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海出土的三通明代陈氏墓志考论

2013-08-15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墓志铭墓志

张 峋

(台州市博物馆,浙江 台州 318000)

一、出土概况及墓志形制

2012年9月,浙江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溪边村村民在该村菱塘后山西麓迁移陈氏祖墓时,出土明代陈纪父子墓志两通。在该村还同时发现了明代陈光哲墓志。现三通墓志均已征藏临海市博物馆。

陈纪墓的“明通判陈宁国之墓”墓表出土时不慎已经碎裂成三块。志石红砂石质,长74、宽51、厚9厘米。墓志篆额两侧镂刻云纹。志文楷书阴刻,正文775字,字径1厘米,文连题25行,每行31字。志石因长期埋于地下,文字已略有腐蚀,经墨拓,志文基本可辨读。

其子陈淑墓志盖阴刻楷体(并填朱砂)“明后山陈公墓志铭”,篆额“明后山陈先生墓铭”。志石白石质,长55.5、宽48、厚8厘米,志文楷书阴刻,正文825字,字径1厘米,文连题25行,每行33字。

陈光哲墓葬于溪边村口南侧虾钳山,1958年拆毁,墓志被村民抬回,置于村中队办小店前作阶石,后被村民侯崇伟家收藏。志盖横刻篆体“潜斋陈公墓铭”。志石青石质,长68厘米,宽63厘米,厚12厘米,字径1厘米,文连题39行,每行43字,志文楷书阴刻,共计字1677个。

二、志文识录

陈纪墓志铭

宁国通判陈公墓铭(篆额)

赐进士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掌国子祭酒事太平谢铎撰文

赐进士通议大夫文华殿学士兼礼部左侍郎南宫白钺篆额

赐进士中顺大夫赞治尹江西广信知府同邑王瑭书丹

正德丙寅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宁国通判陈公卒于家,于是公退休二十有一年」矣。予为□哭,亟驰书以吊。嗟乎!天何夺吾同年之亟耶!初,予天顺已卯同年以升」于乡者,若戴盐城孚、胡吉安铉、潘提学桢,皆先后即世,惟予与宁国亟退以俟,今」宁国又□□以殁,岂不重可痛哉!

宁国讳纪,字德廉,别号樗散。台之临海人也。其」先徙自闽。始祖寿甫,祖原昔,父叔英,皆有隐德。德廉由举人擢宁国通判,清介绝」俗,律身严而守法公。皂隶例得多取,公却之,一毫无所利。满考,例得叙进,公视之」漠然,无所□。初丁外艰,妻施已早世,一妾侍巾栉,年方少,即黜之,夜则孑然苫块」间。既释且禅,犹蔬食水饮。邑佐张信子持酒跪以进见,公□□而下,遂不敢。」既而丁内艰,有甘露降于庭,凝缀 木之上,观者异之,仙居王佥事纯以为孝感所」致。公所从游有白学士钺、张宪副镇、叶大尹贤、侯举人序,皆杰然游科第间,而□□」发解京闱,进士及第,以文章著名者也。公在宁国,以名节自持,□激励□下□□□」民生原采之,忠义皆表章之不暇。三原王公称其事非俗吏所可及,且用均而节」义名□中人也。归途道经安吉,贼有图之者,公语之曰:“吾宁国陈通判也。”贼知廉」吏不可犯,遂麾其徒以去。既归,杜门却扫,埋头点勘, 不少置。所著有《通鉴测」义》五十九卷、《朱子感兴诗广义》一卷、《武夷九曲棹歌注》一卷、《考订颜子始末》一卷、」《樗散拙稿》数十卷,旁及天文地理,靡不通究。呜呼博哉,陈子之学也。」

子男一:淑,为」府庠生。孙男三,年□□。今年冬十二月癸酉日,淑将奉公之柩以葬,而以继母林」氏 焉。先期乞铭于予,予与公友也,知公之深者莫如予,予安敢以不铭,乃摭其」大者以铭。铭曰:」

闭门著述,其书满家。搜奇抉秘,吾道之华。上有千古,下有来今。」屹屹不已,先生此心,嗟哉遗草,其存有几。九原可归,先生不死。」

明正德丁卯冬十二月吉日刊石」

陈淑墓志铭

明后山陈先生墓铭(篆额)

明后山陈先生墓志铭(题)

后山陈先生既终,卜地诹日将葬,其子辩印生延文乞铭于予。予忝姻家,闻先生旧矣。」积学有待,终弗获试,遂高尚焉。性质直,慈祥廉介,嫉恶好善,尤其素志。自少以孝友闻。」母施氏蚤丧,事继母林氏曲尽子道。连遭内外丧,蔬素尽制,人以为难。惆恤宗族,冠婚丧葬,衣食不给者皆为处之,如恩及三从手足,曰瑗、曰 、曰 、曰凤者可考也,施及亲」识邻里犹然,则先生之为人大概可识矣。平居,或告之曰:“彼善如是”,即称不容口;“彼恶」如是”,即唾骂之,声色俱厉。此其素所畜积也。温守李公端,先生从宦时相与甚善,及守」温,固邀见,公不为行。有奉金求嘱者,公谢绝之。郡二守吴公景、黄岩尹刘公赞,先生从」宦窗友也,冀语一事,觇其峻绝,窃叹久之。兹皆先生余事也。尚书黄公绾、方伯蔡公潮、」应公良、参政赵公渊尝相友爱,至则坐语移日,每语人曰:“陈后山其古君子乎!”杜门数」十年,以义训子,而自以诗酒棋局自娱。厥私长洲吴公楠,为台杰士,每宴会间,相与放」吟,联成巨卷,兹又其余事也。每见乡曲少年,辄为戒恶劝善,至今聆其言者,类能诵之,」曰:后山公尝言如此。

娶孙氏,千兵庆之孙女,惟德之行。生男三,长即辩印,次延禹、延平。」女一,居长,适府庠生、王梧州宗之嫡孙祯。孙男见六:希周、希孟、希曾、希鲁、希鱼、希尧。孙」女二。世系宋秘书监赠吏部尚书之后,自福唐南剑州沙县徙于台。高祖谷用,曾祖」原昔,祖叔英,皆有隐德,弗仕。父纪,登天顺己卯第,授宁国府 ,自少以圣贤自期,至老」而践履不倦。天性孝友,清介绝俗,仕有德惠,著述可传,宁国名宦,本府乡贤,两邦崇祀」。公之德盖有所本云。公讳淑,字惟善,别号后山,诞于天顺甲申十一月二十二日,卒于」嘉靖二十年辛丑五月十六日,享年七十有八。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正月初四日葬于城」之东二十里二 三都下管孔墓洋大井头,坐巽向乾,从先宅兆也。铭曰:

后山之年, 七」望八,并不为夭。后山之德,佩仁服义,亦不为少。惟不康吾民,未尽其道。后山之心亦」为未了。然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又何扰扰。呜呼!千载之下,有钟鼎」天爵,浮云富贵者,虽陷陵古木,乌乎不保!

时」嘉靖二十年辛丑岁九月吉旦。

赐进士第奉直大夫湖广按察司佥事奉」诏进阶、同邑姻家介石蒋 撰。

陈光哲墓志铭

明工部都水司员外郎潜斋陈公墓志铭(篆额)

赐进士及第嘉议大夫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前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子左谕德同修会典专管主事 诰敕同邑秦鸣雷撰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前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金立敬书丹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刑部尚书前吏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仙居应大猷篆盖

水部郎陈公卒于家,公弟光祖以诸孤之□□公□□丐予铭而内诸墓,以予于公联姻,世推知公者也。呜呼!予」忍铭公哉!

忆子□□ □……明年公 ……每 ……公饮酒赋诗,或夷犹□回□□ 嶂间,意愿甚适,□时□□异日得之流舍公孰与归者□□,归而公则已矣,夫蔓□□□□□宅……哉?□□□哉?予洵忍铭公也。按状:陈出国子司业左辅公后,」实□婺之□□□□ 阳后,仙居□□□□□□ 则□仲□将仕郎始。高祖员韫,曾祖华,祖 ,祖晦迹以诗礼世」其□□□□中□□ 王氏,子四,□□□□也。公……数千言 …… 召部使者」阅郡诸」生治…… 有司 …… 公应补弟子□不逾年,学成□有声郡庠间矣。」嘉靖癸巳应选贡…… 七…… 足以动人,譬则青」□□选百中如此……人值……天子明堂礼成,□大□公使 □□执礼惟 …… 英发如□河出,……语谪闽之藩□公闽监司闻公才,欲试之□□□理……亲蒙福……之于□哉。……亲」之也,迁□淮县令□县滨河为治,水潦频仍。又皇陵所在中使镇守者,需□无度,以数百……敝□豪」抑强,抚守有方,供应有节……往往失节,至于狱讼□□超越处之,各有条绪,故犹□□□□□ 也。犹□□夜分理也……觐铨部课公政独优,擢今官,未几,□竹木税□□公以榷税□细易……朝官□以夙隙□□公者……矣。公闻……面是时……诸弟……岁时伏腊,舞□舞觞之际,则…… 竟日夕,不复□人间。□□□□得丧……□诫诸弟…… 醒则万事□裂,□吾先世为 …… 恭愍公□也 ……节祀 典□恭愍公所置义田,捐资赎而拓之,其他□□防□□□□□ 不 □□□多切伦理 □世□焉,□□直□亮□藩」屏初未尝求人知而世之□□□道□□□□□不能及之,天性然云□喜吟联□□谈合意处即心为通□,」饮醉更浮白,终始无□□语,子□□□□教有方□□ □□□逮不为□其高□□□类如此。所著有《云□集》若」干卷藏于家。

嘉靖己丑冬忽感□□疾□□至十二月二十三终于正寝,距生正德戊辰五月二十□日得年五」十有八。惜哉!公讳光哲,字子愚,号潜斋。元室俞氏,生子用中,娶余考功约中公宽孙女,用宾娶予伯兄副郎□峰公鸣春女,继潘氏,俱国学生。女适郡庠生秦懋恒,则予仲兄宫允白崖公鸣夏季子也。继室令王氏主,以贤□」闻,生用贵,聘余女,侧室出,□庠生用璧娶许郡伯古泉公仁卿女,用溥聘张参戎剑崖公女。用傅□妹一、弟二」曰:光韶,庠生,先公卒;曰光台,任浮梁县簿,季即光祖,府庠生绩学待聘,尤公所属望者。孙男七:应凤、应熊、应□、应」鹗、应蛟、应龙、应鹏,女二。用中等以卒之明年丙寅十二月十六日,葬公于下管龙华乡之原。铭曰:

坦坦康衢,载驰」载驱。岂曰无辅,忽摧我车。泛彼中流,以游以休。未竟厥济,亦完我舟。可能者人,不能者命。遇有险夷,顺受其正。孝友维则,是谓 诒。匪伊朝夕,百世是宜。嗟嗟陈公,天鉴孔通。偿所未赢,在尔孙子。

三、墓志考论

三通墓志铭字体规整清秀,叙述详细,内容丰富。通过判读,并结合历史文献,所获得历史信息主要有:

(一)根据志文,邵家渡溪边村陈纪父子与陈光哲并不是同一支派的族人,他们的生平事迹也各不相同。陈纪父子的先祖自福建迁徙入台,陈纪墓志铭有“其先徙自闽”之句,陈淑墓志铭叙述更详细些:“世系宋秘书监赠吏部尚书 之后,自福唐南剑州沙县徙于台。”福唐,是福州的古老别名,唐末十八姓随王审知入闽,陈、林、黄、郑、孙、刘等族姓的家谱,多有称福州地区为“福唐”之例的。关于陈的家世,《曾巩集》里的《秘书少监赠吏部尚书陈公神道碑铭》透露了一些信息:陈 父亲“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陈 有兄弟五人,皆有功名,但以陈 和陈俨最为特出。[1]陈纪在临海的始祖陈寿甫,祖陈原昔,父陈叔英,皆有隐德而不仕。到陈纪一代,始由举人擢宁国(今属安徽)通判,为官清廉,在任有声。从志文看,陈纪的人生志趣似乎在于闭门著述,是个饱学之士,留给后人的著述是很可观的。所以志文后的铭文赞颂他“闭门著述,其书满家。搜奇抉秘,吾道之华。”其子陈淑虽然积学有待,但未登仕籍;虽然隐逸乡里,但颇有德声,所交往的多是当世名流巨子,如台州黄岩县黄绾(1477-1551年),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历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等,[2]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临海蔡潮(1467-1549年),字巨源,号霞山。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兵科给事中、湖广提督学政、河南右布政使,是声震朝野的一代清官;[3]1208仙居人应良,字原忠。正德六年进士,官编修,[2]7273后任山东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广东右布政等;[4]1464临海人赵渊,字宏道,号竹江,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历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四川左参政等,与父亲赵璧俱祀乡贤。[4]1436

陈光哲的先祖系出婺州(今浙江金华)东阳,始祖陈大猷,字左辅,南宋时曾官至国子司业。[5]光哲墓志志文多有漫漶,考其父陈经的墓志铭:“按:陈氏系出东阳,宋国子司业左辅公后。元徙仙居,再徙临海,遂为临海人。其先世赠文林郎讳泰生者为高祖。泰生生员韫,仲曰员韬,即恭愍公选父也。父子仕终右布政使,文章行业,海内望之。员韬生华,华生,号守拙,守拙公隐德,尤为乡人所重。娶洪氏,生公云……”[6]174陈经、陈光哲父子墓志铭两相参照,我们可以详尽地了解到他们一家的系世。陈光哲墓志铭中两次提到的“恭愍公”,是志主的曾叔祖陈选。从志文中,我们可以隐隐感觉陈选高洁的德行对志主的影响。查阅历史文献可知,陈选实是他们一族的骄傲,《明史·列传第四十九》对其生平业绩记载颇详。陈选(1429-1486年)字士贤,号克庵,明天顺四年(1460年)会试第一,授御史,巡按江西。历官河南按察副使、提督学政、按察使等。陈选刚直耿介,罢黜贪官,弹劾大臣,无所畏惧。卒年五十八。[2]4388诏以官礼改葬,后谥“恭愍”。陈选不但以刚烈著称,更以节俭名世,他在母丧离任时,“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任广东布政使时,每次外出,唯骑一驴,不带随从,清约如同寒士。著有《宋史道学传》、《丹崖集》。[7]30陈光哲似乎也秉承了曾叔祖的为官之道,在任压抑豪强,抚守有方。处理冤狱,各有条绪,颇有政声。

(二)三通墓志铭的撰写、书丹、篆盖者皆为名重当世的官宦,从中可以考证志主或其家人与当时社会名流的交游、姻亲状况。其一,陈纪墓志铭的撰文者谢铎(1435-1510年),字鸣治,号方山,太平县桃溪(今浙江温岭大溪桃夏)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2]4431谢铎是明成化、弘治年间文学风尚转变时期代表诗派“茶陵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3]1164同时又是当时承程朱理学一脉的著名思想家。[8]

陈光哲墓志铭的撰写者秦鸣雷(1518-1593年),字子豫,号华峰,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第一,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南京礼部尚书等。[3]1209

其二,陈纪墓志铭的书丹者王瑭,字良玉,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进士。历任吉水、全椒县令、监察御史、广信知府,有能声,祀乡贤祠。[7]73

陈光哲墓志铭的书丹者金立敬(1514-1592年),字中夫,号存庵,临海人。刑部郎中、理学家金贲亨之子,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官至工部左侍郎。[9]93

其三,陈纪墓志铭的篆额者白钺(1456-1510年)字秉德,真定南宫(今属河北邢台)人。兵部尚书白圭之子。进士及第。累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以词翰称。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裕。[2]4597

陈光哲墓志铭的篆盖者应大猷(1487-1581年),字邦升,号容庵,浙江仙居人。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先后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职方司、稽勋司郎中,后擢云南右布政使、广东左布政。官至刑部尚书。[4]1438

由上述可知,三通墓志铭的撰文、书丹、篆盖者均为当时政界重臣和书坛名家或地方名手,相比之下,三位志主的社会地位则并不显赫。他们为何为志主撰书墓志铭,根据志文及有关史料,或可一窥个中消息。

根据陈纪志文可知,谢铎与其于天顺三年(1459年)同中举人,有同年之谊。他们交情甚笃,陈纪卒后,谢铎立即驰书以吊,并深情泣叹:“天何夺吾同年之亟耶!”因此,陈纪墓志铭的撰写,应当非谢铎莫属。陈纪生前曾从游于白钺,相知应该较深,故白钺为其墓志铭篆额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书丹者王瑭与陈纪同乡,应该相识甚或相知。陈纪卒后,其子孙邀为书丹,王瑭岂有不允之理?

陈纪之子陈淑的墓志铭,没署篆额者和书丹者,规格稍低。但撰文者蒋官阶不低,又是乡贤名流。根据志文可知,志文由其撰写,缘于:1、陈淑之子“辩印生延文乞铭于予”;2、“予忝为姻家”,即蒋又是其姻亲;3、蒋又“闻先生旧矣”,对志主生平履历了如指掌;4、将是当时台州一带有名的墓志铭的写手,一些官员卒后,其后代多请其为铭。如黄岩蔡余庆,与蒋 同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其子蔡绍科即向蒋请铭。[10]

陈光哲墓志由状元秦鸣雷撰文的缘由,除了志主与其有同乡之谊,更重要的是志主与秦鸣雷家族联姻。根据《台临石屏陈氏宗谱》记载,秦鸣雷、秦明夏、秦明春为同胞兄弟,陈光哲次子陈用宾娶秦明春女,四子陈用贵娶秦鸣雷次女,女嫁秦明夏子秦懋恒,陈用贵四女嫁秦明夏之孙。[11]墓志里也部分写到他们的姻亲关系,可与宗谱相印证。陈光哲墓志由金立敬书丹、应大猷篆盖应该缘于秦鸣雷从中的介绍,根据《民国临海县志》记载,秦鸣雷“家居二十年,累荐不起,偕应大猷、何宽、金立敬、王宗沐、吴时来诸公修香山洛社故事。”[7]34可见,秦鸣雷与应、金是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儿女亲家卒后,秦鸣雷义不容辞地邀请知己为其书丹、篆盖,他们当然乐意为之。

(三)根据有关书法史料,陈纪墓志铭、陈光哲墓志铭的的篆盖、书丹者,其中有些是在当时书坛上颇有造诣的书家,如白钺,《明史》说他“以词翰称”,“词翰”,意即“文章和书札”,可见他在书法上颇为人所称。《祝允明年谱》记载,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秋,他与祝允明、唐寅、刘机等书家一起题沈周画,可见他也是善题名家画作的。[12]金立敬,善书,临海博物馆藏的《明戴希亮墓志铭》、《明何宽妻俞氏墓志铭》,均为他所篆额。“又有《重修东湖记》,亦金立敬篆额,旧在东湖书院。”[9]93应大猷的书法精妙,《万历仙居县志》、《台州书画识》均有好评,识者以为可“颉颃文(徵明)祝(枝山)”,其墨迹尚存于裔孙家,今仙居横溪镇溪头村沈氏宗祠石案亦存留其手书石刻。[9]86王瑭,似不以书法名世,但观其书丹的墓志铭,书法端庄中不失秀逸之气,浑厚里自带遒劲之风,作品自居上乘。陈淑墓志铭虽未署书丹者,但自志文观之,书体规整,笔法厚重而朴茂,风格秀丽而清新,想必书丹者也是一位自具法度的民间书家。多年前,浙省文博界老前辈汪济英为《台州墓志集录》作序时认为,历来墓志书丹出自大家的不多,“书者毕竟多系工于书法的地方名手,或于书法虽不甚工,但朴茂之气出自天然,别有一番新意者。正因为这样,其出体的面目之多,变化之大,以及由此形成的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特色,是其他方面的书法艺术所难以企及的。”[6]3临海近期出土的三通墓志铭对于研究明代白钺、应大猷等书法名家以及地方书法名手的书体面貌,不无裨益。参照这些书家的其他存世作品,或许可以窥见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风变化。总而言之,这三通墓志铭,是研究台州地区乃至更广范围区域书法史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四)三通墓志铭中,《宁国通判陈公墓铭》为近人林家骊点校整理的《谢铎集》所失载;《明后山陈先生墓志铭》作者蒋,著有《达意录》,今佚;《明工部都水司员外郎潜斋陈公墓志铭》不载于秦鸣雷的《倚云楼稿》。因此三通墓志铭对于研究谢铎、蒋、秦鸣雷等历史名人的生平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这里附带提一下,《明工部都水司员外郎潜斋陈公墓志铭》在校正《明史》对历史人物的叙写之误方面也有一定价值。墓志中两次提到的陈选的谥号,《明史》作“忠愍”,《民国临海县志》作“恭愍”,此次出土的墓志亦作“恭愍”。裔孙们对自己祖上的谥号一般不会记错,《明史》当有误,应以墓志为准。丁 点校的何奏簧纂的《民国临海县志》在点校者按语中,也特意说明,认为应作“恭愍”。[7]30

[1]曾巩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642.

[2]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5219.

[3]台州地区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4]喻长霖,等.民国台州府志[M].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1936.

[5]万历金华府志 科第 宋进士[Z].又光绪永康县志 选举科第.

[6]台州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台州墓志集录[Z].

[7]丁伋,点校.民国临海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9]王及.台州历代书画篆刻家传略[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10]金渭迪.黄岩金石志 碑碣部[Z].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155.

[11]台临石屏陈氏重修宗谱[Z].清嘉庆二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

[12]陈麦青.祝允明年谱[Z].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墓志铭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