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2013-08-15孟祥萍
孟祥萍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 1 0 5 1 5)
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建研究是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党建工作在发展空间上显然已受到极大局限。为使党建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党建工作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发挥网络的作用,将互联网引进到党建工作中,开设并创新网络党建平台,开辟党建工作新阵地。
一、传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党建工作以集中宣传、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主,其弊端是信息传播缓慢,容量有限。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走群众路线”深入人心,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座谈及问卷调查,单一的方式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这种受众面窄、缺乏互动的方式,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校园是知识分子集中地,他们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普遍高于一般市民,要培养这个群体浏览党建网页的习惯,就要考虑如何以网络为依托,利用网络的简单、直观、互动的效果简化繁杂琐碎的日常党务工作,给传统党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及时、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传达党的思想方针、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日常党务服务工作内容等,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推进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党建工作层次与水平。
1.传统党建工作方法较为单一封闭,很难调动师生群体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主要依靠传达文件、阅读报刊、座谈讨论、上党课、版报宣传等方式,工作随机应付性强,开放性及现代性不足,多数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产生的效果是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容量有限,受众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利用率在高职院校得到快速普及,笔者曾对所在院校进行过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超过9 3%的学生通过手机登录网络,约4 2%的学生每天登录一次网络,平均每天在网络上花费时间在3 0分钟以上的约占8 1%,约8 9%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络上的信息可靠。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信息交流、抒发情感的主要工具之一,深受大学生欢迎。这也使他们不愿意接收传统的单一式、教条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因此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探索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限性、封闭性,以社会性、开放性的工作手段,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普及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从而占领党建领域高地。
2.网络党建人员多为兼职,党建网页内容单一,更新过慢
目前高职院校许多党建工作者虽然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但同时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少之又少,因此,网络党建工作方法主要依靠传统模式。据调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方面尚未普及,大部分院校只是在学院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及学生管理部门结合时政开设专题栏目,内容多为时事新闻转播等,且更新缓慢、理论性强、缺乏互动等,少有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党建网站或党建专题,党建工作已经明显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要求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政治过硬、技术过关的网络党建队伍,维护日常网络党建平台内容常新,信息丰富,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较高的点击率,才能达到效果。
3.党员信息化工作方法落后,党建服务意识不到位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人数大规模上升,学生党员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人数比例约为8%~1 2%。而目前党员信息化方法主要依靠数据库,内容只包含党员个人基本资料,无法实施动态跟进观测。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3年,随着毕业,特别是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就业、事业发展等原因,一些学生党员因为现有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繁琐、缺乏办理转移手续指引、纸质介绍信、证明信丢失、一时找不到党员关系接收单位等原因,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党员队伍的流动日益频繁。如何让党员随时随地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实现所有党员不掉队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面临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无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牢牢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以党建促教学、以党建促发展,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科学建设网络党建平台
由小及大,由点及面,针对党员开展对网络信息的是非辨别、识别度调查开展相应活动。可由高职院校各支部试行开展网络党建工作入手,完善各党支部的“党建专栏”,研究搭建全方位网络党建平台的内容及方法,包括时事要闻、理论学习、网上青年党校、创先争优、支部活动、公告通知、服务指南等若干栏目,内容涵盖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条件成熟时由支部试行到建立学校党建网络平台。特别是针对党员信息这块工作,可尝试开发电子党员证,记录党员隶属关系、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履行义务等信息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号码唯一,持有电子党员证可以在线注册、修改有关信息,实时编入相应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在线记录交纳党费,参加组织活动情况等,直到学生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转移到新的党组织。
2.加强网络党建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许多从事党建的工作者党建工作经验丰富,但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不高,鲜有既懂党建知识同时又能掌握制作党建网页技术的双料人才,只能应付日常党建内容发布,较难适应网络日益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需要培养一支专兼结合、政治过硬、技术过关的网络党建队伍,维护网络党建平台,密切关注当前时政,根据校园需要随时创建党建内容版块,特别是互动与调查栏目,保持内容常新,信息丰富,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较高的点击率。
3.建立开放、互动的党建平台
网络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必然渗透到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因此,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都应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创建开放、互动的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可充分借鉴“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中优秀党建网站互动专栏的优点,开设符合学生特点的项目,增加党建指引内容,类似入党前指引、入党后的管理、离校后组织关系的转移等,针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倡导的走群众路线还可开设实践教育专栏、网上调查评议专栏、支部创先争优等栏目,改变复杂繁琐的问卷调查、理论考试等方式,创新党建工作的新形式,起到丰富内容、增强效果的积极作用。
(1)建立党员及积极分子Q Q群
支部可设立若干不同群体Q Q群,比如党员学生、申请入党的学生、实习生党员积极分子、毕业生党员积极分子等,用Q Q群信息、群空间、群公告形式等了解信息、发布信息,方便学生即时浏览。还可以通过Q Q群与这些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宣传党的理论思想。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
(2)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网上学习园地
传统的党建工作以文件、报纸、墙报、板报等形式,发布消息、传递信息,与之相比,“微博”既有相同的功能,又具有更大的空间、更广的容量、更强的可持续性,同时还具有交流便利、资源共享的特点,如果在党建工作中用“微博”代替传统的学习园地,可想而知,会大大提高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开设师生党建论坛,丰富校园网络党建平台
除了通过Q Q群和微博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之外,还可以在校园网络党建平台开设网络论坛,让师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就某个主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让普通学生参与其中互动。这样既使支部活动生动、活跃,又加强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管理。
(4)立足实践完善
在基本框架形成后,立足于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逐步实现党建工作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同时,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多层次、全方位地为网络党建工作探索路径,为党员锤炼党性、提高素质搭建平台,提高网络党建工作成效,促进网络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新发展。
网络平台在宣传方面具有永久性、直观性、广泛性优点。在传播信息方面,无论是速度、容量,还是受众面,都是传统传播方式所无法企及的。高职院校是学生及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主要特征是有知识、有思想,探新求异,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对网络的运用能力强,要影响和凝聚这一特殊群体必须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网络宣传党的理论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文化,进而培养热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同时,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与广大师生党员在线交流、互动,可以及时掌握师生党员的动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丁威赛,福阔.网络建设:创新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4):11.
[2]冯萍,潘旭.以网络党建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0.
[3]周贤山.论网络时代的党建新思路[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2):15.
[4]林红.积极探索学校网络党建新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