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功能和文化定位的思考

2013-08-15季炯

中小学电教 2013年11期
关键词:人本校园交流

☆季炯

(海州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02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校通工程”的有序实施,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建设了校园网,各省都成立了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在网络建设中,学校对校园网络教育功能主要集中在优化学校管理,却忽视了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引导作用。

二、网络背景下网络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定位

1.网络发展引发文化变革,网络文化改进教育形态

互联网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联网、信息快速传递和全球资源共享这么简单,它除了改变着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之外,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从哲学层面来看,物质基础、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网络文化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因为开放,所以具有全球性,不分国界、性别、年龄、地位,这是以往文化所不具有的特性。在这个大背景下,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丰富并改变着教育形态。任何把网络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的做法,既不明智也不现实。比尔盖茨说:“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有超前性,面向未来的教育活动并不简单是传统教育活动披上网络的外套,而是从内涵到形式都将产生脱胎换骨的变革,是文化的嬗变和变革,对未来的人来言,网络不仅是工具,还是生活方式。网络打破了以往教育的有序性,作为学生可以在—定限度内自行调整学习时间,如果有能力,可以在—学期学完好几年的课程,也可以按兴趣自行调整学习内容;不同阶层有可能通过网络享受同样高质的课程。与其说网络带来了梦想,不如说带来了实现梦想的路径,带来自由选择教育的机会。教育将走出—刀切的局面,真正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教育形式即组织方式也变得丰富、自由,更具合理性。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当然,网络教育也带来不少新老问题,如:打游戏上瘾,过多上网影响视力及健康,过多上网造成人际关系冷漠,团结协作精神缺失;网络上始终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这需要我们抓紧时间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2.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育环境模式变革

传统中小学教育环境主要是家庭、社会、学校。幼儿期以家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对性格、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小学至大学阶段,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影响逐渐减小,社会教育的影响逐渐变大。

网络出现后,网络成为教育环境的新要素,孩子面对的教育环境更为复杂。网络教育其实就是社会教育的—部分,但由于其开放的特点,包含的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社会教育。幼儿期仍以家庭教育为主,上学之后,由于网络的影响,相当于社会教育过早过量对学生产生影响,呈现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主导的局面。由于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而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学生缺少分辩能力,从而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由于网络介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沟通更为方便,相互影响更深,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接轨。网络环境下教育环境的利用与优化,是网络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任务。

3.人本理念指导网络教育,网络教育体现人本理念

许多人认为,网络教育是—种机器化,“人”的元素严重缺席的教育形式,与人本理念相违背。特别是在学校,学生过多依靠网络,会忽视实际生活,情感淡化,对人冷漠,缺少协作精神。其实,这都是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寻找对策。并不是人活动多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本理念,文革时什么机器都没有,但到处贴着程式化标语,教室大讲阶级斗争,可是人本理念体现在何处?看看如今网络出现的大型社区,微博、QQ群,参与度非常高,正是因为这些形式容易满足我们的需求,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交流,只不过形式变化了。网络不仅不与人本理念相悖,而是相辅相成,更好体现了人本理念。这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高速、共享、开放,首先是促进了教育公平,以前讲教育公平,但总是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实际很难公平。有了互联网,超越了地域的限制,通过—个网络终端和较少成本,就可以享受全球的教育资源。其次是促进交流,通过网络,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陌生人可以随时交流;当周围没有人可诉说心事时,可以在网上找到倾听者;想解决—个问题时,网上有许多热心的解答者。最后是促进自我认识。网络是—个多元化的世界,通过沟通交流,很多人开始知道自已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也开始有了文化的相互认同和彼此尊敬。

上述所谈到的教育公平、沟通交流、认识自我,都是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这么讲,网络的出现让以前很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的人本理念得到了付诸实践的机会。

三、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功能的定位

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既是网络教育的—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应重点着眼于师生需求,并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

学生对校园网络的需求,主要包括这么几类:(1)知识性需求。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个性兴趣,需要校园网络提供超出规定教学内容,超出课堂的知识资源。(2)反思性需求。学生既需要通过网络,来弥补课堂学习没有掌握好的内容,也需有一个参照,正确观照自己学习的程度和方向。(3)交流性需求。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诉求,不同年级、学校、地域间学生的相互交流。(4)表现性需求。学生需要有一个广阔而恰当的舞台,表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是煅炼和交流的平台。

学校对校园网络的需求:(1)管理性需求。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科学民主化管理。(2)调查性需求。学校需要及时了解教师及学生日常状况及诉求。(3)展示性需求。对外宣传良好的学校形象,展示工作成绩和师生风采。(4)交流性需求。从领导层面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双向交流。

教师对校园网络的需求:(1)交流性需求。教师需要与学生能够深入广泛交流,与学生家长随时沟通,长期交流,与同行进行教学切磋。(2)实验性需求。教师需要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另外,家长对校园网络也有需求,主要是交流性需求。希望能搭建起一个和学校领导和教师沟通的长期简易平台。

四、发挥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功能的建议

1.中小学校园网络教育的功能定位

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纽带。与以往相比,首先是交流更为方便快捷;其次是交流范围变大,超出地域限制;最后是通过博客、在线问答等方式,可以共享交流过程。

学生展示独特自我的舞台。由于网络展示实现容易,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化以前的精英化为草根化展示模式。心有多大,舞台就多大。这个舞台可包容多种形式,可以不断延伸,也鼓励协作精神。

师生交流心声,加深感情的驿站。传统的谈心有时过于直接,学生主要是受众,不太容易讲出心里话。而网络可以通过非面对面,或者匿名形式,让师生间交流更容易。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都不会像在学校那样拘谨,不知不觉地展现了另一面,贴近了师生的心,无疑也会促进课堂交流。

2.发挥学校网络教育作用的建议

校园网络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学校教育,只能是它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充分考虑网络特性,利用它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要发挥好校园网络教育功能,除了良好的硬件设备、稳定的网络环境外,要做好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工作,网络只是提供了教育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才能真正用活网络,让它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只有把学生吸引到校园网络里,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要办草根化校园网络,处处都体现出周边的事物,才能让学生感到特别,不可替代,才能吸引他们。另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吸引学生参与管理,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参与。

[1]丁柳佳.中学校园网站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J].科学大众,2012,(08).

[2]冯永泰.网络文化释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猜你喜欢

人本校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人本计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八戒审猪
论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意义
应让人本教育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