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2013-08-15咸大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咨询

咸大伟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咸大伟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针对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通过对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建议,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大学生所面对的各方面的诸如来自生活、学习、就业的压力是有增无减,再加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现在“9 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校园危机事件频发,这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当今社会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其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其心理素质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心理咨询成为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问题,主动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信,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前新形势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现行很多高校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一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位置、机构、工作机制等的知晓,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本身的接受度。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现场咨询等。例如,以一些重大节日或事件为契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扩大咨询的覆盖面。三是心理测评,如每年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测,并以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学生职业倾向测评,帮助大四毕业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为他们更好地就业提供指导;在必要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为个案咨询提供参考。从以上可以看出,很多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非常关注,并且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一个方面表现为,很多学生对接受心理咨询还心存畏惧。由于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比较晚的新兴学科,很多人对它了解得不够透彻,有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心理异常的大学生。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把接受心理咨询视为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愿意、不敢去正视和面对。通常情况下,很多来访者都是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并且在心理咨询老师对保密原则一再强调下,才肯倾诉。前去咨询的学生往往怕让熟悉或认识的人知道。就像曾经有学生告诉笔者她在来咨询的时候,在电梯口遇到了一个同班同学,别人问她做什么,她因为有顾忌没有讲。这反映出了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仍缺乏足够的了解或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另一个方面表现为,某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拒绝寻求心理帮助。有些大学生并不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确实存在问题,即使接到邀请,也不愿意前去咨询。

(二)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及咨询存在着困难

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一般高校都要进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通常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筛选出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谈,以作进一步的筛查。但实际的实施过程是存在困难的。例如,新生普查通常是在学生升入大学军训结束后开始施测,调查后学生中被确定在第一类的即为有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谈,以了解其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一般情况下,像我们学校每年都有500名左右的学生需要约谈。但咨询的时间常常与学生上课的时间有冲突,这样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普查的咨询工作,有时甚至学期末也没有完成,而且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不需要约谈,尽管再三邀请,还是不肯配合。

(三)学校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学生一方面会抱怨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不充足、不到位,强烈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又会对学校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心理咨询机构“漠不关心”,对咨询室等场所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很低。现在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硬件设施都比较齐全,像沙盘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应有尽有,但利用率却不是太高,有些甚至是闲置的,而且学生也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网站等资源。例如,网站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因此造就了一种矛盾现象,即学生一边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不足抱怨不断,一边又“漠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现有服务条件和资源,这恰恰反映出了高校在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中学校供给与学生需求两者之间严重脱节的现实状况,致使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资源没有得到好好利用,部分资源被白白浪费。

(四)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

按照国际标准,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500。而许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只有两三个专职教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需求。即使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但兼职教师一般是辅导员,或是没有心理学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热爱学生工作的教师,师资水平明显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再加上辅导员流动性比较大,容易出现心理咨询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局面。

另外,心理咨询师资队伍还存在专业培训与督导欠缺的问题。像在国外一个能够胜任工作的咨询师的培训需要经过数百小时的个人体验、数百小时的案例、数百小时的督导过程。而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老师自身受训远远不够,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是在面对有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时,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以及面对学生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也需要进一步的督导。

三、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力度

改善心理咨询工作状况,首先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报纸、杂志、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心理健康网站多种媒介和途径。同时,学校既要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我认知、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等问题,又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容易出现的具体问题,加大讲座开设的力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要注重内容、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要,也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校园内增设固定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宣传栏、墙报,或者像有的学校在学生的一卡通上印上心理咨询中心的办公地点和电话,方便学生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寻求有效的帮助。总之,要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穿插有关本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的相关介绍,努力扩大心理咨询机构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意识,能够把学生需求与学校服务紧密地衔接起来。

(二)充分利用团体咨询、现场咨询等心理咨询手段

团体咨询、现场咨询相比较个别心理咨询而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很有效的心理咨询手段。但就目前高校个别心理咨询的实际来看,重点是为少数有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服务。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心应以发展性取向为主,兼顾矫治。因此,要想更好、更大范围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应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特别是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现场咨询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个人发展的忧虑、价值观念模糊等,以及成长过程中相似的烦恼和困惑,如个人发展、恋爱、学习、人际交往问题等。而在团体中,他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相互支持、鼓励,通过团体的人际互动来完善自我,共同成长。团体咨询、现场咨询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却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与个别心理咨询互相补充,从而使心理咨询手段更多样,整体效果更佳。

(三)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

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打破了只有专职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行为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高校心理咨询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朋辈心理咨询,需要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短期的培训,同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自我心理调适、朋辈心理咨询的技巧,以便他们能够向周围的同学宣传、普及,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朋辈心理咨询员具有和周围同学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优势,并具有相似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所以更易于开展工作。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在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而朋辈辅导员和周围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对他们了解得比较全面,并且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与他们交往、互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朋辈心理咨询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于专职咨询教师不足而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压力。

(四)强化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意识

现有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往往偏重于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能方面,而忽视了咨询人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咨询工作中所需要的个人安全感、活力与自信心与咨询师个人成长是分不开的,如果缺乏这些,咨询工作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无法真正地帮助到来访者。因此,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开展同行之间的督导或者是寻求专业督导的帮助来促进咨询师自身的个人成长;督导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个体的或团体的督导。

[1]张华等.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社科纵横,2009,(1).

[2]张敏等.浅谈高校“朋辈辅导员”的心理咨询[J].世纪桥,2009,(9).

[3]郑岩.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下旬刊).

[4]白璐.浅谈现行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交际,2013,(3).

G 6 4

A

]1673-0046(2013)11-0102-02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咨询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