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文化思想氛围的构建与发展

2013-08-15沈雅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学校

沈雅雯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体育也是一种身心文化。现在的体育文化教育除了提高学生的体力、机能、知识外,还应该在教育价值取向中加入人的情绪、态度、理想这三个重要领域。文化教育发展的摇篮就是校园,在高校积极展开知识性、趣味性以及竞争性都很强的文化体育活动,既能够使高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得到丰富,又可以将学生想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激情激发出来,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一、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是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学生凭借进行体育文化活动能够对体育精神进行亲身感受和直接认识,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对学生根据特定的规则参加体育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将自身的愿望及目的努力地在生活中加以实现,同时将自身的个性充分地展现出来,使个性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也不仅仅是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是需要学生拥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以及法制意识。虽然高校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教授体系很重要,但是身为观念形态的体育文化也是不能忽视的。在高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都有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参与,同时高校的德育、智育、美育都受到体育文化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不仅是一种课堂教育,也是一种非课堂教育,体育文化凭借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沙龙、体育竞赛等活动来落实对学生的体育教育。非课堂体育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深化和延伸,能够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对学生社会化有促进作用,比起课堂教育,学生更喜欢非课堂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补充形式,非课堂教育和课堂教育一起构成了高校教育的完备系统。所以应该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充分认识,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切实地提升。

(三)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有益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现在对终身体育的观念普遍认可,因此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被纳入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工作范畴。可是在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问题上,因为体育课程本身存在的一些限制元素导致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比如说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来决定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就不能够获得高分。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好的身体素质的同学,即使自己和老师共同努力,也不可能会达到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平均水平。这样就导致学生从开始就明白自己不会获得很高的分数,最终就会让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终身体育能够进行下去就是需要参与者可以对某项运动一直保持兴趣,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兴趣,那么终身体育就不可能实现,所以不少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可以说被体育课“抛弃”了。

(四)高校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

大学校园里面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可是这也使大学生们感到疲劳,这时校园体育文化就能够起到舒缓疲劳、放松心情的作用。在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中,竞技和休闲项目,都有着丰富的娱乐作用,这点就符合了学生们心理、生理以及文化方面的需求。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将学习和工作中的紧张、焦虑、烦恼等心理上的压力忘掉,让心情变得开心和愉快,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同时,体育活动所产生的气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享受生活的乐趣,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二、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措施

(一)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重点是高校体育改革

时代性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一大特征,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变革,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已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下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冲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高校体育新环境和新方法是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重点工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构建体育文化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不仅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馈)包含在内,还应该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的改革(如体育竞赛、体育社团、体育文化活动等)包含在内。另外,在管理校运动队、体育科研工作以及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等方面也需要加以改革。体育文化想要发展就要进行改革,高校体育工作应该以适应时代发展为基础,继续深化改革,这样才可以让高校体育文化适应社会发展,进而对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帮助。

(二)整合资源,做好规划

有些高校现在因为没有通畅的投资渠道,致使没有足够的体育场馆、器材,再加上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又没有很高的素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阻力。因此,学校不仅应该对体育文化教育加大管理力度,还应该合理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对已有的体育资源加以充分地利用,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做一个中长期的合理规划。第一,抓紧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组织。将专门的学校体育领导小组和对应的基层组织建立起来,制定有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组织的能力,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校体育工作日益规范。第二,将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对于体育场地的器材应该加以保护和爱护,凭借自己制作部分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来使学生上课的课堂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根据课堂需要对一些传统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基础。

(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创学校特色体育文化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正在积极地开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体育项目,体育文化的新兴时代已经到来,这必将引起体育文化的高潮。现在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推广攀岩项目、竞技健美操、拉拉操、地掷球等项目,有些高校凭借着自己学校开展比较早、学校对其比较重视等因素在这些体育文化项目方面获得相对较为领先的地位,将和其余各高校不一样的创新的体育文化品牌打出来。某个学校所特有的就是这个学校的特色,具有自己的典型意义,可更为突出地将学校魅力展现出来。总体说来,各高校应该同学校自身的体育文化优势相结合,对传统的优势体育文化不断地加强,将全新的运动项目体育文化开发出来,让自己学校的体育文化同其余的学校不同,变成自己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标志,将各高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构建起来,这就是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完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

作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形态的体育建筑、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都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将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充分地展示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了积极影响。体育设施、场地和器材作为一种依附,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所以,各高校应该投放更多的体育经费,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设场馆,将现存的旧场馆进行改善,将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提供给喜欢健身运动的学生和老师。

(五)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主人翁作用

学生会体育部的干部以及学生体育积极分子在校园体育文化运行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是一支很强大的主力军,可以积极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在教育学方面,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是由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学主体的教师、管理主体的学校领导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在此意义基础之上,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与之前单一化、统一化、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进行比较的。所以,我们对校园体育文化新型模式主体的研究和谈论应该变成研究的焦点。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高校体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标志。我们应该将“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将现代科学和民主的体育文化观确立起来。在高校各种文化活动之中融进教育,做到“文化育人”。构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应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科学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对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并解决问题,凭借多种渠道,应用不同的形式,加强建设的力度,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将一个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营造起来,让校园体育文化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发展。

[1]杨加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彭杰.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3).

[3]高桂银.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9).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