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道德视角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2013-08-15田馨雅徐远火
田馨雅,徐远火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9)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到大众化时期,我们已经在“量”上达到了饱和,“量”饱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教育“质”的下降,如何更好地使“量”与“质”相结合,许多研究学家提出各种方案,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并没有很好地落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龙头,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界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中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与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1]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更加明确地指出我国要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应该怎么做,但是只有外部的规定,而没有将质量意识上升到一种道德要求、一种自我规范,执行起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基于此,必须把我国的教学质量意识提升到一个道德层面,变成一种自我道德追求和自觉的行动,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总体的高校教学质量水平。因此,有必要引入质量道德概念并进行研究。本文在质量道德视角下从高校内部各个层面及全方位的角度去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质量道德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
(一)质量道德的内涵
质量道德最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顺应而生的,质量道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在具体经济行为或行政行为过程中,所实际形成的与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相关的道德要求。[2]高等教育是全球产业链中服务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所谓质量道德,是社会外界关于质量的要求,通过自我内化为一种超我意识,进而促成员工对质量控制能力的影响。[3]从它的形成来看,一般道德一旦进入质量领域,必然会出现质量意识与一般道德相互融合的问题,如果只有质量意识,难以从道德角度变成自觉行动和评价体系,而只有一般道德,难以体现在提高质量的行为上,将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所以要将质量意识与一般道德结合起来。使高校所有人员能够把质量意识升华成为员工的道德要求,自觉地把相应的质量要求作为员工自我评价标准和内在规范,从而形成了相应的质量道德。
(二)质量道德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意义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今天,德性大学的重建至关重要,中国大学的前景与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密切相关我国高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人才质量的提升,高校作为教育的高深层次学府,这种功效理应凸显的更强烈一些。作为独立从事培养人和传承知识的学术共同体,大学本身即为一德性组织[4],一般意义来说:
(1)质量道德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特殊作用,优秀的大学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未来优秀的大学是融质量道德为一体的,未来的优秀人才是融质量道德为一身的,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关键。所以质量道德的提升不仅可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关乎我国高校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质量道德是师生间的调节器
现今高校一些教师缺乏质量道德意识,他们不再认真安于在学校代课,给学生解决学术中的问题,有些老师在校外开培训班或是带兼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漠然,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任何交流。质量道德的建立可以使教师无论从教学质量、教学态度及业务水平都不断反思与完善自己,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要面向社会,如果高校没有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并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影响的不仅仅是我国人才的发展水平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质量道德观下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在逐渐加大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关注与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在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中。[5]现今我国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意识上不断提高,开始把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心环节,而且有关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也有所改善,质量监控的功能也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也由质量监控主导开始朝着更加宏观的方向发展。但是,高校在教学质量上存在过多重视外部监控体系的建立,而内部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即使内部监控了但是还没有把质量意识上升为一种道德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表面化
现今高校对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表面上的承诺,并没有真正采取行动,老师讲的好与不好都不会影响其评优和升职,其结果更多的是与论文数量的多少和科研项目的多少相挂钩的,同时学校为了声誉、为了竞争更加关注的是教师科研发展的好坏而几乎对教学质量从不过问,所以对此必然不会激发教师自主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单一化
目前政府对高校教学质量处于“监”多“控”少,或只“监”不“控”,即使是“控”了,但是往往把“控”看的太过简单,同时还存在监控主体单一的问题,虽然现在我国政府也适当下放权力给机构组织,但是还不能够大胆放手,使组织机构不能独立地进行。所以要想从本质上解决,就需要政府加强质量道德意识,使高校所有成员深入地认识到我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紧迫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人员质量道德意识有待提高
现今高校质量监控人员,在综合素质上的成长都达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新知识都涌入到了各个高校,高校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在这种背景下,必然对高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把自身提高质量的意识作为一种标准和规范,导致了不能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产生权威性的作用。
(四)高校教师监控意识低
目前高校教师缺少自主监控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识,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领导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重视什么就朝什么方向发展,因此,教师们自身从不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质量,从不对自身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而是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在科研上,自己的业务水平一直处于直线状态,在社会发展如此快的背景下,我国必然会失去在国际中的地位,尤其是教学质量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长期下来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必然落后于世界发展的速度。
三、质量道德观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的启示
(一)学校层面:提升与教学质量相关群体的质量道德意识
1.提高高校管理人员教学质量监控意识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要健全我国高校的质量监控体系,首先,高校管理人员要具备对社会的洞察力、分析力、协调能力。所谓洞察力要求其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关注社会和各高校的动态,能够了解目前的高校教学发展规律及国际教学发展动态,同时让管理人员深入高校、深入课堂通过实践去了解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不足;所谓分析力,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在已有的知识上客观、系统的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的情况,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所谓协调能力,是因为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不是一个管理人员就能进行的,各个管理人员研究的方向不同,专业不同,擅长之处不同,所以评价结果必然会有分歧,那么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发挥出协调的能力去综合各个管理人员的看法,总结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2.完善高校监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今的高校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涌入高校中,高校监控人员难免会受其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监控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抱着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而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不为各种社会利益所迷惑,不利用自己的职位优势而收受利益,做出不公平的教学评估。同时加强监控人员的心理素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监控人员难免会产生职业懈怠,这就需要学校给监控人员一个宽松的环境,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使监控人员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会给自己调节,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3.培养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观念
要使教师提高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识,首先需要高校教师自主的重视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反思,高校领导要为教师提供机会去高水平的大学去听课、进行学术交流,岗前注重培养高校教师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的更新知识、拓展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要让教师在立足本校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性教学,对教师进行现代科技使用的培训及外语的培训,使之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质量道德意识融入教师发展的各个过程。
(二)教师层面:提升教师质量道德水平
师资力量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没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教师监控教学质量是最有发言权的,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杨长志于2008年1月在重庆普通高校质量工作工程报告上提到高校在校人数2500万,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6]。所以在目前这样一个背景和社会的压力下,我们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质量道德。
1.完善教师业务培训体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其质量道德意识息息相关,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自身产生质量意识,源于自身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但学校方面能否为保障教学质量而注重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更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工作能否落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监督。
首先,要将质量道德意识融入教师职业的培训的过程,将其贯穿于高校教师职前、职中、职后,同时要将提高高校教师质量道德贯穿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不能仅仅从意识上使教师了解什么是质量道德,还要让教师通过日常的讲课、交流将质量道德对自身及学校的发展意义内化于心;其次,实行分层及全体实训共存的培训方式,在进行全体培训的同时要分层进行培训,既要有网上培训,也有实地培训,既需本校培训,也需到外校参与学习;第三,建立企业、高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为高校教师学习提供实践基地,把实践效果纳入到教师考核结果的一部分,通过实践过程,让教师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反思。
2.质量道德软环境的建立
软环境的建立对于教师质量道德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要通过板报、通过各种交流各种手段加强质量道德的宣传,将其具体实行融入到教师的课堂内外;其次,建立校内质量道德交流网站,这样可以使处在不同角色的人自由的发表看法,互相交流讨论与分享观点,把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使在交流中成长,在反馈中进步;再次,开展各种团体竞赛活动,质量道德的建设不能仅从独立的客体着手,因为质量道德的提升毕竟是在实践互动中体现出来的,比如教师自发组成团体或师生团体去进行各种比赛,要以团体为单位,在团体内部、团体外部进行,这样不仅能在竞争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使教师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质量道德的重要性。
(三)学生层面:完善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和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及时评价和改善。[7]学生评教不仅可以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时可以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
1.学生评教要灵活多样化
学生评教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擅长之处,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学评估系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按照课程的不同教学方式设计不同调查问题的评教系统,它由用于小型的讲座或者讨论课程、用于大型课程、用于研讨会讨论课程、用于方法教学的课程、用于实验室课程、用于远程教学的课程等六种量表组成。[7]学校要在本校网站以文件的形式去对学生评教标准予以规定,然后让班里的班干部收集学生的看法,同时还要通过学生、教师、管理者三者面对面的交流会和网上评教的方式予以补充。
2.学生评教结果公开化
把学生作出的评价进行客观分析后,要公开到学校专门的网站同时将其结果计入到教师的档案,作为教师评优,选职称的一项依据但是公开要有个“度”,如果这个度不当,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尽量公开一些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在学校网上宣传其正面的形象,并给与相应的奖励从而鼓励其他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质量。
3.学生评教要客观化
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领导还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因为学生对各个教师的评价不同看法不同,喜好不同,所以很容易产生偏差,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要再对班里的班长,学习委员继续了解,尤其是咨询一下那些对教师产生差评的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同时还可采用让学生随机挑选课程去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做到真正的公平。
(四)高校教学质量全方位监控
1.教学目标的监控
教学目标监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实现自我控制,目标监控就是将学校的目标分解,具体的把目标分解成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为了优化目标,我们要创建一个有利于实行目标管理的环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去激发学校内部人员的潜力,激发校内全员的积极性。逐渐形成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主的对高校教学目标的监控。
2.学科专业的监控
首先,建立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根据市场和高校自身的特点去设置相应的专业,划分出传统专业、新式专业、特色专业、综合专业这几种供学生进行选择,突破传统专业,开发新式专业,发展特色专业,加强综合专业;第二,建立专门的学科专业群,扩展学科内涵,突破学科专业单一化的弊端,从多角度、多角色去看待这些学科专业,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不断挖掘学科间的生长点,创新点,设置跨专业学科、交叉学科;第三,建立学科间的加减法体系,根据市场的变化,在高校自身的专业群中进行加减法,从而灵活设置,调整专业,比如,威海职业学院将学校专业划分成四种类型:明星型、扶持型、维持型、放弃型[2]及时的应对市场给与的反应。
3.教学资源的监控
现今高校的教学条件达不到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学设备还只是沉浸在过去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如何更好地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把高校中的资源全部进行整合,依照类别把资源划分出来,建立起校内自己具有特色的资源库;第二,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与管理,要加强校内资源标准化建设,各校一律采用同样的规格参数,存储格式,以便学生、教师更加有效的查找资源;第三,学校要针对学生开展网上课程、网上作业,网上交流会,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考试的学分达到学校规定的即可。
质量道德作为高校的无形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并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命运,质量道德作为高校前进中的主心骨,是对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法规的有效补充监督和约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持久永恒的隐蔽性保障。高等教育的阔步前进,更应该离不开质量道德的辅助[7]整体的力量永远大于部分的力量,但是质量道德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被动的去等待其作用的发挥,而是要努力主动地挖掘其深层次价值,树立并提升全员质量道德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共同奋斗。
[1]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EB/OL].(2010-08 - 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 - 08/31/c_12502783.htm.
[2]李翠珍.高等教育质量道德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安心,刘亚芳.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进展及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03).
[4]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系统观[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胡锦涛.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任务[EB/OL].(2011 -04 -2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 -24/2993738.shtml.
[6]柳清秀.建构提升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机制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7]丁雯.学生评教制度在系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