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2013-08-15陈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陈擎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对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既有社会方面的影响,如高等教育产业化、扩招人数过多,又有学校方面的因素,如专业设置实用性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另外,学生自身素质差、就业意识淡薄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一)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不匹配原因的分析

这两者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匹配所带来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二)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学科建设滞后原因的分析

据调查显示,多数用人单位表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行业岗位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毕业生需要较长时间与现实工作接轨,方能进入工作角色。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类型与社会需求不适应,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三)就业服务体系缺失、毕业生自身准备不足原因的分析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和就业指导课程是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就业指导人员师资力量不足、工作人员短缺,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就业服务体系的缺失,而就业服务体系的缺失又加剧了毕业生准备不足的现象,使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就业准备,从而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用人单位多实行招考制度,招聘的比例逐渐缩小,招考的比例逐年增加。学生的就业方式已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出击”。这就意味着毕业生不仅仅只是过去职业能力的展现者,而首先应是职业知识的学习者。为应对这种情况,不少高校实行了“三年学习,一年应聘”的教学模式,本意是让学生从课程中解脱出来,使之自主进行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场竞争。但现实却事与愿违,学生缺乏自控力,不能很好地管理自我,没有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和备考上,最后的结果是成为了断线的风筝、脱缰的野马,导致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发生。

二、运用“一导、双加、三结合”的特色就业工作模式,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

“一导”即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双加”即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三结合”即将第二课堂、教育实习、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具体如下:

(一)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即“一导”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即教育要对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有用,提出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并改造社会的人。他认为,这不仅具有社会的功利价值,而且具有个人的功利价值。而要做到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就应首先做到:

1.开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的教育

不断调整教学结构,整合师资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在开设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群体按就业意向的异同进行划分,要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尽量围绕就业市场的行业发展动态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适当地将一些社会名流讲师、著名企业课程引入学校,使课程教学接近岗位标准、职业要求。

2.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品牌专业,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

学校、学院、学生都应及时关注市场的最新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短缺人才,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二)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即“双加”

人才市场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要求很高,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合理的定位,并不断地在从事的职业中有所发展,与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也曾在重要会议上提出“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和机构”。

1.就业指导人员的配备应该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

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包括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高校要选聘既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又富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人员来充实队伍,从源头上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同时,明确职能部门内的职位分工,就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就业课程,而行政人员只负责做行政管理类工作。

2.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问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瓶颈,从目前来看,突破瓶颈主要还靠学校内部的培养。同时,依照情况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坚持轮训和集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进修培训模式。

3.强化课程体系内涵、实践性和计划性建设

依托学生就业工作处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小组,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说课,探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把职业规划教研室作为加强就业指导的教学主阵地,注重就业指导内容设置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分阶段、分层次地展开。

(三)三种措施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即“三结合”

1.将第二课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培养模式,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综合施力,在加强第一课堂建设的基础上,构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二课堂,以期实现与社会要求的平滑对接。一方面,鼓励教师的指导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职业发展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自身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2.将教育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学生的实习视为其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如果在学生实习期间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一旦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可以立即走上岗位,缩短了学生到用人单位的见习期。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但与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实习基地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印象,进而影响其在招纳员工时是否优先考虑该校毕业生。所以,实习能更好地带动就业,就业反过来又促进了实习效果的提高。

3.将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求职意识淡漠现象,高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营造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总之,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牢牵“风筝线”,把教学的“缰绳”拉紧,使学生回归书本,回归就业,在院(系)间、学生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之中,这将对高校就业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逐渐使供需矛盾得到改善,因此就要求高校必须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做好教学、教育、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走特色办学和差异化竞争的道路,最终求得高校与学生的整体进步、共同发展。

[1]刘红伟.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11):170-172.

[2]蒋元涛,高鸿达.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12-113.

[3]杨树彬.高校怎样培养应用型人才[N].光明日报,2003-12-11(理论版).

[4]张佩芬,华颖,俞一统.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81-83.

[5]何新荣,项中,黄合婷.高校扩招环境下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8,(6):1-3.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