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探究
2013-08-15吕尚苗
吕尚苗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成为关键。这与90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息息相关,为此,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的共识。然而,如何加强?怎样改进?这个依然是高职院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学术界对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已有一些论述,但对此进行系统化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因此,论文试图就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做一系统深入的探究,旨在促进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道德实践教育的内涵
所谓道德实践,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在一定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途径与中介,所进行的旨在改造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且具有善恶意义的活动。道德实践教育就是把需要教给学生的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渗透到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实践活动或专题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变“言语德育”为“活动德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启迪,个人品德得到提高。道德实践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个体体验,是教育的人性回归。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果的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领悟道德的真谛,以更好地培养道德情操,实现道德的内化与强化。
(二)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特征
90后高职大学生有着当今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独立且敏感,具有较强的反叛意识和语言创新能力,行为趋于功利化;同时自我约束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低,动手能力强。因此,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也具有颇多独特之处。
1.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交往的互动性。高职大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他们普遍在中学阶段被视为“差生”,自卑感让他们习惯于成为“隐形人”,学习上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性。道德实践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教育,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且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与社会的互动。由于高职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学生乐于参加实践活动,所以在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中易于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2.环境的开放性。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方式,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是一种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新型道德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仅限于课堂、校园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走向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使自身得到成长,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3.体验的直接性和深刻性。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种亲历性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身处现实的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而不同于从书本上学来的间接知识、经验,是与心灵的一种正面交锋。高职大学生处在求知的阶段,急切地想证实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好评。道德实践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德育方式,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形成认识,以至于刻在脑子里,影响以后的一言一行,甚至一生。
(三)道德实践教育对高职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从宏观方面看,道德实践教育是高职大学生肩负历史新使命的需要
当代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此,我们应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新时期道德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面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们借助于网络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的道德滑坡的现象,一些学生对社会、国家的发展持悲观的态度。道德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从实践中深刻领会国情、民情,全面了解社会及国际形势发展,深刻感悟中国发展壮大对自身的作用,主动肩负起历史新使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最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从微观层面看,道德实践教育是高职大学生成人成材的需要
第一,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道德实践教育反对空谈,主张躬行;反对责人恕己,主张以身作则。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唤醒高职大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羞耻感,敏锐地洞察社会上的善恶力量,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确立起从自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树立职业道德的风范。
第二,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明辨是非,识别善恶,感受好坏。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侵蚀的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和利”“名和利”“奉献与索取”“奋斗与幸福”等一系列道德关系,在精神上筑起一道道德的堤防,自觉抵制和排斥各种非道德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修身”的目的是践行,付诸实践,在实际行动中检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正确与否。道德实践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恰当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强化道德行为的实施。
二、当前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道德实践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单纯社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对道德实践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可以通过灌输——接受模式得到加强。以至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进行单纯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论成熟,进而达到政治成熟、行为成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和感悟,缺少“知行结合”的锻炼,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于负责授课的教师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教师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影响了大学生“行”的锻炼;即使有少数的实践活动,也会由于活动目标不明确,没有系统的计划而使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切实的效果,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道德实践教育的机构组织不到位
目前,在校内设立专门负责道德实践教育的机构或组织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而担此重任的一般是分属各系的学生会及部分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分散,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通常是各搞一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的成功率。同时,这些机构缺乏专门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思政课教师,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活动的德育色彩。
(三)高职院校道德实践教育的总体规划不到位
道德实践教育是一种融知识教育与活动感知于一体的综合性道德教育,需要制定严谨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案。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了道德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宏观的掌握,缺乏目标、计划、操作步骤的准确定位,使道德实践教育陷入不明确的困境。
在组织道德实践教育活动时,教师或学生往往会受到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开支等问题的困扰,有的活动涉及的面太广。从时间上看,短则课堂一节课的讨论,长则数月,整个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活动效果,组织者也会因此被迫放弃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造成组织者单纯地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时缺失“知”的提升。
(四)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单一、途径狭窄
高职院校的管理严厉,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少。目前,道德实践教育活动有三个主打活动:一是献爱心活动,二是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进博物馆参观学习。献爱心活动由于没找到新的形式而逐渐淡化,只有少数的同学还在坚持“献爱心”。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经费支持,很难保证其质量,而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大多也流于形式,很难对高职大学生产生影响。
(五)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功能发挥不到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样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可在进行奖学金评定或入党问题的考察时,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综合评定时所进行的德育测评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每个人都喜欢在付出劳动之后得到他人的赞许或表扬,尤其是介于成熟与不成熟阶段的高职大学生。他们作为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渴望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得到鼓励与肯定,以获得更多的自信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最鲜明、最生动的意义就在于他进行了道德实践,拥有了自己的道德生活。单纯的成绩评价机制导致学生本身也不重视道德实践活动的参与,对一些涉及思政课的专题讲座更是能逃则逃,大大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三、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提高高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当代德育理念的调整体现为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更加关注个人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加关注人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道德的。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本质上是对人的主观世界不断改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依照人的认识规律进行。高职大学生作为接受道德实践教育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处于变化之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欲望与追求,有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思维习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还不太稳定。因此,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灌输的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关注和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增强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升华道德境界。
(二)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教育方案
1.设立专门负责道德实践教育的机构,并配备专业教师。高职院校在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细化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的职能,成立以社团为载体,专门负责道德实践教育的机构,并吸收思政课教师加入,实现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避免两者的脱节。在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全面的指导、监督与检查。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对于好的作风与行为,也要加以表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写一些体验或心得,既使学生对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又能教育其他同学。
2.道德实践教育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进行。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高校在组织道德实践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进行此次活动的内容、经费预算、日程安排、对象的选定、预期达到的教育目的等。教师要提出行为要求,指导学生实践,这也是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受教育者实际出发原则的体现。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一定要正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既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积极性。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活动,还要处理好学生课堂学习和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关系,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能占用教学的时间而分散学生学习的精力。
3.完善对道德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制度是活动成功的动力和保障。90后高职大学生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点是趋向功利化,而没有回报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会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学生在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成绩和表现纳入德育期末总评成绩中,并在发展党员和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时进行综合考察,形成具体可行的全方位的激励机制。
(三)拓宽和丰富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丰富第一课堂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
第一,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单一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发挥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道德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如,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印象深刻地吸收知识。
第二,充分发挥一切课堂教学的道德实践教育功能,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专业实训课做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如实地填写各项收入、支出,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2.拓展第二课堂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
道德实践活动要根据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内容与形式,寓道德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因此,在校园的第二课堂中要特别注重社团在90后高职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开展学习型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学习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道德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使学生诚实、自强、有责任心和尊重他人。在学习型活动中,要坚持有利于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的原则。如,社团开展读书、辩论会及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活动的开展需要群体之间的道德协作。同时,在协作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督促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第二,自立自理性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当前一部分大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如打扫卫生、布置教室、美化学校环境等。这种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担当重任的品德。自立自理性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帮助他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社会公益性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这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活动。如:宣传环保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这类活动能教育学生自觉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为乐中体验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实现道德内化与外化的转变。
3.加强第三课堂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途径,也是高职大学生未来毕业的资本。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成为高职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道德实践教育的专门机构应该派人员随同学生参加,引导学生领悟企业的理念、文化精神。每个优秀的企业都有与自己企业相结合的企业理念、文化精神、职业道德,这些内在的东西正是企业职工在选择道德行为时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潜在的企业劳动者,只有领悟企业的理念和文化精神,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签于此,我们应加强道德实践教育,再辅之以必要的心理调适,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逆”与“顺”、“得”与“失”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成为真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楼党渊.论道德实践在道德现象中的基础地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朱小蔓.道德学习与脑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