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梁智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山区全市信息化

梁智

(信宜市教育局,广东 信宜 5253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领域中的观念、手段、方法和模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影响。尽管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缺少保障体系,信息化发展机制不完善等。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山区教育,往往面临着资金欠缺导致教学设备配置困难;学校布局分散导致资金投入效果不明显;师资水平不高导致培训任务重;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全面实施现代化教学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阻碍。近10年来,信宜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确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充分发挥教育装备部门“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监督”等职能,着力破解山区教育现代化难题,为全市中小学规范实验室建设、加强图书馆(室)管理、配备电教仪器设备、指导开展电教科研、参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下面,就我市积极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作探讨。

一、规划先行,分层推进

抓好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稳步有序推进信息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建设项目,必须始终注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循序渐进,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为此,我们在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引下,结合信宜山区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分层实施、分类推进,力求坚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先行,坚持选点示范和面上推开相结合,确保规范有序,持续发展。

1.抓规划

我市根据教育发展形势要求,早在2003年就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2006年,结合贯彻《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4-2020年)》(粤发[2004]13号),出台了“十一五”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编印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指引。2007年,就全市教育装备工作进行规划部署。2010年,就全面推进“校讯通”工程暨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进行规划部署。2012年,结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就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发展任务、队伍建设、技术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2.分层推进

信息化设备、资金非常有限,我们不搞全面同步铺开,而是分层推进,主要是通过抓好教育城学校、市区学校、上等级学校、中心学校等几类学校作示范,通过辐射和带动全市学校逐步推进。在这过程中,注意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近十年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教育装备建设。目前,全市建设有独立的科学楼、实验楼共65幢,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理、化、生、科学等学科实验室700多间,仪器室、准备室、图书室等1200多间;全市装备了高中、初中、和部分中心小学计算机室147间,教学办公用电脑已达14800台(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得到迅猛发展和推广,全市学校累计达1360台(套),一种新型的电教设备——智能液晶交互式一体机,也在我市部分中小学安装使用。

二、加强山区教师培训,大面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能否使大批的山区农村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推动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推进山区教育信息化中,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着两大认识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两个问题。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操作,更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只有极少数。为此,我们把山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信息化教育队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1.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

我市建立市、镇、校三级培训基地,配置专职培训人员,市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基地,乡镇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培训基地,学校中心计算机电脑室为培训基地,形成了市、镇、校三级培训体系。

2.抓好分层培训

首先是加强专业队伍培训。特别注重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队伍的培训,以充实专业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同时,我市挑选一部分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组成开发小组参与项目开发,并选派多人参加了全国、省市级信息化建设专家培训。要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不但有管理、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指导其他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开展骨干培训。为解决专业教师欠缺等问题,我们还抽调了部份骨干,开设软件制作、资源应用、网络维护骨干培训班等专题培训,以解决学校在日常使用、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再次是推进教师全员培训。把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近几年来,全市共举办了50多期大小规模的培训班,对全市260多名部分中小学校长、主任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80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以及3000多名普通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等。通过培训,我市近一半的山区教师能够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和教学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具备网络学习能力。

3.加强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

充分发挥电教部门和教研部门的优势,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在交流、研讨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电教部门还就加强信息化规范管理制订了指引。

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坚持均衡普及和创新示范两手抓,以创新促示范,以示范促均衡,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具体操作上,注重充分发挥“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这是助推山区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推动山区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1.着力打造“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通过加强装备建设、队伍培训、开展科研等办法,已打造了信宜中学、信宜二中、教育城小学、实验学校、信宜一中、华侨中学、西江中学和教育城初中等8所“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其中,教育城小学成为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这些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活跃,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项目不断增加。

2.发挥先进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学校

近年来,这些实验学校积极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应用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效,向国家、省、市申报立项了一批科研课题,一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获省级和茂名市的奖励。如教育城小学2007年参与省教厅提倡的“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的主题活动中,全市师生掀起了建网站、做主页、开博客的热潮,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市教育部门利用这些学校作为基地,及时组织全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学习,在全市各层面广泛推开,带动全市教师信息化能力快速提高,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特别是有效提高了山区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创新的能力。

3.坚持软硬件同抓

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硬件必须通过软件来体现它的价值,否则就成为一种“摆设”。我们在推进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坚持软硬件同抓,特别是注重加强软件建设,解决“有车无货”问题。近年来,全市学校特别是这批实验学校积极开展课件设计等竞赛活动,还向省、市输送了一批优质资源课例。全市基本建成了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资源库),这批学校还建有本地化、校本化的原创资源、特色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的转变。

四、开展送资源下乡,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的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促进山区学校教育质量层面的均衡发展,我们探索积极发挥市区学校的资源优势,将名优资源主动送下乡。包括:

1.推进“校校通”工程,为资源下乡铺路

我们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学校加快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校校通”工程暨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的通知》,全市学校掀起了接网热潮,成效显著,目前,全市98%的学校已通过光纤或宽带接入茂名市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了“校校通”资源共享,为实现优质资源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调整教育网络资费,节约成本

我市印发了《关于全面启用“数字校园”及调整教育网络资费的通知》,将全市所有接网的学校整体接入了茂名教育城域网,统一使用茂名教育城域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日常办公。同时对全市学校接入网络的资费进行了下调(如:乡镇面上小学宽带2M,50元/月),让全市学校享受到了快速、高效、实惠的互联网络。

3.配置山区学校的多媒体及网络平台应用终端,确保资源得以有效应用

在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为做好教育资源下乡的重要配套设施和创建教育强镇的需要,2011年至2012年底,共投入了1160多万元,对全市150多所山区学校实施了带补助装备多媒体电教平台班班通和光纤宽带校校通,进一步提升了山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4.录制名师资源,将名优资源以网络传送下乡

为确保城乡教育资源共享,2012年6月,在省和茂名市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在信宜中学、实验学校和教育城小学分别建成了三个“优质教育资源制作基地”,这些基地承担起我市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优质课例的录制任务(目前已录制优质课例80多节),我市组织力量将名师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汇集起来,向我市所有山区师生进行网上共享或光盘输送。同时我们也将有关名优资源上送到省、市资源库,向全省共享。

5.举办网络远程互动教研

偏远的山区学校,若要到市区听一节公开课,往往要坐2个多小时的车,为了解决山区学校的远程教研问题,我们举办名优课例现场直播,在各农村中小学设置接收点进行现场收看和互动教研,为教师的教学观摩和教研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以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让山区的中小学师生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高效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的应用使山区教师安教,学生乐学,有效地推进了我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信宜创建教育强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小结

山区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遇到极好的发展机遇,大有可为。必须审时度势,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坚持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准确把握山区学校在实现信息化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同时,以创建教育强市为契机,建立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的政策措施;坚持实用、节约、适度超前原则,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深化教育技术培训与应用,推进光纤“校校通”工程;推进“粤教云”行动计划、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城乡信息化教学协调发展;促使教育信息化向“机制健全,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猜你喜欢

山区全市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