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海有遗珠——《明文类体》考释

2013-08-15童正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3年4期
关键词:明文刻本文集

童正伦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童正伦,男,研究馆员,古籍保护首席专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典籍虽历日月风霜磨砺、水火虫兵肆虐,传世之量仍浩如烟海,册数以千万计。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之原因,主要归功于历代私人藏书家。浙东沃土,古来文人辈出,书风熏披,藏书文化与之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存世最古老的明嘉靖间范钦所建的天一阁藏书楼,饱阅五百年沧桑,依然耸立于宁波,成为藏书历史的标志与见证。无独有偶,相邻余姚另有一座清代中期藏书楼,栉风沐雨,今日并与天一阁遥相辉映,其即是五桂楼。

五桂楼地处梁弄镇,为清嘉庆间黄澄量所建。楼名缘自其宋代远祖五子先后中举,即“蟾宫折桂”,故以“五桂”名之。楼主黄澄量,字式签,号石泉,诸生。其建书楼目的在于“重念籯金之教,此余藏书之本意也。”①遗财莫若育才,藏书为读书,此为黄澄量倾力醉心藏书之所在。其不仅使其子孙读,也慷慨予他人读,凡“海内好事愿窥秘册者听偕登焉”②。此举较他藏书为己用之观念境界又高出一层。其嗜书若命,余资皆用来购书,累计达五万卷,可谓富甲一方,并编《五桂楼藏书目》以志之。其子肇震承父业,续增万余卷,又重编书目(其稿存浙江图书馆)。咸丰太平天国间兵乱,江浙诸多藏书楼消亡,而五桂楼因地处山区,尚属幸运,仅稍有散佚。其孙联镳、曾孙安澜于同治间又续补藏书,重订书目,并于光绪二十一年校刻了《五桂楼书目》。入民国后,五桂楼藏书逐渐散佚,三十年代清点时剩有四万五千卷,1956年又由省里调拨给浙江图书馆收藏7000余册,现阁中尚存9993册。

五桂楼藏书之旨“贵在实用”,故不以版本为重,虽记载称不乏藏有宋本③,然以浙江图书馆所藏部分看基本为明后期与清刊本,未见有特别珍贵版本。但有一部书则值得称奇并应予以研究的,是明文总集稿本《明文类体》。此书有138厚册④,全用明刻本拆散按类编排而成,与《明文案》(残稿存天一阁)编法相仿,开卷可见大量清乾隆间的禁毁书,更有许多竟是诸书目中未见失传之书。七十年代顾廷龙携沈津来浙江图书馆见到此书,甚赞“是一部稀有的好书!”谢国桢南下江浙访书,见过此书也极为称颂。此书既无目录,又无序跋,封叶仅题“今文类体”书名。内收书哪些,价值几何?编者为谁,缘何不署名?书名“今文”,是为明人所编?书出黄宗羲故里,与《明文案》、《明文海》有何关系?于此种种谜团,笔者着手对此书进行了整理与考释,并将书况写信告知了在京养病的顾老。顾老随即回信,称“不胜欣慰之至”,并指点了整理之要。本人一直未整理成文,如负在身,今略加增考,作一介绍。

1 内容与价值

1.1 全书收编之书

经逐册将散卷(篇)爬梳还原,并考出其版本,全书计由68家81部书组成。这些书从特性上归类大致可分三类:

第一类,禁毁书(21部)

王槐野先生存笥稿前集二十卷续集九卷,明王维桢撰,明万历七年尹应元徐学礼刻本

新刻张太岳先生文集四十七卷,明张居正撰,明万历四十年唐国达刻本

居来先生集六十五卷,明张佳胤撰,明万历二十二年张叔玺刻本

由拳集二十三卷,明屠隆撰,明万历八年冯梦祯刻本

苍霞草二十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刻本

苍霞草诗八卷,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刻本

合并黄离草三十卷,明郭正域撰,明万历四十年史记事刻本

歇庵集十六卷,明陶望龄撰,明万历三十九年真如斋刻本

睡庵文集初刻四卷二刻六卷,明汤宾尹撰,明李曙寰刻本

缑山先生集二十七卷,明王衡撰,明万历刻本

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明王锡爵撰,明王时敏刻本

邹南皋集选七卷,明邹元标撰,明万历三十五年余懋衡刻本

赐闲堂集四十卷,明申时行撰,明万历刻本

纶扉简牍十卷,明申时行撰,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徐文长文集三十卷,明徐渭撰,明刻本

碧山学士集四卷,明黄洪宪撰,明万历刻本

王文端公尺牍八卷诗集二卷,明王家屏撰,明万历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刻本

长水先生文钞二卷四余编四卷贲园草四卷洛颂编四卷水云绪编四卷,明沈懋孝撰,明万历刻本

沈幼真太史滴露轩藏稿一卷,明沈懋孝撰,明万历二十七年汪怀德刻本

沈司成先生集一卷,明沈懋孝撰,明刻本

餐微子集三十卷,明岳和声撰,明天启刻本

第二类,通常书(19部)

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二十四卷外纪二卷,明方孝孺撰,明万历四十年丁宾等刻本

太史升庵文集四十卷,明杨慎撰,明刻本

崔氏洹词十七卷附录四卷,明崔铣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镐刻本

唐荆川先生文集十二卷,明唐顺之撰,明唐国达刻本

王阳明先生集抄十六卷,明王守仁撰,李腾芳辑,明汪孟朴等刻本

空洞子集六十六卷,明李梦阳撰,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刻本

何大复先生集三十八卷,明何景明撰,明万历五年陈堂胡秉性刻本

弇州山人续稿二百七卷附录十一卷,明王世贞撰,明刻本

沧溟先生集三十一卷附录一卷附录补遗一卷,明李攀龙撰,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

宗子相集八卷附录一卷,明宗臣撰,明嘉靖二十九年林朝聘黄中等刻本

遵岩先生文集四十一卷,明王慎中撰,明嘉靖四十五年刘溱刻本

太函集一百二十卷,明汪道昆撰,明万历刻本

茅鹿门先生文集三十六卷,明茅坤撰,明万历刻本

冯用韫先生北海集四十六卷,明冯琦撰,明万历林有麟刻本

郊居遗稿十卷,明沈懋学撰,明万历三十年何乔远刻本

刻李衷一先生清源洞文集六卷,明李光溍撰,明万历十一年李洪宇刻本

盛明十二家诗选十二卷,明朱翊鈏辑并批点,明万历三十三年益藩刻本

玉茗堂集选十五卷,明汤显祖撰、帅机辑,明万历四十二年周如溟刻本

类编笺释国朝诗余五卷,明钱允治辑、陈仁锡释,明刻本

第三类,孤本稀见书(41部)

孤本书(23部):

早朝诗三卷,明杨子器撰,明刻本

历代宫词一卷拟古排节宫词一卷,明杨子器撰,明杨守勤刻本

陈文端公青居山房稿十六卷,明陈以勤撰,明刻本

青居山房诗稿四卷,明陈以勤撰,明刻本

陈文宪公万卷楼稿二十一卷,明陈于陛撰,明刻本

万卷楼诗集四卷拾遗一卷,明陈于陛撰,明刻本

赵大司马文集四卷,明赵大佑撰,明尚志斋刻本

太平山房文选续集五卷,明邹元标撰,明刻本

洞阳子三续集五卷,明万恭撰,明刻本

循陔园集(诗)四卷,明丘禾实撰,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艺葵园文草二卷,明张应泰撰,明刻本

白门草十卷,明张应泰撰,明刻本

馆阁试草一卷馆阁试稿一卷,明沈懋孝辑,明刻本

云公诗集四卷文集一卷,明宋□□撰,明刻本

尘栖稿三卷止酒斋近草一卷,明陈懋仁撰,明刻本

饥驱草一卷匡山社集一卷陆沉集一卷落花诗一卷,明戴九玄撰,明刻本

酒人游一卷,明戴九玄撰,明刻本

玄岳山人咏物诗选四卷,明姚兖撰,明刻本

玄岳山人诗选八卷,明姚兖撰,明刻本

陈岩草堂诗集二卷,明方攸跻撰,明刻本

猗兰堂诗集二卷,明方沆撰、吴国伦辑,明刻本

灯市诗一卷,明宋敏撰,明刻本

容台小草一卷柏台草一卷,明赵琦美撰,明刻本

希见书(存世三部以下,18部):

吴状元荣进集三卷,明吴伯宗撰,明万历周文华刻本

余学士集三十卷续集不分卷,明余孟麟撰,明万历刻本

吹剑斋文集八卷,明邓宗龄撰,明邓修、邓必伟刻本

庄学士集八卷,明庄天合撰,明博古堂刻本

黎阳王襄敏公疏议诗文辑略二卷,明王越撰、王绍思辑,明嘉靖三十二年中山徐氏刻本

问次斋稿三十一卷,明公鼐撰,明万历刻本

中秘读书稿二卷,明黄洪宪撰,明万历刻本

新刻甲辰科翰林馆课十二卷,明李廷机、杨道宾辑,明万历刻本

新刻甲辰科翰林馆课续不分卷,明李廷机、杨道宾辑,明刻本

新刻辛丑科翰林馆课八卷,明曾朝节、敖文祯辑,明万历三十一年金陵周氏博古堂刻本

新刻重校订丁未科翰林馆课八卷,明万历三十七年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刻本

新刻癸丑科翰林馆课八卷,明顾秉谦撰,明万历四十三年金陵唐振吾广庆堂刻本

罗山诗稿三卷,明张聪撰,明万历刻本

循陔园集(文)八卷,明丘禾实撰,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邓定宇先生文集四卷,明邓以赞撰,明万历吴达可刻本

新刻休征先生玉润轩摘稿六卷,明李国祥撰,明万历三十四年周如溟刻本

直州先生文集十卷,明刘文卿撰,明万历唐睦刻本

休夏十首一卷长安秋逸一卷游黄山诗附一卷,明吴伯与撰,明刻本

1.2 特点与价值

从上述书上可以见到如下特点价值:

1、收书范围。全书采录为明初至万历人之文,时间跨度虽贯明代,但明初仅只吴伯荣与方孝孺二家,中期也只有杨子器、崔铣等寥寥数家,大部分都是中后期著作,因而称不上是一代总集,只能算是侧重于明嘉、万间的局部明文总集。

2、版本情况。为嘉靖以后刻本,以万历本居多。若以“版贵宋元”论,这些书则只能算是普通,难说特别珍贵,但从稀少而言,竟有一半书成为传世孤绝和濒临失传之书,且基本是当时初刻,无疑极其珍贵。

3、内容价值。第二类通常书存世流传较多,价值平平;第一类禁毁书虽遭乾隆大肆摧残,五桂楼能冒危收藏(其中不少是全毁书)保存下来非常难能可贵,虽今基本存有传本,然藏书家敢于保藏之勇气精神已超越其书。值得重视与关注的是第三类孤本希见书,这是令人惊奇振奋的,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无疑是巨大的。无怪乎古籍界前辈会异常赞赏重视。有的书《千顷堂书目》有载,而《四库全书总目》则已未见,有的甚至《千顷堂书目》也不载。如万恭《洞阳子三续集》五卷,《千顷堂书目》著录有《洞阳子集续集》,今南京图书馆藏有《洞阳子集》十八卷,日本藏有《洞阳子集》十八卷、《续集》七卷、《再续集》十卷,《三续集》则不见诸家目录记载。一代名贤邹元标与顾宪成、赵南星合称为“东林党三君”,其文集传世较多,有《邹南皋集》、《愿学集》、《存真集》、《方外集》、《太平山房诗集选》,独缺《太平山房文选续集》。陈懋仁著述多达二十余种,《千顷堂书目》著录九种,《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六种,今存世十余种,唯《尘栖稿》、《止酒斋近草》籍此新识。著名藏书楼脉望馆主赵琦美生平藏书、校书、著书,有《雅乐考编》、《洪武圣政记》、《伪吴杂记》、《脉望馆藏书目》、《铁纲珊瑚书品画品》等经史子部书,文集仅见《千顷堂书目》载《容台草》,而《柏台草》则为世遗。《千顷堂书目》著录丘禾实《循陔园集(文)》、《循陔园集(诗)》,今文集尚且稀存,诗集更成孑遗。本书两种皆存。张应泰《白门草》,《千顷堂书目》不载,今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卷本,而本书收有十卷内容。吴伯宗《吴状元荣进集》、余孟麟《余学士集续集》、黄洪宪《中秘读书稿》大陆已不存,仅见海外有藏。庄天合《庄学士集》八卷,台湾有藏,大陆济南市图书馆有一部残存三卷。刘文卿《直洲先生文集》,北大一部残本和日本存一部皆是《新刻直洲先生文集》,而此本则是原刻。

4、原书存缺。总集编纂是编者采选各家代表性作品数篇,所收内容数量占原书很小部分,而此书与别的总集的编法却不同,几乎是仅将原书拆开后按类分订,基本是全部照收,甚至整卷收录。从总集编纂上言有未加甄别之弊,但从保存文献资料上说却其功甚宏。各书经过还原,遗憾的是只有少数书是完整的,而大多数书则已残缺了。尽管如此,此仍不失为其珍贵和价值重大。全的有:《历代宫词拟古排节宫词》、《早朝诗》、《罗山诗稿》、《循陔园集(诗)》、《云公诗集文集》、《灯市诗》、《尘栖稿止酒斋近草》、《玄岳山人咏物诗选》等,大致完整的有:《吴状元荣进集》卷一、卷三缺“诰、序、记”数篇。《青居山房诗稿》缺“五古、五绝”,余“五律、五排律、六绝、七古、七律、七绝”全。《万卷楼诗集拾遗》缺“五古、五绝”,余全。《问次斋稿》三十一卷,缺卷一“赋”、卷二卷三“四古”,余全。《直洲先生文集》、《洞阳子三续集》基本全。《白门草》卷五缺,余基本全。也有残缺较大的,《餐微子集》仅存卷八一卷。从上看,《明文类体》原书可能已有残缺,尚不止140册。另缺的一个原因是书按文章体裁共分为二十一类,中缺“奏疏、诏表”之类。《青居山房稿》所缺卷六至八为“制”,卷九至十二为“奏疏、表”。《万卷楼稿》缺卷一至四也是“奏疏、诏册”。“奏疏、诏表”则是清廷所要禁毁的核心内容。黄氏也未收录此类,看来其还是有所顾忌的。

2 编书考释

2.1 作者 自古编书为建功流芳,此书作者却全然不留痕迹,题名《今文类体》,仅留有似乎某明末人所编信息。黄宗羲编纂明文总集《明文案》、《明文海》时在清康熙间,既作序又署名,而此书编者若是明人则更无不署名之理。作者笼罩着神秘与诡谲。解开作者之谜的是黄澄量之曾孙黄安澜,其在重编订《五桂楼书目》中,明确手笔记载“明文类体一百四十册,自编未梓稿本”。至此,这部蕴含珠玑大书的作者始浮出水面,真相大白,原来作者竟是藏书楼建立者黄澄量。此说出自编者后人,毋容置疑,但是作者原目录中为何不记载、不署名,却要伪托明人所编呢?其中有何隐情?需要探究。

2.2 编书背景 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对典籍既保护又摧残。其向全国征书时曾和颜悦色下诏:“其中或有诞妄字句,不应留以疑惑后学者,亦不过将书毁弃,转谕其家不必收存,与藏书之人并无干涉。”⑤一旦当征书基本完成后,乾隆则顿变脸色,下令严厉收缴销毁所有贬诋金清等文字之书,尤其以晚明人文献为重点。一场大规模禁书运动铺开大江南北,时间长达十余年,禁令遍及城镇闾里。腥风血雨,人心惶惶。黄澄量是此文化浩劫的过来人,其开始收藏书正处此际。

2.3 编书动因与特色 嘉庆时虽文网稍弛,文字狱之恐怖令藏书家余悸犹存。从《五桂楼书目》上见不到有禁毁书,但在本书中却大量见之,其中郭正域《合并黄离草》、陶望龄《歇庵集》、汤宾尹《睡庵文集》、申时行《纶扉简牍》、黄洪宪《碧山学士集》、沈懋孝《长水先生文钞》等均属全毁书。看来作者对所收这些禁书并未焚毁,而是将其化整为零,拆散分类编排,以达保护之目的。故书是整卷式的收录,非同于总集择精收录规则。将书名《明文类体》改为《今文类体》,委托编者为明人,则是避免灾祸的巧妙高明手法。从此书所收内容版本看,基本在万历之前,个别在天启,无崇祯刻本,似乎此书编在天启崇祯间。可见作者非常谨慎精细不露马脚,否则作者必为清人,则会遭当政追究了。黄澄量敢于冒讳犯忌,以保存文献为己任,其胆魄与智慧,令人起敬。于兹也可领略为何仍有大量禁书禁而不绝、流传至今之一斑。书中附有一些通常书,显然也是为遮人眼目,若尽是禁毁书,即便径题明人大名,智至弱者也不会信为乾隆前人所编。对照《五桂楼书目》,此皆是复本之书,拆剪掉也不甚可惜。至于为何掺入大量珍稀书,况且都不见于书目,其又何为?此现象说明黄澄量不仅有保存禁毁书之心,也确有将这些书编成一部总集之意。有一事可了解此况。嘉庆二十二年黄澄量请其友乡学诸如授前往黄宗羲家向其后人转录所藏《明文海》。此事诸氏有记:“余友黄子石泉生平无他嗜好,唯于古今书籍视若性命,……其不惜资,手抄购得者已积有千百卷,并谓余欲得《明文海》一书,以备一代之文。余谓卷帙浩繁,未可猝就,遂从黄氏录其各门篇目,厘为四卷,贻我石泉庋之。”⑥黄澄量欲得《明文海》,正与编《明文类体》有关,《明文类体》的编纂需要参照《明文海》的体例与了解其收录内容。将二书作一比较:《明文类体》篇幅与《明文海》⑦不相上下。《明文海》仅收文,而《明文类体》兼收诗词。《明文海》足迹遍至千顷堂、绛云楼、澹生堂、世学楼、天一阁、倦圃、传是楼等藏书巨楼,所阅数千家,收录七百余家,纵贯有明一代,而《明文类体》则汇揽不足百家,仅及自己所藏部分,偏重于明后期。《明文海》精择各家代表作,而《明文类体》只分类编排而无采选。总体上《明文类体》是难以与《明文海》相颉颃,但能存留黄宗羲尚未觅到的众多明人名家之书24种之多,实属非常不易。

归纳结论:以保存禁毁书可作黄澄量编《明文类体》起因,进而由此充实编纂成一部独特的明文总集。其功在为后世保存了一批仅有的文献,其志在体现了中国古代藏书家的精神。

一部古书体现藏书家对书之情怀,一家藏书楼折射文化传承之历史。

注释

①②《五桂楼书目》自序,稿本,浙江图书馆藏。

③据1930年黄云眉《清理黄氏五桂楼图书的报告》称“宋版则如《广韵》、《范忠宣公集》、《白孔六帖》、《韩昌黎集》寥寥数部而已”。转引自诸焕灿《飞岚回带峙五桂——浙东藏书楼五桂楼考略》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9,第60页。

④据光绪《五桂楼书目》中记载该书为140册,浙图接收时已佚2册。

⑤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于江浙迅速购访遗书》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70页。

⑥《明文海目录》,清抄本,浙江图书馆藏。

⑦《明文海》浙江图书馆藏本125册,即是续抄堂藏本。

猜你喜欢

明文刻本文集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郭汉城文集》简介
奇怪的处罚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奇怪的处罚
四部委明文反对垃圾焚烧低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