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途径和对策研究①—— 以迁安为例

2013-08-15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袁立梅郑志高鲁丽梅

中国商论 2013年36期
关键词:宜居矿区居民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袁立梅 郑志高 鲁丽梅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一直备受关注,关系到矿区居民生活质量、矿区生态恢复等诸多实际问题。而因各地开采资源不同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区,因资源开采所造成的实际生态环境破坏和当地局面带来的各种生活影响也不相同,所采取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策略和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结合以往治理经验,生态环境恢复采用的合适的、有效的、高效的措施需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因民制宜。

走访迁安矿山开采区后发现,矿山开采区周边20里路程内居民受影响较大,且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而超出20里路程范围外居民受影响小于范围内居民,且正面影响多余负面影响,矿区周边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的严重程度呈现与距离增长成反比增加的特征。

1 矿产开采引发的各种影响

1.1 正面影响

矿山开采为居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即是带动了周边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外来人员数量的增加。由于资源开采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业,客观上为周边居民带来了相应商机,居民因此增加了经济来源。第二,非农化就业机会增加。矿区农民耕地被征用客观造成了农民丢失耕地的现实,农民脱离了靠耕种为生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或者经营小本生意,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

1.2 负面影响

资源开采在当地实施后,虽然为当地居民增加了经济收入的来源,但却改变了当地农民靠耕种为生的固有生存模式,居民原有的简单、朴实、固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随之改变,从而引起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极有可能会带来很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1.2.1 土地丧失,居民生活失去长期的固定保障

祖辈生活靠地吃饭的固有方式被打破,客观造成了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固定保障。失去土地后,虽然能够获得一部分补偿款,但补偿有限,只能满足失地农民短期的生活保障,补偿款用尽后生活就是去了长期固定的保障。

1.2.2 农民身份转化为“特殊农民”身份的尴尬

农民失地后,形成了由拥有土地的“农民”身份向“无地农民”即“特殊农民”身份的转变。这部分人群生活在农村,但失去了农民身份的标志——土地,若归类为“非农”,但却是农业户口,不能称

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若想得到解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相应的具有实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加大力度恢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解决周边居民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制定惠民、保民政策,解决之为“市民”。这种身份上的客观改变,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的现实尴尬,对其子女后代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讲,极有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问题。

1.2.3 居民生活质量贫富差距拉大

矿区周边居民由于生活方式、创收方式的改变,引发了不同家庭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贫富差距的拉大。普通家庭中,拥有健壮劳力、文化水平较高人力的家庭经济收入好,生活质量高;家庭人口单一,健壮劳力少、中老年人居多的家庭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经济收入均明显少于前两类家庭,生活质量相对低。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人们心理的落差也会越来越明显。

1.2.4 环境污染严重

矿产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目共睹。由于植被的破坏引发了空气、水体污染,采区废土、废料、废渣的排放造成了对大气、水体、土地的污染,更有甚者还会引发小型泥石流,这些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由于地下开采放炮,造成了居民的精神恐慌,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产生了较大的怀疑和不确定,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心理。

1.3 引发的深层次问题

1.3.1 非农身份的骤然改变与素质不能同步提升的矛盾

非农身份的骤然改变,对人们来说潜在的存在着心理上不适应,也就造成了身份转变之后的生活和相应素质同步提升的矛盾。最为明显的表现为生活方式习惯和习性的延续,尤其是居住到市区、或者脱离农村到社区居住的人群,仍保留着在农村居住时的随意性、遵守规范和规定的自觉性等。其次,闲暇时间的精神文化追求缺乏较高标准,对于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的事物关注少,客观导致了素质不能同步提升的现实。

1.3.2 失地农民生活缺少保障

农民失掉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失地农民只能依靠外出打工和小本经营为生,他们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险,没有创业培训、就业扶持、失业保险等,一旦失业或者生意亏本就会失去生活保障,连基本的温饱也可能成为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子女未来的生活、教育、就业等等诸多问题。

2 解决途径和对策

矿区周边居民实际生活困难,因地制宜地对矿区周边居民心理和精神的恢复建设。

2.1 制定惠民政策,给矛矿区最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保障

失地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是矿区的最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对象。针对失去土地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政府应加大惠民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提高他们的最低生活补偿金额和数量,确保他们解决基本的生活,同时应多关注这部分人群的精神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2.2 制定举措,确保失地农民再就业

矿区周边居民的再就业问题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更为迫切。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认清当前形势,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与企业合作,建立农民再就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农民正确再就业的观念,培训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技能。另外,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农民给与资金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惠民政策,帮扶创业农民成功创业。其次,政府应为农民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开拓农民再就业的渠道,为农民尽可能多地提供再就业机会。

2.3 政府与企业多措并举,确保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采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极为忧心,由于他们居住地区离采区较近,地下矿产的大面积开采导致了地表以下的中空,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矿区周边较近地区的居民在夜深人静之时经常能够听到开采放炮的声音,有的甚至能够感受到地表的微微震动,这些造成了当地居民的深深困扰和恐慌。其次,由于矿区占地面积大,地表外形被改变,而矿物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渣、废土等废弃物,对居民的饮水、呼吸的空气构成污染。虽然企业对这些污染有所治理和防范,但这些污染仍然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大量废土的排放,若排土安放地区不当、排土方式不正确,极易造成小型泥石流。

以上种种不安全隐患应该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点关注,实现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政府监督的有效模式治理模式,加大整治资金投入,建立监督制度,实现专款专用,确保对治理工作的真枪实干。政府应为企业治理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排除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确保企业环境治理举措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切实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环境威胁和安全隐患。

2.4 政府主导,构建精神家园,引导居民信念的正确走向

由于生活方式和结构的转变,矿区居民的生活信念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居住在采矿区周围,人口繁杂,外来多元文化对当地人产生很大影响,走访当地农户时,老乡表示矿区建立前和矿区建立后人们爱贪小便宜的思想有所增加,以前朴实的农村人思想有所改变;其次,由于外来元素的增加,致使当地人思想也变得多样化,人们的思想变得纷繁复杂,对生活变得更加不确认,缺失了精神引领;再者,由于采矿区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没有知识和文化也很容易就业的观点改变了周边居民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拥有一般的本专科学历,最终还得回到家里的钢厂和矿场就业,因此,导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主导逐步建立他人引导—自主提升模式的思想文化教育和教导,实现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各级政府带领,专业人员培训,素养渗透,文化熏染的村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教育,建立一村一文化的村民文化培养,切实让矿区建立带来的正面影响实现应有的价值。

2.5 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机构和机制

各项举措的有效和按规实施是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在村民福利发放、矿区环境治理、惠民政策实施、村民土地征用补偿等各项措施的实施现实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直接影响了措施实施应有的效果。因此,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制定惩罚严明的制度,对确保各项举措的实施和运行十分必要。

政府部门督导建立干部政务监察部门,根据实际建立自省与监察机制,实现上下级干部互相督查、自我教育,促使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1];建立民众监察组织,赋予民众发言权和参与权,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促使民众监督的正向导向功能发挥实际作用;建立村干部相关政务公开机制,不仅要实现村民参与,而且应赋予村民或代表一定决定权,让村民切实参与到村里相关政务的处理过程中,为避免暗箱操作提供一定的监督和否定权利,切实发挥村干部为村民谋福利的机能。

2.6 建设矿区村民宜居社区,提升矿区周边村民居住环境

鉴于矿区村民生活实际,提升村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建设宜居社区。社区选址既要考虑村民原来工作、生活环境,又要考虑村民子女教育、就业,同时又要考虑矿区周边丧失劳动能力和低收入人群的实际购买能力等等,以解决这些村民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对民居选址、住宅档次分层、矿区居民和村民的购买能力、社区教育环境、家居环境、文化氛围、交通条件、治安问题等予以重点考虑,保障宜居社区的切实宜居。

首先,宜居社区的建设应有利、有理。宜居社区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购买社区村民对象进行地域和片区的划分,综合考虑各矿区村落行政、各村落所在镇行政和社区治理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切实满足宜居社区治理顺利实施的行政保障。其次,结合搬入居民的原有生活环境和居民现实素质,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引导和再次教育,从方式、方法、内容、人群、效果和目的等入手促进宜居生活环境的建成。再者,社区对居民子女的教育建设不容忽视。满足居民对子女良好教育的需求是一个宜居社区最基本的建设内容之一,学生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以及课外辅导教育不可或缺,社区应结合政府,建立相应齐全合理的教育机构和体制。

[1] 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EB/OL].2013-07-12.http://news.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宜居矿区居民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石器时代的居民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