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的信息搜索与分析学习(S-ISAL)研究*
2013-08-15谢泉峰
谢泉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S-ISAL教学法及其诞生过程
S-ISAL,英文全称为Space-based 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Learning,即“基于空间的信息搜索与分析学习”,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ISAS教学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来自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的ISAS(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 Skills)课程重视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的培养不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展开。它将信息搜集与分析技能服务于课程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整体要求设计教学单元,通过分组、选题、分工、探究、整合、结论、呈现、分享等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程内容,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传统的ISAS成为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学法。
自2007年以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所有课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尤其是2010年,学院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作为主要教学平台之后,教师们从传统的ISAS教学中抽取核心要素,移植到空间,使它成为一种与空间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通过依托网络云空间平台,实现师生多种信息的跨时空互动交流,教师将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围绕学生学习成果这一核心,全方位培养学生在信息搜索、分析表达、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课程相关单元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2013年1月23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职业教育讨论班围绕 “ISAS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网络云空间进行的信息搜索与分析学习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确定其正式名称为“基于空间的信息搜索与分析学习”,英文简称“SISAL”。[2]S-ISAL教学法正式诞生。
S-ISAL教学法,是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学习者为中心,以信息搜集分析为基本手段,以交流互动为基本方式,以引导探究为基本表现,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ISAS的差异主要在两个方面:
(1)印度的ISAS课程在NIIT是作为一门基础课出现的,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搜索与分析技能,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善于表达”。NIIT通过开设这门课程,要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例如杂志、报纸、业界、互联网;理解所获得的信息;对信息的过滤;分析信息,形成最终结论;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文件制作与演示;提高英语翻译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答辩技巧。[3]而S-ISAL则主要是作为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出现,它的主要目标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选题、分工、探究、整合、结论、呈现、分享等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相关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ISAS课程考核与评价主要集中在最后的作业现场展示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搜索进度、演讲、幻灯片、文档、提问与问答等进行评判,以此判断学生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的掌握程度。而S-ISAL则有力地依托网络云空间平台,将整个学习过程与空间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选题与分工,还是分享与反馈,教师依托空间进行引导,学生依托空间进行探究,教师在空间展示教案,学生在空间展示学案,整个教与学的全过程都在空间中展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评价在空间中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与分析能力,更侧重于提高学生在信息搜索与分析过程中深度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S-ISAL教学法的适用边界
S-ISAL教学法作为网络空间教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必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未来课程教学中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亦有其相应的适用边界范围。
首先,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在硬件方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必须有网络学习空间。SISAL教学过程是依托网络云空间平台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相应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出来,才能方便师生交流与互动。如果没有网络学习空间,交流与互动仍然采用过去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实时指导,考核评价的重心仍然会落到最后的作业现场展示环节,其教学过程只能是传统的。②必须提供资源可进行信息搜索。S-ISAL教学的基本手段仍然是信息搜索与分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信息搜集、甄别、筛选、过滤、提炼、归纳等工作,学生在掌握资源搜索技巧之后,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可供其进行信息搜索,例如学校要提供各种软硬件设施,除图书馆的藏书之外,还要有大量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不断扩大搜索范围,才能完成教学单元任务。④最好能够提供带有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此项并非必须条件,但在现场呈现环节中,学生如能在有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内现场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这样的空间呈现与分享能够使评价过程更加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S-ISAL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既可应用于基础理论类课程,也可应用于实践操作类课程,特别适用于信息量大、内容比较丰富、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课程,或者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例如创意和创新较多的边缘学科的课程,因为这类课程更便于进行选题和探究式学习。此外,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一类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可运用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师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单元模块,其评价标准则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标准而有所差异。由于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方面要求较高,在使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前,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框架进行整体设计,合理选择SISAL教学单元,例如实习实训前的准备等模块,通过科学的设计来体现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如能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S-ISAL与其它的教学法配合使用,相互取长补短,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鉴于运用S-ISAL教学法耗时较长,在同一学期、同一门课程、同一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大量重复使用,可以用大作业的方式安排教学任务。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可以考虑取消期中或期末考试,以学生在S-ISAL学习中的评价作为判定学科成绩的主要依据。
再次,在S-ISAL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引导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并不直接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也不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采用搜索与分析的手段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听取来自教师、同学和其它空间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自主进行探究,加深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对核心技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不同,S-ISAL教学法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空间云平台作为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从而保留了教学的全过程记录。网络的实时性特征,也使跨越时空的即时沟通、更广泛的参与成为可能,交流互动在空间中留下的痕迹,令整个学习过程具有了良好的可监控性。正因为如此,它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更能够有效提高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
最后,S-ISAL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都要掌握网络云空间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和遵守有关信息安全、信息传播与使用、网络伦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除此之外,教师要能够找到S-ISAL嵌入课程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基本路径,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能够将课程基本知识体系解释清楚明白,对该知识体系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把握,还必须对该课程研究的前沿问题有所了解,才能在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的过程中,使研究主题的选择既有利于基本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又有利于出创新成果。而学生则除了必须具有空间操作、信息搜索与分析、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文档处理等基础能力之外,还需要对所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信息搜索与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成功转化为实践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创新解决课程研究中的问题。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满足了以上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S-ISAL教学法才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
三、S-ISAL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与ISAS的具体实现仅仅分为四个阶段不同,利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环节:[3]
1.选题与分工
在选题与分工中,主要完成分组、选题、分工三项内容。
首先是分组。①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分组的时机可以有所差异,例如对于存在多个选题范围的课程,学生若只需选择其中一项主题完成即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而无需完成课程中的所有主题,那么可以在教师先确定选题范围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组,各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主题。对于一些课程研究项目,若单个学生能够完成信息搜索与分析等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不进行分组和分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确定选题及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即可。学生以自愿原则初拟分组名单,每组人数一般在5人左右,教师则根据需要,可以在初拟名单时按学生的组织能力、专业素质、文稿制作等情况进行调配,最终确定每一组成员构成。再由各组选定组长,将名单报予教师。
其次是选题。与NIIT的ISAS课程主要由授课讲师根据总部下发的IT-DIGEST要求学生5人一组完成其中一个ISAS项目不同,S-ISAL的选题过程是在互动交流中确定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单元学习目标需要,限定选题范围,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组员在该范围内初拟研究主题,讨论在空间群组中进行,教师在群组中对各组初拟的研究主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共同确立各组研究主题。一个好的S-ISAL的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前沿性和探索性,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学习目标。正因为如此,选题设计体现了教师课程设计的水平。
分工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各组学生内部商量确定每位组员的具体任务。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研究任务的分配,组长根据研究主题需要,与组员进行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即“学案”),并细分研究细节,布置各位组员在信息搜索等方面的具体任务。二是现场呈现的分工,即在最后的答辩阶段,由各位组员分别介绍研究过程及结论,它包括确定主题、分工介绍、资料搜集、整理归纳、项目总结等。由于该过程同样在空间群组中进行,教师在了解各组的详细研究方案后,可以提出个人意见供各组分工时参考。
2.搜索与分析
在搜索与分析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团队协作,利用网络及其它各种手段来获取不同信息,并将各自搜集的信息存放于个人学习空间相应栏目中。各组组员通过在线讨论,对本组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过滤、提炼、归纳等,寻找有效信息,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引发问题的深层原因、解决办法等。
与NIIT的ISAS课程中搜索与分析过程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不同,在S-ISAL教学法中,教师依托空间指导学生的搜索与分析全过程,例如提供一些重要资源的超链接、参与学生的在线讨论、帮助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作出判断、启发学生关于调查的方法与思路等等。组长则组织本组组员按照商定的研究方案,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空间交流讨论,将分析不断推向深入。由于整个搜索与分析过程均在空间中呈现,不仅教师和学生,空间其它居民也可以对整个过程做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内容也可以被小组成员有选择地吸收。这样,S-ISAL教学法中的分析就不仅仅只局限于针对小组成员搜索得来的信息本身,他人在空间中给出的各类指导和评价信息也成为了小组成员分析的对象。
3.整合与结论
经过信息的搜索与分析以后,各小组成员围绕本小组研究主题整合有效信息,理顺关系,得出结论。
S-ISAL教学法中的整合与结论均依托空间群组进行。每个小组在课程空间群组中建立一个研究主题分析讨论楼,将重要信息于楼内汇总。小组学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探索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经过多次比较、验证,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信息的搜索与分析,不仅学到了课程教学单元的知识,深度理解了其内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研究主题分析讨论楼同时也是一个保存研究全过程记录的资料库,小组成员可以从本楼中再现研究过程,方便下一步在现场呈现环节中展示重要的资料信息。
4.呈现与评价
S-ISAL教学法中的呈现分为空间呈现和现场呈现两个部分。
空间呈现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也就是说,从最初的选题与分工开始,教学的全过程都要在空间展现出来。它大致包括研究主题的讨论确定过程、学案的制订过程及具体的分工、调研及讨论互动的图片视频、现场演示文字稿、现场呈现的汇报材料等。
在空间呈现中,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内容是现场呈现的汇报材料。为了提高现场呈现效果,在形成研究结论以后,每个小组要对空间中留存的本组主题研究的全过程信息进行整理,选择需要现场汇报时在空间呈现的内容。
为避免出现组员之间的“搭便车”现象,汇报材料应该分开完成 (即前面分工的第二部分现场呈现的分工),小组学生分别就确定主题、分工介绍、资料搜集、整理归纳、项目总结等内容,以图片、视频、PPT等方式呈现S-ISAL学习的全过程。例如:负责汇报“确定主题”部分的学生必须阐明确定主题的全过程、确立该项主题的主要原因、主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等;负责汇报“分工介绍”部分的学生必须介绍学案的制订过程、具体研究步骤安排、小组成员及个性特征、具体分工情况及完成情况等;负责汇报“资料搜集”部分的学生必须阐明此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理由、搜集资料的思路及过程等;负责汇报“整理归纳”部分的学生必须介绍资料的整理与讨论过程、分析与归纳过程、答案的探究过程等;负责汇报“项目总结”的学生必须介绍该项研究得出的结论、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创新点、过程反思与自我评价等。藉此,每位组员各自完成自己的现场呈现汇报材料,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嵌入PPT中,以ISPRING转换成SWF格式文件,在个人学习空间相应栏目中利用FLASH播放,或者通过其它方法集中展示自己需要重点介绍的相关信息。组长除完成以上这些任务外,还需在自己个人学习空间中运用超链接或其它嵌入技术汇总本组组员的现场呈现汇报材料,以便于在现场呈现时进行空间展示。
空间呈现不仅仅是学生在空间中学习过程的呈现,由于教师全程参与了指导,也可以将自己指导学生学习的资料收集整理,在自己的教学空间呈现出来,作为教其他学生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空间呈现是S-ISAL特有的内容,传统的ISAS教学并不存在此项内容。
现场呈现是指在课堂上,小组全体成员上台,按照确定主题、分工介绍、资料搜集、整理归纳、项目总结等分工,就本小组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现场讲解,教师提问和作出点评。讲解时间可由教师确定,一般限定在30分钟以内。
现场呈现可以伴随着答辩与录像一并进行。答辩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也可以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录像主要采用视频录制设备录入现场视频,简单的亦可采用手机录入,经剪辑加工后发上空间即可为师生共享。
S-ISAL教学法中的评价与传统的ISAS教学并不相同,与印度NIIT的ISAS课程评价更是迥异。印度NIIT的ISAS课程评价主要根据信息搜索进度、演讲、幻灯片、文档、提问与问题等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3]自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将ISAS变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主题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探究学习结果就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对问题有了最佳解决方案,或问题得到完美解决,是评价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了教师(专家)点评、学生互评、小组自评各自分配不同权重计算综合评分。采用空间云平台进行教学以后,由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空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学习成效,故而能够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其重心已不再完全置于尾端的现场呈现环节,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也可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分配一定的权重,从而将评价过程贯穿学习始终。此外,除教师(专家)和学生评价之外,还可以将空间其他居民的留言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有关的评价给分情况亦可以在空间相应栏目中展示,以确保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公平与公正。这样,在评价环节,做出评价的并不一定来自上本门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来自空间其他居民,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本身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接受所有空间居民的再评价。
5.分享与反馈
分享和反馈不仅贯穿教学全过程,还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这里的分享和反馈都兼指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两个方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步都在空间中呈现,不仅是老师和学生,所有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到此次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反馈各方面的意见供小组成员参考。
此外,在现场呈现与评价完成以后,大家还可以在空间中分享本次教学活动的成果。无论是否参加了该项目的探究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中设立专门栏目,收集其中一些优秀的学习案例,汇编成相应材料,作为日后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料来源与参考,令优质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持续的反馈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师及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持续地反思教学全过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撰写总结与体会在空间中发表,与众人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思考不足,寻找新的探索方向和思路,它便成为了下一阶段创新的源泉。
四、S-ISAL教学法产生的影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自采用S-ISAL进行教学以来,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周铁农副委员长、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等先后来校考察,第十二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现场考察会亦选择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上,应用外语学院杨帅老师以S-ISAL教学法(当时还未有此名称)进行《导游景点讲解》的教学设计,获得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组)一等奖;2012年11月23日,社会管理学院谢泉峰老师接受湖南教育电视台采访,其运用SISAL进行教学的部分现场呈现过程亦在当日晚间新闻中播放。
S-ISAL教学法自一开始便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开创这一教学方法以后,湖南地区部分高校亦逐渐开始学习和推广。2013年1月23日、1月31日、3月6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职业教育讨论班接连三次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认为它:提高了师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提高了师生表达和文档处理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协调和指导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主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其正式名称、适用边界、核心要素、实施细节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规范,从而使其成为一种能够推广的教学方法。
S-ISAL教学法的出现,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运用网络仅仅是作为课堂现场教学辅助教学手段的尴尬境地,它将网络空间云平台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平台开展教学工作,适应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是空间教学实践的一个重大革新,是传统教学迈向未来网络空间教学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可以预见,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采用SISAL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将可能成为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并最终成为广大教师未来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1]刘洪宇.基于ISAS课程学习模式移植的S-ISAL教学方法创建及推广价值[EB/OL].世界大学城,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4208373,2013-01-25.
[2]教科院博士后工作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讨论班首期讨论纪要[EB/OL].世界大学城,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4223609,2013-01-29.
[3]李洛,古凌岚.一门提高“关键能力”的特色课程——对印度NIIT的ISAS课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6(12):28-29.
[4]刘显泽.论S-ISAL教学法 [R].长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