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13-08-15杜爱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观资源生态

杜爱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 1世纪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类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倍受关注,各国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怪病层出不穷,这一切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党的“十八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发挥先进资源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在论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有关原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释,以期在全社会形成先进资源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引导人们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国内学者关于资源文化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目前,国内有一些学者研究资源文化地位和作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副总主编吴晔、马亮等人从历史的角度提出资源文化决定历史的观点。他们认为,“一个民族的资源文化先进与否,不仅是文明与否的标志,也是生存或者衰弱甚至灭亡的重要选择……资源文化是每一个历史时代中不可替代的主题。”

杨根华在《从资源文化看促进经济发展之作用》一文中,从资源文化对经济发展作用方面指出,资源发展与利用如果注入文化色彩,就会成为另外一种资源,并且极大地提升资源的影响力。资源文化有的是固有的,有的是创造出来的,有的是原生态,有的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并进的。无论是哪一种,重在发现和创新。他在文章中还结合了苏州的茶文化、大庆的石油文化谈资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可见,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研究资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启示作用。

二、资源文化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目前,资源文化研究在国内尚未达成定论。我国资源文化学科归属还很模糊。笔者仅在百度中找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资源文化的定义和学科归属:“资源文化,英文ResourceCulture,是指国家或地区、民族或公民关于自然资源形成与演化、开发与保护、利用与节约等方面的文化的总称”,主要应用于资源管理学这个二级学科。这是从资源文化广义的科学内涵来划分的,认为资源文化不仅包括思想观念、制度规范,还包括各种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物质文化是资源管理学当中资源与文化一章研究的。当然,很多从文化以及文化哲学方面研究资源利用的学者可能未必同意这一观点。由此不难推断,资源文化学科界定尚未统一。

笔者提出,资源文化这一概念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有关理论,对丰富和发展文化哲学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所研究的文化,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文学、艺术、科学、风俗、礼仪、习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特定时空下占主导地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围绕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资源问题关乎发展、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安危。在全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我国资源利益的最大化,是政治家们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试图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研究如何用最少资源的消耗获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其实,这就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时代的疾病要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来治愈,这样才能为陷入危机中的人类寻找到家园。因此,运用文化哲学的视角研究资源文化,把资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具体存在形态来研究,是对文化哲学内涵和外延的一个丰富和发展,对于明确资源文化学科界定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资源文化这一概念应归属文化哲学学科。从资源文化的科学内涵上看,资源文化是处理人与资源关系的一种新的文化观,是有关如何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资源文化包括人们在处理人与资源关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价值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这都是文化形态当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资源文化中的体现,而且资源文化更强调和注重用资源文化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来规范、引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之内化为人们的存在方式,从而促进人类合理、健康、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

三、资源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化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均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社会兴起文化建设高潮的背景下,学术界必将掀起对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高潮。资源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最新形态,全社会应加快资源文化建设,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资源文化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先进文化是指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简单来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是可以画等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方针,更侧重人们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资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最新表现形态和最新类型之一。资源文化更侧重于从思想上来指引人们的行为,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例如,新年伊始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都是资源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当然,文化的先进性并不仅仅表现在资源文化的特性上,它还会通过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等一些文化形态表现出来。但是,资源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资源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甚至指引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高层关注、全社会反响剧烈的行动,通过资源文化来切实引导、规范,将节约资源变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并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来规范、引导人们,帮助人们树立先进文化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二)资源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强调“以和为贵”的国家。和谐文化是以“和”为其精神内核,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强调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是和谐文化在实践中的切实的应用与体现。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相处做到平等、公平、诚信、友善,使人与社会相处协调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使社会生活安定有序,充满民主、法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世界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本着“和而不同、互相尊重”的原则和“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资源文化对和谐文化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资源文化以崇尚生态文明的和谐精神、弘扬资源节约的全局精神为基本精神理念,要求我们在利用资源谋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的资源,以谋求最大的发展利益。和谐文化注重一个“和”字,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关键,需要和谐文化协调利益、整合关系。而资源文化所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和谐文化调节、协调的重要领域。因此,建设资源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最要紧的是建设资源文化。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资源文化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文化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社会文化观念,经历了古代朴素的生态文化观,西方近代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观和现代科学的生态文化观的发展过程,近代生态文化观的提出是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文化反省。现代生态文化的提出是以资源文化为理论基础的。资源文化是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文化,它强调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为目的,使有限的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发展。这一观点与现代生态文化观点的强调保护环境、追求生态良好、资源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因此,资源文化为现代生态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资源文化也是生态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在古代朴素的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观的指导下,人们敬重自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很有限。后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近代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文化观开始指导人们的行为,人们开始对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索取和掠夺,还美其名曰“为人类服务”,这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消耗,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大自然的报复和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现代科学的生态文化观开始指导人们的实践,它强调资源的使用要有节制和限度,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改变人类的存在方式,用相对于人类欲望显得有限的资源为未来的发展争取最大的发展空间,以造福子孙后代。可见,每一时代人们资源文化观念的不同,是受当时的生态文化观影响所致。

综上所述,资源文化是有关如何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观。资源文化的研究对明确资源文化学科界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对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全社会形成先进资源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引导人们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吴晔,马亮.资源文化决定历史——关于资源文化研究课题设置的思考[J].中国土地,2010,(6).

猜你喜欢

文化观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加强新时代税务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及实践示范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