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探析

2013-08-15周海燕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情境大学生

周海燕

(中原工学院 机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学生的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指导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改革,从而使就业指导课真正发挥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

1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就业指导课程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必修课程,但部分高校并没有对就业指导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表现为: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授课对象只针对毕业生,时间多集中在学生临近毕业阶段进行,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从大一到大四进行系统教学,更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到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中。就业指导课程名义上的重要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次要,使其成为许多高校的“附属课”[1]。

1.2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性太强,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教师在组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没有统一的主题或专题,讲课内容陈旧,与时代、社会脱节,大多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降低工作的期望值。最后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2],缺乏可操作性。

1.3 就业指导课程授课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大多以理论授课的形式完成,缺少择业和就业面试的模拟,无法起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的片面、模糊加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单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厌倦这门课。

1.4 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偏低,成为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主要是就业工作人员、团委或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者、辅导员等,他们虽然熟悉学生情况,但专业化程度较低,而就业指导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很强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就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指导。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探析

2.1 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制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时,要充分考虑到就业指导课对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级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具体表现为:大学一年级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目标指导,要使学生认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的特点,规划4年的大学生活,确立职业理想和学习目标。在大二、大三阶段则侧重于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素质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素质,打下坚实的择业基础。大四阶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加实习,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社会需求状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技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3]。

2.2 充实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针对当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这一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实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让就业指导课程真正给学生以有用、有效的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要打破原有笼统的强调就业难、难就业的模式,要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有的放矢的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指导。除强调传统的择业指导这一内容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职业道德理念指导等。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还要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大学生成功迈出校园的第一步,为以后事业成功做好铺垫。

2.3 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

针对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环节单一的问题,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以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吸引力,让就业指导课程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2.3.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主体的力量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这个情境之中,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地启发下进行有效学习。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情境、问题情境、艺术情境、模拟真实场景情境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2 以实际案例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抽象而空洞,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知名企业成功就业的案例、在与学校联系的用人单位成功就业的案例、往届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案例等多方面的案例现身说法,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3.3 采用实践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就业指导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以积极的心态面向社会。所以,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增设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参观实习,学生可以在实习中获得对自己目标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的深入了解,并从中获取一些工作经验[4]。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其提供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结构、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良好平台。第三,鼓励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大赛,组织创业兴趣小组、打造创业团队等方式,倡导大学生以自身智慧和多种多样的创业方式投入社会,实现全方位就业[4]。

2.4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5]。

其一,由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作为专职教师任课,这些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知识水平,能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的职业发展规划[6]。同时,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能够指导学生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接轨。

其二,为确保这门课程的政策性、时效性与及时性,还要对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专业素质。一方面,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中去,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相关需求信息及信息的动态变化,对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较为准确的评判,然后再提供给学生。另一方面,以学校的名义将企业的人才请进来,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通过与企业沟通交流提升经验。

其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听课督导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抽查听课,并结合学生评教及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并辅以奖惩制度,实行淘汰制度。

总之,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探索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与时俱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施纪华.从就业指导到职业指导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69-71.

[2]张建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探索[J].攀登,2007(6):173 -175.

[3]冯铁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0-102.

[4]陈宇光,温贻芳,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2-64.

[5]王保义.中西方大学生生涯辅导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7(9):57-60.

[6]许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79-8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情境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