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探析*

2013-08-15陈勇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类信息化环境

陈勇军

(南京艺术学院 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210013)

近五年来,互联网进入井喷式的高速发展阶段。从Web2.0开始到现在,以新媒体为主导的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带宽大大提升、新媒体技术更新迅速、移动设备及计算机换代频繁、Web服务创新不断,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正朝向新媒体传播时代迈进。

新媒体这一名词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同有“媒体”二字,但媒体的含义有极大的区别。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67年,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撰写的一份商品开发计划。时至今日,当下的新媒体与当时的新媒体的涵义已大相径庭。如今,新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与观点的媒介,它还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完成电子商务的平台、存储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尽管新媒体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蔓延着,然而一部分艺术类高校的决策者囿于学术领域等原因至今都无法理解和认清新媒体是什么。他们对新媒体只有自发的、感性的、少量的、被动的认识,他们认为新媒体就是全媒体,以为让传统放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内容上了网、上了手机就是实现了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把相关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抛在了后面。

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到底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是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1.新的传播媒介与平台

近几年,围绕互联网出现了一大批新的革命性的设备和平台,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电子交互设备等。这些设备和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体验。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更便捷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上获取信息,而不是仅仅坐在电脑前。人们希望能够在任何地点都能快速浏览到有价值的信息或服务。

这些新的传播媒介与平台改变了数字出版的范畴,也拓宽了信息化建设载体的范畴。未来还有可能出现的穿戴式的新媒体设备、混合通道的人机交互设备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采用的新传播媒介与平台。

2.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移动设备的发展革新了信息化服务用户获取校园信息的手段和习惯。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设备成为校内师生的常用平台。较之以往的电脑、笔记本,这类新媒体设备机动性更高,操作更便捷,受到用户的广泛推崇。受到这些设备的影响,以往以一个个信息系统和网站来传达信息的信息化建设形式逐渐不能满足需要,转而向跨平台、移动应用的方向发展。

伴随新媒体环境的发展,硬件、设备层面在不断革新,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对于文本、图片、图形、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LBS、WebGL、HTML5、CSS3、AJAX 都作为新媒体环境的伴生技术被频繁利用并不断发展。

3.新的传播内容

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典型的整合信息、生产信息的痕迹。也就是说,信息化建设的许多信息是由专门的人员、组织来负责生产、整理、整合。这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面临建设完成后可用度不高,或者建设完成后收效甚微的现象。

新媒体环境带来信息传播内容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变化是由过去专门的人生产组织信息,变成全民参与的网众信息,正如《Online》杂志给新媒体下的定义:由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SNS(社会化网络服务)就是典型的网众信息发生、传播的范例,诸如微博、人人网的网络服务,在这个平台上既传播传统有价值信息,同时所有参与的网民自己也在生产、传播信息。每个人在这种平台上都是自媒体,都有生产、加工、传播信息的能力。

4.新的传播通道

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属于同心圆传播,它是单向的、不可控的。而新媒体传播是打破传播界限的、基于人和人的关系进行的传播。信息化建设不能再有大锅饭式的建设,不能在不考虑使用者的前提下包办。新媒体环境的信息平台应该基于人、基于人的关系、基于信息、基于传播。

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对现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提出巨大挑战。例如校园新闻类信息的建设,报纸越来越弱势,而网络越来越强势。然而如果用报纸新闻的传播特性去组织网络新闻,那就完全脱离了用户。这样的新闻是拖沓的、繁冗的、滞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报纸新闻的组织,面临报纸的生产周期、报纸的版面风格、报纸弱多媒体性的诸多特点。因此在组织报纸新闻的时候,对文字的掌握和驾驭是第一要义。然而对于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来说,浏览者更习惯无缝的信息传播,更喜欢多媒体形式的信息展示、更喜欢平民化的叙述。

二、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传统媒体信息数字化呈现

在过去的10多年中,高校内部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信息,都被大量的数字化,并被管理者作为信息化的首要任务。由此建成了许多的信息系统和网站,从一定程度上为信息化打造了基础信息的基石。

艺术类高校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将纸媒数字化,还面临将各类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信息化,音视频多媒体资源的建设更是艺术类高校的特色,许多艺术类高校都或多或少建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多媒体资源库,如门户网站、各类特色网站、公共新闻网站、图书馆、美术馆网站等,然而这些信息资源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2)应用信息系统成效显著

高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也是信息化的重要尝试。应用系统建设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业务来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它主要达成提高原有基础效率、信息整合使用的目的。例如图书馆藏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很多艺术类高校也纷纷建成一些已经在使用的应用信息系统,为师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服务。

2.艺术类高校信息化与新媒体环境不相适应的表现

(1)信息化跨平台性弱、覆盖面小

目前各艺术类高校的大部分信息化建设还局限于计算机办公和处理事务。大部分公共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都无法适应新的媒体设备,也无法与新的社交性的媒体网络相对接。

艺术类高校的信息化不仅仅服务于较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教职工,还要服务于大量的学生。而学生并不是整天都会待在电脑旁边,他希望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校内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后面几天的课程安排、分享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並查看好朋友的动态等等。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可能他们还想看看学校里近期的艺术活动的预告或者不同专业的精彩的作品。这类信息的呈现通常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來表现。

如果艺术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不考虑新媒体环境、不考虑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习惯,那就不可能有实质上的进步。脱离信息应用环境和服务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信息化技术解决方案较落后

艺术类高校已建成的信息化成果,大多选用的是2005年之前的技术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多媒体资源建设的技术解决方案没有跟上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流行的解决方案,这成为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适应跨平台、移动应用、社交传播等不可逾越的技术瓶颈。

高校信息化如果脱离了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技术解决方案,那么,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建成的却是远不能满足这些传播平台和设备的信息资源,结果事倍而功半。例如,视频格式的问题,如果视频资源的建设还依照过去的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那就不能满足移动设备的点播与直播,目前主流移动设备的视频支持格式一般为mp4,而过去通常使用的是wmv、flv的格式,在考量过实际应用环境以后,视频资源建设必然要能够兼容新的标准。

(3)信息化内容建设局限于传统信息的数字化

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把传统信息资源加以充分整合、利用与开发,仅仅采用传统的组织、生产、发布的信息生产模式,仅仅完成传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利用网众信息,那建成的信息化就是僵化的、呆板的、没有生命力的。网民既是浏览者也是参与者,把他们都纳入到整个信息化中来,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是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百度词条这类都是最典型的平民化知识库,它并不由某个具体的组织或人员来维护内容,而是所有的网民均可以作为知识的贡献者,共建共用。

(4)信息传播方式仍仅局限于大众传播阶段

现有艺术类高校的许多信息化应用尤其是公共信息的建设模式还是Web1.0模式,从传播的角度上来说,这其实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并没有根本上的差异,只是多了一种网络媒体的发布平台而已。然而,目前社交网络、微博、移动应用的兴起,带来了全新的Web2.0甚至超越Web2.0的人际传播模式,这种新模式改变了现有的网络信息的传播轨迹,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一路径的问题,一种跨越单向流动的非线性复合式的传播模式初露端倪。

高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站建设尤其要深刻考量新媒体的这种新传播模式,把传统媒体的信息照抄照搬到互联网上的行为不是信息化,只是数字化,从本质上说这是人机行为,不是信息传播行为,这是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相脱节的。

三、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措施

1.从信息上网到网络信息环境的搭建

新媒体传播时代之前,艺术类高校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工作,这其中尤为多的是传统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新媒体环境带来的用户习惯、信息需求、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平台的变化,使得艺术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从信息上网到网络信息环境的搭建上来,这需要搭建符合用户习惯、适应新媒体规律的信息化环境。如果还仅仅进行数字化的工作,无疑是闭门造车,那就是单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只有搭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生态圈,让信息良性传播、衍生,才是未来艺术类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从应用信息系统的尝试到基于业务和任务的多平台多手段的信息整合应用

过去的10多年来,艺术类高校先后建成了许多正在应用的业务系统,但这些业务系统一般以各自的业务工作为中心,各自为政,标准零乱,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而且考虑到业务协同和业务系统间数据共享的应用系统少之又少,再加上没有统一的信息化部门来引导,导致各个现行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的应用系统已经跟不上新媒体环境的发展步伐,例如许多浏览器技术远远落后于当前平均浏览器技术层次,而且几乎没有多少现有的应用系统支持新媒体的设备。因此,未来的艺术类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要朝向基于业务和任务的多平台多手段的信息整合应用。

四、总结

艺术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比其他综合类高校更加艰难一些。无论是信息化的人文环境还是技术环境或是硬件环境,都相对要略微滞后于综合类高校,更远远滞后于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整体水平。然而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用户群,却和其他综合类高校的用户群没有太大差别,越来越多的90后都是信息时代中成长起来的,进入大学之前就受到互联网的不同程度的洗礼,对于新媒体环境有直观感性的一些认识,对新媒体设备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艺术类高校的教职工也面临年轻化的问题。种种这些,都促使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不把新媒体环境提到重要的考量位置。

因此,进一步深化校内外的信息化交流,加强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改革传统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的行政办法,引入市场、用户、服务的理念,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把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网络传播研究,2008(6).

[2]潘廖祥.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

[3]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J].新闻爱好者,2009(10).

[4]熊澄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6/10/content 910340.htm.

猜你喜欢

艺术类信息化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