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情境指导中的现象剖析
2013-08-15赵玉艳
◆赵玉艳
(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幼儿园)
角色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游戏之一,它能满足孩子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求。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可以自己控制游戏内容和情境,是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孩子通过独立活动或与同伴的互动活动,把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交流、学会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孩子运用语言发起游戏、形成游戏情境、完成角色扮演,并从中获得游戏的乐趣。
一、“花纸”事件
1.事件的发生
“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爸爸”“妈妈”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进行“炒菜”“做饭”“带娃娃”的环境。你看,扎着两只小辫的新新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快来尝尝我做的菜,这黄的是韭菜,红的是肉丝,白的是豆腐丝,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忽然“爸爸”觉察出这些菜丝是他刚从“花店”带回的“小花”剪成的,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小花,赔给我……”王子、霏霏几个见状,也说要告诉老师,新新见势吓得哇哇大哭,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新新,边与围过来的孩子讨论:“花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花纸”“象这样的花纸还有其他东西,老师没有摆在你活动的区域,可是你做游戏时又需要它们,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孩子理解了新新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可以谅解,由此也推出了“百宝箱”的设置,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
2.分析与启示
孩子园里创设游戏的环境,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孩子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离开教师的“指挥棒”,让孩子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孩子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应该说新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而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新新剪坏了“花店”里的彩纸,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新新的行列,而让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新新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反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呢?
“花纸事件”使我意识到,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发展游戏情节,孩子必须有选择材料的自由,才能在操作中发挥出主动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理解孩子的游戏需要,精简不必要的活动常规,特别要废除那些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而用来约束孩子行为的所谓规则。在这起事件中,如果不是“常规”要求孩子不能随意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也就不会有指责新新“破坏”行为停止游戏的现象,或许孩子也不会顾忌这样那样的规则,而压抑自己的活动。那么游戏中类似新新的创新行为就能大量涌现出来,孩子游戏也就更精彩更生动。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孩子,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反映,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孩子的违规行为,及时理解孩子的意图和需要,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二、神奇的糖果铺
1.事件的发生
前两天,我把游戏材料进行了整理,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这一天,涵涵第一个冲进了“小超市”,在超市中发现了许多的糖果盒。他被吸引了,蹲在糖果盒前面“研究”了老半天,然后不解地问:“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样子的糖果盒呢?而且都很漂亮,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花轿样子的,还有的就像一幢小房子?这么多的糖果盒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向涵涵反问道:“你准备做什么呢?”“我要把这些漂亮的糖果盒搭成一间漂亮糖果屋,让客人一进入超市就能知道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那你准备怎么做呢?”我继续问他。涵涵说:“我就用心形的糖果盒做房子的基础,用小房子一样的糖果盒做墙壁,最后,我再用花轿一样的糖果盒做屋顶。”浩浩边说边做,没过多久,一幢漂亮的糖果屋就完成了。糖果屋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其余的小朋友也被这间糖果屋吸引了,纷纷都说:“哇,好漂亮的糖果铺!”
2.分析与启示
小朋友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涵涵很会动脑筋。在今后的游戏活动前,可以经常开展让孩子讨论,自己动脑筋制作游戏材料,这样既让孩子开动了脑筋,开发了思维;又让我们省去了制作材料的时间,真正符合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应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在角色游戏中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孩子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激发他们的探索。对于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孩子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材料变变变
1.事件的发生
操作区里大卫和同伴用黄泥和小棒、花纸制作了“蛋糕”以后,玩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游戏;钓鱼区里安安把“钓鱼”游戏里的磁性“小鱼”搁在桌上,到餐厅里加工“糖醋小鱼”……
2.分析与启示
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不是游离了知识性区域的活动目标,就是看到孩子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而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就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却不知孩子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很少再会有孩子继续坚持下去,粗心的老师也就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孩子。其实孩子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孩子的游戏场所,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顺应孩子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孩子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事实上孩子游离其他区域的活动目标,也是生活经验的反映,孩子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孩子能够自觉地以物代物,展开联想角色游戏的情节便会有所发展,这样就使孩子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动变得频繁,就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游戏活动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深入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需求,协调孩子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