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培养
2013-08-15凌丽琴
凌丽琴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30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正在朝着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主要职业面向是各类旅游企业的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是推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偏低而行业流失率较高,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普遍不高。高素质人才供应的“断流”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职业忠诚度状况
1.对口就业率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已达到90%以上,但对口就业率只有不到60%,相较高职其他专业来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培养的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中有将近一半不会进入到旅游企业就业。一方面,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旅游企业工作,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矛盾。
2.行业流失率高
根据对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工作五年后,继续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只有20%,80%的学生会离开旅游行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极高。专业人才的不断流失,不仅造成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诸多困境,而且不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职业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和行业流失率高的具体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社会因素
职业特征和社会认知偏见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主要社会因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各类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及旅游景区等,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职业起点是从旅游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开始的。这些职业岗位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劳动强度大,薪资待遇普遍不高,导致很多同学不愿意去旅游企业工作。更重要的是,社会对旅游职业存在较多偏见。很多人认为旅游职业是“吃青春饭”的,不能当作长久的事业;旅游行业中的许多职业(如饭店服务员、旅行社导游员等)都被看成是非正式职业,并且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形象并不太好。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差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在旅游行业工作并且坚持自己的职业发展。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行业得不到尊重,所以很多家长不会把服务行业作为孩子就业的首选。父母大多期望自己的子女能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尤其是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为女生,父母一般期望她们稳定安逸,不太赞成她们进入旅游企业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在这种职业观念的影响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出现了“两本三找”的现象,即专转本、专接本,找事业单位、找国企、找文职工作,旅游饭店、旅行社成为了最后的选择。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对学生职业忠诚度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不合理。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本科压缩型”,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足,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一方面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到企业实践时发现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第二,实践教学手段太单一。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顶岗实习,出于实习安全、便于管理、用人量大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学校一般会集中安排学生去旅游饭店顶岗实习,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趋向于旅游饭店。他们在饭店实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一些不利因素,又让他们对饭店行业产生厌恶,进而导致他们不愿再从事旅游行业。第三,缺少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虽然学历很高,理论知识也很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实践操作技能不强,对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也不太了解,自然无法准确精当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塑造职业气质、培养职业忠诚。
4.个人因素
影响职业忠诚度的个人因素首先表现为专业目标不清晰。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本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因而入学之后会感到迷茫,在专业学习上缺乏目标,也不够主动,不知道自己在校期间应该学什么,将来就业应该干什么。这样的学生往往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比较缺乏,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无法获得理想的职位和薪资,职业忠诚度必然也就随之下降。此外,学生个人的个性也会影响其职业忠诚度。总的来说,旅游行业更适合个性外向、开朗的同学,对学生的外形、气质、个性、综合能力有较强的要求。于是一部分相貌普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能力有限的学生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旅游工作,毕业后也很少从事旅游工作了。
三、职业忠诚度的培养措施
1.优化社会环境,增进旅游职业吸引力
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他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等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人的职业选择也是如此。当某种职业受到社会的推崇、尊敬,职业为个体带来的社会声望和薪资待遇比较高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对这个职业充满兴趣,进而形成职业忠诚度。因此,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也必须从优化社会环境、增加旅游职业吸引力着手。首先,旅游企业应提升改进经营方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优化企业人才政策,给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薪资待遇、畅通的职业晋升通道,使学生对旅游行业充满信心,以从事旅游工作为荣。其次,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媒体等应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旅游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旅游工作的职业形象。
2.加强家校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职业观
家庭在学生的职业选择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与其所在家庭对旅游行业及相关职业的看法、评价息息相关。学生的培养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任务,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忠诚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家庭的密切合作,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组织家长参观优秀旅游企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旅游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有着规范的经营方式,纠正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偏差,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职业忠诚度。
3.强化实践教学,营造浓郁的校园职业氛围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旅游企业短期见习、实践课程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打造一个完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体验旅游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要求,体验不同旅游企业的风格和文化,在直观全面认识旅游行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忠诚。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职业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养,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忠诚。职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改造硬件来实现,如建设园林型校园,建设仿真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型教室等;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来实现,如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行业企业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等。举办这些活动能践行职业特征,让学生在校园里就感受到浓浓的职业氛围,得到实景训练,达到热爱旅游专业的目的,进而增强其职业忠诚度。
4.激发职业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职业定位
职业忠诚度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学生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之初,学校就应该开展职业忠诚教育,激发他们对旅游行业的兴趣,引导其做好自我职业定位。做好学生的职业忠诚教育,必须强化教师的职业思想,让教师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并将此落实为教师的一项责任。事实上,专业教师对学生具有组织引领作用,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引导,激发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兴趣和信念,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缺乏,已成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也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78-82.
[2]刘红梅.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忠诚意识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147-149.
[3]刘海玲.论旅游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忠诚度 [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