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南民间艺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2013-08-15张凯雷
张凯雷
(新乡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河南民间艺术概述
(一)河南民间艺术的种类
河南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我国民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人文气息,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品类和多彩的民间艺术风格。在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中,有供生活使用的器具,也有供于环境美化和房间装饰的饰品,可以说,民间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原地区生活的原始先民们就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辉煌而灿烂的彩陶文化,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魏晋时期的雕刻和唐三彩,宋代的瓷器、刺绣等,到了现代,河南民间艺术形式和种类更是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濮阳的面人儿和虎头鞋、洛阳和安阳的剪纸、开封的汴绣以及各地的民间雕塑、南阳的皮影戏等。
(二)河南民间艺术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河南民间艺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蕴含着河南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特征、文化和精神内涵。河南民间艺术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着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夸张、色彩鲜明,讲究造型与色彩的搭配,体现着视觉美感。在内容上,这些作品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形式上,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大都是廉价的唾手可得的自然物质,如泥土、纸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自然形态特征。
此外,河南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历史,以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特征表现出鲜明的河南地域文化特色。这些艺术作品是劳动人民劳动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形式和品类直接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现状
河南是民间文化遗产大省,民间艺术是河南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民间艺术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间艺术品失去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最终导致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渐渐消失或成为历史。
全省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保护和开发,也都纷纷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中原人民世俗生活的独特的民间文化,其生存环境的改变决定要想继续传承下去,仅仅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或存放在博物馆里、画册里、录音里、文字里,或以美学概念和视觉符号形式出现,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不应只停留在被动的记录层面,我们对于传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形式的保护并不意味着让它永久地停留在时间的某一刻度上。
同时,河南各界对传统民间艺术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将其市场化、产业化。但是,在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功近利,投资商因周期长而不愿投资或拔苗助长;要不就是人才短缺,缺少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或者就是政府主导与社会、企业的跟进、参与严重脱节;还有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发育不良等诸原因影响着我省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也制约着相关产业的经济效应。
三、河南民间艺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商品意识的浓化,生活方式急剧改变,使得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原生状态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从事民间艺术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民间艺术没有了传承,也就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如制作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和浚县泥咕咕的人家已所剩无几。同时,封闭性的传统观念也导致一些精湛的技艺不传给外人,并且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成为民间艺术发展的绊脚石。
(二)河南民间艺术低水平、无序开发问题
民间艺术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高度浓缩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创作目的的改变,没有情感文化元素的注入,低水平无序开发,使作品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民间艺术品重复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制作的技术和艺术含量不高、以次充好等,都是民间艺术资源不能转化为优质的艺术品走向市场的主要原因。
(三)民间艺术产业化品牌意识问题
河南省民间艺术创意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缺少品牌效应。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就做好,把握好质量,决不允许粗制滥造、影响品牌。许多民间艺术从业者产业品牌意识不强,在商品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正是许多民间艺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开发效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而阻碍着河南省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河南民间艺术品的创新问题
民间艺术是以民众的生活为依托,如果失去了其生存生长的环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以及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开始追求时尚前卫,民间艺术渐渐离开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民间艺术品类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许多节日用品如剪纸、木版年画等也在逐年滞销,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已受到时代和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走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成为当下研究的重要问题。
四、河南民间艺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从经济发展建设来看,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人们越发认识到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逐步引入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使其市场化、商品化,并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创意发展的对策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民间艺术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基础,而它的传承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支持,民间艺术往往就会走向停滞。首先,政府必须起主导作用,对我省民间艺术进行依法保护,拨付一些抢救资金,对当地的老艺人、技艺传人进行扶持,帮助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传承各种民间技艺。其次,不仅要对具有特殊才能与技艺“传人”的保护,还要对与民间艺术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加以保护、开发。最后,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有利于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创意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其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
2.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目前河南省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人才相对短缺,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具有高端创意人才和懂文化、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具有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等。
3.增强品牌意识,注重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产业品牌是文化含量与经济价值的结合体,品牌有着巨大的增值效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打造品牌、塑造形象、强化品牌效应是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的创立和营销不仅有助于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创意发展,而且有助于民间艺术传承与培植。
文化内涵是决定设计质量的关键,也是促成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核心所在。如何体现艺术文化内涵,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地域文化,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同时结合现代技术,使原生态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出地域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的民间艺术精品。因此,充分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品位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产业市场竞争力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4.继承传统,增强创新
发展河南民间艺术既要继承,更要创新。目前河南民间艺术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单调重复、粗制滥造的民间艺术品流向市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长期以来处于传统模仿状态,当下河南民间艺术发展的新途径关键在于保留并应用民间艺术的经典元素和文化内涵,采用根植于民间艺术文化基础上的创意方法,巧妙运用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段、精神内涵等元素,探讨对民间艺术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吸收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元素,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地域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产品,让河南民间艺术以一种新的面貌和实体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河南民间艺术在现代文明的生存环境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5.河南民间艺术资源与本地旅游文化结合
河南省乃至全国现阶段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旅游纪念品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精华。民间艺术的地域性也决定了民间艺术最能成为当地旅游的纪念品。作为旅游业发达的河南,有很多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南阳的玉雕和烙画、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画等。我们要在社会需求、文化价值等方面做深入研究,考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在旅游文化中的特殊价值,使民间艺术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处理好文化和科技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河南的文化优势,推进产业升级;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吸收河南悠久民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处理好发展和节约的关系,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优化政策、加强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河南创业,并加快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巩固和提升河南在全国的地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河南能从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产业强省,并打造“河南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
[1]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唐家路.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吕学武,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郭新生.淮阳泥泥狗艺术探源[J].寻根,2002,(2).
[5]潘鲁生.抢救民艺:潘鲁生民艺访谈录[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