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成为教育培训机构孵化器的交互作用

2013-08-15王翔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孵化器民办高校办学

王翔阔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16002)

随着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加紧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而分布于省市各地区的民办高校,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转型时期,应该在整合与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教育培训机构,发展非学历教育,发挥特有的市场机制灵活作用,在探索民办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诸方面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

一、民办高校成为培训机构孵化器的动因

民办高职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其性质都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范畴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办学的自主权、机制的灵活性和市场生存法则决定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民办高校基于培训机构的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组织形式,是民办高校呼应培训市场的需要而承担的教育服务功能。它依托高校硬软件教育资源平台,吸引优秀创业人才和有潜力的培训机构进入高校聚集、孵化、规范发展,降低创业培训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培训机构的成活率与成功率。民办高校成为培训机构的孵化器,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一种双赢模式。

1.培训机构发展提升的瓶颈

当前,社会民办培训行业显现蓬勃发展态势,各类培训业务形式争奇斗艳,多家教育培训上市机构更是起到了行业增长的引领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有许多社会培训机构,由于办学条件和实力所限,包括土地、校舍、设备及投融资困难,制约自身发展,在办公楼或街边租赁场地作为教室搞培训,甚至蜗居在居民楼里,教学设施简单,办学条件简陋,规模小,培训质量、办学层次低,难以对学生实施正规化的培训,甚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教育培训机构,缺少监管,目的不纯,存在师资不足、夸大宣传、乱收费用、教育信誉度低、社会形象欠佳等现象。培训机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紧贴市场需要的项目课程优势难以发挥,迫切需要寻找教育资源平台和办学支撑。

2.民办高校于生存压力下的资源寻租

各省民办高校一般都有十年左右的办学历史,基本上都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好,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和经验,在当地都有社会影响。可是从2009年起,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考生源开始下滑,招生计划完不成,民办高校首当其冲,最先受寒。一边是空置的校园、宿舍和设备越来越多,另一边是办学支出、教师工资及债务水涨船高,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部分跳槽到公立学校),双重压力往往让办学人员和管理者纠结焦虑、喘不过气来。尽管这两年来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改革,开放了注册入学、中职生直升高职等扶持民办高校招生的政策,但咬在生源市场“尾巴”上的民办高校仍然吃不饱。随着公办高校的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的到来,未来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嗷嗷待哺。同时,民办高校管理者和师资队伍,在按公立学校体制办学,亦步亦趋,浸淫已久,一些民办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大都是从公立高校退休下来的,吃惯了财政大锅饭,市场意识淡薄,按公立学校和现行行政教育体制办专科学历层次(专二批次)的文凭教育。

民办学校体制、机制和办学思想,不能“公立”化,更不能抱着“金”饭碗哭穷、要饭吃。必须找到资源激活和办学方向调整的新路径,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积极投身市场。站在教育改革前沿,扬长避短,率先变阵,迎接挑战,以适应教育市场的剧烈变化,求生存,谋发展。这才是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校长们应有的一种作为。

二、民办高校成为孵化器的路径

民办高校作为培训机构的成长孵化器,是指高校在一个集中的空间,通过提供各种成长要素——教学场地、公共场所、后勤、保卫及人力资源服务,起到制度和文化提升的示范与引领,及教研、沙龙、国内外合作交流等交流平台等作用;高校孵化器的中介服务作用,如文化、服务、比赛、讲座等。其思路和做法有如下几种方式:

1.基于民办高校的专业、设备和师资,引入相应专业培训机构,强化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职能,通过培训机构的市场运作,在民办高校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任务完成的同时,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和企业培训人才。

2.针对民办高校尚未开设的学科专业,引入此类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育孵化。为弥补高校现行专业培养体系的不足,为高校学生延伸和迁移技能、掌握一专多能服务。

3.提供基础设施和开办手续方面的服务。基于民办高校现有校舍的富余和闲置,引入培训机构,自行组织项目教育教学,自行发展。

4.鼓励民办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利用母校资源和条件开展创业活动,搭建平台,拉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三、民办高校成为培训机构孵化器的双向作用

民办高校的服务者角色和市场生存法则更强化孵化器的本质职能。民办高校与培训机构双方联手,走出一条区别于政府机构公办学校合作模式,工作效率高,自主权大,阻碍力小,是促进民办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实践探索,对办学双方起到良好的双向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社会培训机构可以在新平台上壮大,规范地办学和发展,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新培训和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教育需要,促进社会发展。

2.多家机构入驻合作,在本地区形成培训市场(超市),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起到集聚效应,共享市场的地缘优势,集群机构,集约发展,形成类似产业园区的教育培训学园。

3.高校的在校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培训服务资源,不出校门就能参加所需要的培训。培训机构的非学历教育可以搭上高校学校学历教育的班车,形成“学历+技能”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

4.对高校本身起到创业示范和导入市场作用。从封闭办学走向对区域全面开放,走出“象牙塔”,变为激活资源的动力站、教育培训的孵化器,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高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教职工的个人利益。培训机构紧贴市场、狠抓市场的意识和行动力,对高校师生角色转开型和思想开放,同样起到催化剂作用。

四、民办高校在孵化过程中的把持和坚守

1.要有内在结合点,以非赢利为目的,道德和办学价值观念上契合,回报要合理。不能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视行为合作,要仔细调查和论证,寻求真心办学、项目潜力较大的教育项目,不能病急乱投医。

2.要相互利用,合理使用,不能冲击高校的主旨办学功能,培训机构在一定的框架内办学和活动,保证高校的品位和品牌增值,不能乱哄哄的。相同的业务培训机构只能引进一家,不能重复引进同行,避免搞同质化竞争,同时要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和退出机制。

3.高校的大众化教育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民办高校更要降低身姿,主动寻找和占领市场,切忌端着架子,高高在上。

4.民办高校要依法依规操作,有专门的管理和协调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与服务;对接高校内各个部门,在教学、学生管理、安全和后勤保障上协调与沟通,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由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处负责。最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以大欺小,或是不闻不问,要明白出了问题都是学校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孵化器民办高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