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13-08-15河南赵冬兰

职业技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河南 赵冬兰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中职教育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现象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荣誉感、无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差、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等。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三、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讲述其亲身经历,破解职场迷局,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更容易受到激励,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通过激励,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新做好人生规划,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二)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三)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