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中国的假药顽疾,社会媒体责任重大

2013-08-15比绍夫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3年10期
关键词:李博士狼疮假药

比绍夫

(王燕飞 编译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的虚假医疗广告现状

“这是一场游击战。”中国医疗网站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博士这样形容他与虚假医疗广告(FMAS)的斗争。李博士说,这些虚假的治疗和药品耽误了对患者进行专业诊断和对严重疾病的及时治疗,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其他医疗问题。不法分子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上不停投放虚假医疗广告。一个32岁患有狼疮的女性由于服用了虚假广告中的假药而最终死于狼疮,这个事件最终把虚假医疗广告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狼疮通过专业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

最近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李博士例举了一些宣称能治百病的药物。对于像李博士这样的医疗专业人员,虚假药物是非常容易被辨别出来的:如宣称能治愈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的茶叶、袜子、腕带、中草药及枕头等。李博士说:“这些广告大部分使用迷信、夸张的宣传手法,滥用专家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

“这些情况或许看起来有些可笑,但却是中国的现状,”李博士说,“每年有一千五百万到三千万的中国人会购买虚假医疗广告上的产品。”中国每年投在医疗广告中的费用大约300~400亿人民币(约50亿美元),他估计其中约60亿元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是用在了投放虚假医疗广告上。这些虚假广告通常以老年人为目标。每一个医疗广告都需要一个许可证号,但他们经常将字体缩小到难以辨认出来。李博士说:“这很难区分,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许多虚假医疗广告甚至看起来不像广告,而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让人上当受骗。”

李博士说,每隔一段时间政府都会宣称他们将严厉打击投放虚假医疗广告的公司,对这些不法机构的惩罚往往是一个小额的罚款和无关痛痒的警告。截止到2012年年底,534个中国传统医药医疗机构已受到警告及罚款,其中324个机构被责令关闭,但仅13个机构被吊销执照。

探索应对策略

虚假广告的现状确实让人沮丧,李博士与其他3位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及北京协和医院余可谊教授正在为大家探索应对的策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公民都可以“赢得与虚假医疗广告之间的硬仗”。自1月份以来,他们在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络——新浪微博和微信上已经建立了一个社区,虚假广告一旦出现,他们就力行排挤及对其进行关闭。

例如,丁香园上的20万微博粉丝只需将可疑的虚假广告贴上标签,丁香园的管理员便会检查该广告的图片,如果他们确认它是虚假的医疗广告,管理员便会向他所有的关注者发布这则广告确属虚假医疗广告。李博士说微博用户可以使用微博的这些功能以提醒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亲人警惕虚假医疗广告。他说,到目前为止丁香园已经发现并确认了500多个虚假医疗广告。

李博士承认,微博被用来查找虚假医疗广告有时会显得过于分散,不够集中快捷。因此他和他的团队现在正在开发一个虚假医疗广告数据库,人们很快就将可以从网络上浏览或补充这个数据库。除了曝光销售假药的公司和进行错误治疗的机构,数据库还曝光参与虚假广告的电视台、报纸或网页。“媒体合作伙伴并不是无辜的,他们对此负有责任。”李博士如是说。

对中医药存在偏见吗?

正如每一位对中国医疗系统有所了解的人所猜想的一样,虚假医疗广告中,中医药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西药。李博士说,大多数中药制剂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据或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其有效性。虽然李博士和他的团队只针对虚假广告,但虚假治疗和中医中药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虚假医疗广告上的产品通常是模仿中医药,他们看起来像药品或替代药品,”李博士说,“然而,不同于安慰剂,这些产品被作为替代治疗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效果。”

事实上,虚假医疗广告销售的“西药”与销售替代药物一样常见,但这些“西药”不容易被发现是假药。标榜是中医药的虚假医疗广告产品特别容易被发现是假药,只需要稍作调查便能确认其虚假性。

猜你喜欢

李博士狼疮假药
李博士的神器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万能的李博士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古衣开棺寻主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