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的新闻优美的散文——从穆青作品看新闻的散文化写作

2013-08-15文丨王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穆青老前辈白描

文丨王 艳

美,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更美,更有情感,更受读者的欢迎,进而能感动读者,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简单几笔,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文章都充满诗意,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悲愤与苍凉并存,发人深省。

第二,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不作过多的雕饰,寥寥数语,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经常被人混为一体,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通常不设喻,少修饰,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就会缺少形象,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但是借助于细节,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一个地主,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表面上平平谈谈,其实则是暗流涌动,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采访写作饱含热情,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劳动者的热爱,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却顽强与之斗争,不屈服于困难险阻,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作者是流着泪采访,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作者嗤之以鼻,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唱起了 “大江日夜流,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写通讯报道)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1] 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2] 李希光 《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年版

(河南省周口日报社,河南周口 466000)

猜你喜欢

穆青老前辈白描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在潮湿的雨季,邂逅温暖的你
老前辈的小法宝
鹧鸪天 悼念李维嘉百岁老前辈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浦东:雄安“老前辈”
我愿输你我这一生
解放J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