明此时屈氏确实生年将尽。③咯血是内科常见急症,病因复杂,对于老人来说,往往由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引起。屈氏或许即因此类疾病而逝。如果屈氏后人王敏等人记忆不错,屈氏确实享年七十二岁,卒于1932年,则其生年应为1860年。至此可知屈氏生年不迟于1860年,卒年不早于1932年。

以上所列材料皆为笔者根据所搜出版物或碑刻资料推理,尚不能断定屈蕙生卒的准确时间。幸运的是,在地方热心人士的帮助之下,笔者找到了黄岩王咏霓、临海葛咏裳的两姓民国旧刊木活本宗谱,而宗谱中则明确记载了屈氏姐妹的生卒年。其中椒江区洪家街道后洋王村的民国三十二年癸末重修《徐山王氏宗谱》卷三“仙骥”(王咏霓族谱名)系图云:“续配太平城屈墨林公女,诰封宜人,晋封夫人,咸丰庚申年(1860)八月初五日卯时生,民国壬申年(1932)正月初一日子时卒。”(换算为太阳历,则为生于1860年9月19日,卒于1932年2月6日。)这与上文所考屈氏生年不迟于1860年,卒年不早于1932年一致。又,临海市杜桥镇东边村民国30年辛巳重修的《临海山后葛氏宗谱》卷五“寿同”(葛咏裳族谱名)系图云:“继娶太平屈氏,生于咸丰甲寅(1854)三月十一辰时,卒于民国廿八年己卯(1940)七月初九日巳时。”则屈氏姐妹相差六岁。综合以上所考,屈蕙生卒年应为1860—1932年,屈 生卒年应为1854—1940年,蕙迟生于 6年,而早逝8年。根据以上笔者所搜以及地方贤达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新发现的黄岩王氏、临海葛氏两姓的旧编宗谱史料,我们终于可以解决屈蕙的生卒年问题,并纠正目前流行的各种说法了。

四、王咏霓、屈蕙婚姻考

《徐山王氏宗谱》卷三“仙骥”条记载王咏霓生卒年及妻室道:“道光己亥年(1839)十一月初六日巳时生,民国丙辰(1916)九年二十日时卒。配黄城领旗巷蒋九林公女,诰封恭人,晋赠夫人,道光庚子年(1940)十一月十八日卯时生,光绪丙戌年(1886)十月十六日酉时卒,子一。续配太平城屈墨林公女,诰封宜人,晋封夫人,咸丰庚申年(1860)八月初五日卯时生,民国壬申年(1932)正月初一日子时卒。副室黄氏,朱德园公寄女,赠安人,同治庚午年(1870)十月十一日酉时生,光绪庚子年(1900)五月初六丑时卒。合葬石马鞍之阳,坐子向午。子二,女一……又副室天津陈氏,同治癸酉年(1873)十二月廿九日巳时生。子二女二。”光绪十年甲申(1884)七月,王咏霓随许景澄出使欧洲,十三年丁亥(1887)闰四月归国。则原配蒋氏卒于王咏霓出使期间,而屈蕙为王氏继室则在1887年之后。所谓“副室黄氏,朱德园公寄女”者,则为王咏霓妾上海朱天球。王咏霓作《情久长》词一首,其序云:“癸卯闰午日于舒州迎江寺为天球礼佛,追荐时刎已三年矣。雨夕不寐,情见于词,用樊山韵。”癸卯为1903年,则朱氏卒于1900年,这与宗谱所载一致。王氏又有《翌日逢忌再成此解越缦絮字韵》,屈蕙于二词皆有唱和,均情深意切,可见屈、朱二人相处融洽。卷三《看韵彩妹晓妆即和记梦原韵》后附录朱氏之作,题曰“上海朱天球韵彩”,则韵彩为其字。从和诗来看,屈蕙对其还颇为欣赏。至于天津陈氏,宗谱未说其卒年,当修谱时陈氏尚在人世,其他情况则不详。

其实王咏霓与屈氏家族早有交往。王咏霓《函雅堂集》卷六《偕屈墨林先生湖上踏青四首》其一诗下注称去岁壬申夏日与王子颂来此游玩,则作诗之时为癸酉(1873),王咏霓与屈墨林为朋友无疑。屈蕙《含青阁诗草》卷三《游金山寺》云:“石边犹记题诗处。”句下小注云:“庚辰(1880)梦游金山,得绝句,见《同根草》。”《同根草》卷三有《梦游金山寺二首》,题下注曰:“上首梦中作。”同卷屈氏姐妹《题王子裳先生芙蓉秋水图二首》作于《梦游金山寺二首》下一年,则其题图时间为辛巳年(1881)。诗中对王咏霓画作心领神会,颇为推崇。于此可见王咏霓与屈氏父女相契较深。

偕隐赋同归,地老天荒,至死孤忠犹耿耿;伤心成独活,海枯石烂,此生幽恨永绵绵。

屈氏姐妹诗歌合集《同根草》四卷,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临海博物馆等皆收藏,其版本为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王咏霓刻本。朱谦《同根草钗》云:“岁癸卯,王六潭夫子以《同根草》付梓,命谦任校雠,盖吾师母屈逸珊淑人偕其姊云珊淑人合稿也。……此稿乃在闺中时姊妹唱和之作……此册断自癸未以前。”[10]240癸未为1883年,则《同根草》结集面世是在该年,其为抄本或刻本,尚难断定,但其刊刻于1903年,却无可置疑。又承张天星博士赐知,1877年10月12日《申报》副刊载醉禅外史初稿之《读屈云珊逸珊两女史〈同根诗草〉赋此即赠》,其一云:“何缘得睹双双璧,千里萍蓬遇亦奇。”[25]358说明《同根草》此时已经流传。张博士以为晚清涌现出许多女性作家,其文集若非刊刻,而是抄录,则不利于流传,故以为醉禅外史所读应为刻本。笔者以为此言甚是,千里外偶然读到,应以刻本的可能性最大。倘此说成立,则1877年10月之前《同根草》应结集甚至已刊刻一次。根据上文考证,现存《同根草》刊本最后截止于1883年,1903年又再版,则1877年的《同根草》应为部分结集甚或已刊刻。樊增祥题词《高阳台》云:“《同根词草》为太平屈云珊、逸珊两女史所作。”[1]715但笔者所见《同根草》并不收录词作,樊增祥之说或许有误,然屈氏姐妹又有《同根词草》亦未可知。据尤伯翔统计,《同根草》共有诗436首,其中171首,蕙265首,同题分咏者20余首。然据笔者逐一检核,《同根草》共有诗439首,其中171首,蕙268首,同题共作38首。

上文已考定《含青阁诗草》收录诗作始于1883年。集中最后两首虽难断作年,但倒数第三、四首为南京明孝陵、秦淮河随夫纪游之作。结合王咏霓《函雅堂集》中相关诗作考证,这两首诗作于1902年,则《含青阁诗草》下限不迟于该年。据尤伯翔统计,《含青阁诗草》三卷,收诗三百一十三首,《含青阁诗余》一卷,收词三十四首。但笔者根据《清代诗文集汇编》所收《含青阁诗草》统计,该集实收诗为一百七十七题,三百二十二首;所附《含青阁诗余》,收词三十五题,四十首,故尤文说法有误。另外,笔者又从屈氏后人王敏《函雅堂传习草》中找到《乙巳春漕川解榷随外子旋里舟中作》、《和外留别漕川原韵》、《感事》、《挽外子》、《留别崇诚女校学生》(二首)、《辛亥初秋水灾志感》(二首)、《焚寄先夫》(四首),共七题,十二首,这些诗皆未收入《含青阁诗草》。经过统计,屈蕙《同根草》收诗二百六十八首,《含青阁诗草》三百二十二首,《含青阁诗余》四十首。据王敏所撰屈氏传略,十年秦火,王氏夫妇手稿被烧殆尽,令人痛惜。幸而其孙婿林季谦冒险抢救,捡得数首,其中为王敏《函雅堂传习草》所收而前三种所无者十二首,故屈氏诗词现存共六百四十二首。①网络上亦有一二断句,为笔者所搜文献所不载,但因其未注明出处,出于审慎,此处统计不予考虑。笔者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小檀栾室汇刻本之《含青阁诗余》与《清代诗文集汇编》所收《含青阁诗余》对照,发现二者为不同版本,小檀栾室汇刻本无樊增祥为《同根草》所作之题词与陈祖绶、冒文蘅的题辞,亦无他人之原作或和作,纯为屈蕙个人之词,异体字出现的也不少。

诗家至杜工部而称圣,然其诗以入蜀后乃益工。蜀中山水之灵蓬郁以助其气也。工部生逢乱世,间关奔走,崎岖戎幕,系怀君国,慨念时艰,故即景物流连而悲壮苍凉,寄其忠爱之志。至于亲朋骨肉,患难分离,故国乡关,伤心触目,每一下笔,则缠绵悱恻,读者为之神往。此其过人之性自然流露,固有不求工而工者,所以推为千古绝唱也。伯渊夫人,蜀之名媛。家在草堂之旁,世笃忠贞,门有通德,姊妹昆季皆以诗鸣于时。盖生于工部寄迹之乡,而又得山水之秀灵,气萃于一门,故其为诗能洒落凡近,情深语挚,真浣花之嗣音乎?当其家园团聚,群季联吟,赋物写怀,则清微澹远。既而于归袁幼安大令,筮仕皖江,而诸妹分裾,各随宦辙。伯仲亦京华谒选,雁行远道,振翮分飞,离合不常,欢忧异候,则凡唱随之作,离索之思,音书之间,靡不本其肫挚,发于歌辞。婉转绸缪,性真毕露,杜家衣,独得真传。境遇虽殊,何神气之绝似耶?蕙于此事粗解问津,曩读君妹季硕《桐凤集》,已倾慕夫人之名。旧岁外子权凤阳府篆,而袁公方摄令全椒,相去仅数程,乃得读夫人《古欢室诗》,朗诵焚香,岛拜不置。以拙集方之,直小巫之见大巫,相形而益拙耳。辱承不弃,索弁数言,其敢以丑陋违雅命?谨述其大致如此。世有读夫人之诗者,不啻读工部之诗。月白风清,恍若神游草堂间,聆一曲仙,不忆筝琶凡响矣。光绪癸卯九月临海女士屈蕙序。[2]7

讲学崇诚十一年,愧无成绩绍薪传。潮流未解趋时俗,气节惟知慕昔贤。

多谢诸生苦挽留,病躯端合早归休。从今省却经营力,转觉身闲得自由。

小 结

[1]屈蕙.含青阁诗草.含青阁诗余[M]//冯德材等.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曾懿.古欢室诗词集·序[M].光绪三十至三十三年(1904—1907).

[3]叶恭绰.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1764.

[4]张珍怀.清代女词人选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9.

[5]谭献.箧中词· 今续三[M]//续修四库全书.1733:集部.词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4.

[6]谭献.清词一千首[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336.

[7]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乙集卷七[M]//续修四库全书.1628: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12.

[8]袁昶.王六潭诗一卷[M].于湖题襟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黄岩志编纂委员会.黄岩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2:645.

[10]朱谦.同根草钗[A]//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政协浙江省黄岩县委员会.黄岩文史资料第十期.1988.

[12]曾才汉等.太平县古志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3]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M].光绪二十二年(1896):2.

[14]金嗣献.赤城遗书汇刊[M].成都:巴蜀书社,2011.

[15]丹崖登高小序[A]//申报编辑委员会编.申报:14.上海书店出版社,1879-6-11.580.

[16]民国台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45.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238.

[17]光绪太平续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50.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3.

[18]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台州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0:1606.

[19]徐达会,丁式贤.台州教育人物志[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23.

[20]陈志超.椒江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椒江市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905.

[21]李一,周琦.台州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277.

[22]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1:304.

[23]陶渊明.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65.

[24]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M]//四库全书:8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62.

[25]读屈云珊逸珊两女史同根诗草赋此即赠[A]//申报编辑委员会编.申报:11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358.

猜你喜欢

同根
同根同源寄深情 同心战疫齐担当——南京市港澳台侨界人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日韩名家线上书法展
清明归祭途中作(新韵)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香港近况
蒙汉居一村
葫芦
咏荷
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成立
七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