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经验点滴※

2013-08-15刘震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胞宫经期病机

金 影 刘震坤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妇科,长春130021)

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经验点滴※

金 影 刘震坤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妇科,长春130021)

从虚寒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及服药时机等方面阐述了董克勤教授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经验和主要观点,并对其运用金匮温经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验案作以简要分析。

虚寒性痛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董克勤

董克勤教授,主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董克勤工作室创始人,吉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指妇女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的一种病症。有的患者甚至痛及腰骶,而且这种疼痛会随着月经周期而规律性地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状,甚至发生晕厥[1]。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病症,多见于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主要在于寒凝、血瘀、气滞及热壅,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而 “不通则痛”;而虚者主要在于血虚、气虚,致使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 “不荣则痛”。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强调辨证施治,多以 “通则不痛” “荣则不痛”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采用调理气血、调整阴阳等方法。

董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痛经临床上以阳虚寒凝型为常见,通过对本病的潜心研究,对虚寒性痛经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处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且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病痛解除,生活质量提高。

1 病因病机

董师认为,虚寒性痛经多为患者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冲任虚寒,使胞宫失于温煦,又逢经期或产后冒雨涉水,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进一步伤及阳气,寒邪客于冲任二脉,与血相搏,导致其胞宫及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故引发疼痛。《诸病源候论》言:“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月水将下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校注妇人良方》云:“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脉冲任。”故提出其病因病机为 “(脾肾)阳虚为本,寒凝血瘀为标”,阳虚寒凝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

2 主要症状

腹痛多发生在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性伴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外阴、肛门等。①平素畏寒肢冷,容易疲倦和乏力。②经期小腹冷痛,且此疼痛在得热后减轻,腹胀喜按。③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④舌质淡胖,舌边两侧有齿痕,苔白,脉沉紧或细滑[2]。

3 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本,经水全赖一温,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其治疗当以温通为大法,按照温经散寒、袪瘀止痛为主,温肾助阳为辅的原则,根据患者证候的寒热虚实,灵活运用通法,如气滞者,行气活血以通;血瘀者,活血化瘀以通,佐以行气;虚者补之以通,寒者温之以通。同时要注意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治疗各有侧重,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为先,平时重在调理冲任。

4 重视服药时机

董师认为,本病治疗过程中服药时机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虚寒性痛经患者,着重强调必须于经前一周开始服药,直至月经来潮停服,未痛先治,用来疏通气血,使气血流畅,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通则不痛,防患于未然。而且应当注意的是服药取效后,必须再坚持调理一段时间,以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以巩固疗效,以期达到更好效果。坚持用药三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大多可得到明显缓解或治愈。对少数疼痛程度重,并发症明显,病程历时两年以上者,不能只在痛经发作时治疗,应遵循中医 “治未病”的思想观点,非经期则扶正培本,增强体质。在排卵期用药以协调阴阳,维持经前期之阳气,有利于经期阳气之转化,而使胞宫经血下行顺畅,通则不痛。平时注意勿食生冷、寒凉之品,注意调摄,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

5 遣方用药特点

针对虚寒性痛经,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其治疗大法。董师常以温经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运用。基本方:吴茱萸10g,当归15g,炮姜10g,肉桂10g,延胡索10g,小茴香10g,牛膝10g,川芎10g,甘草10g。《中国医学大辞典》称:“本方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孕,后世调经种子诸方,皆莫能脱此范围也”。故温经汤适用于冲任虚寒而兼有血瘀之象的多种妇科疾患。本方中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助阳止泻,并能降逆止呕,用来治疗寒滞经脉引起的疼痛,此药温三经,既散肝肾之寒,温通冲任,又温脾益肾,为君药,现代研究本品有显著的抑菌和镇痛等作用[3]。肉桂,辛散温通,能行气血、运经脉、散寒止痛,温肾补火助阳,益命门之火,益阳消阴,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用肉桂与小茴香、炮姜配伍,温暖胞宫、温通血脉,去除寒邪,共为臣药,现代研究表明肉桂有镇静、镇痛、杀菌、扩张血管等作用[3]。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 “上行头目、下达血海,血中之气药”;川芎因其能 “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故为妇科之要药,现代研究川芎具有镇静、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3]。当归活血止痛,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血润燥,为补血之要药;现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既有抑制作用又有兴奋作用,其煎剂有保护肝脏作用,还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镇痛、增强免疫、止血等作用[3]。延胡索,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有 “气中之血药”之称。《本草纲目》:“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内外上下诸痛,调月经…… 治产后诸血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延胡索是有一定的降低前列腺素、镇痛的作用[3]。牛膝,逐瘀通经,引热下行,现代研究牛膝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镇痛的作用[3]。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气血经脉得温补,冲任胞宫寒邪散,瘀滞行而血脉自通,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目的。若伴呕吐者,加姜半夏、干姜各6g;盆腔有下坠感者,加枳壳15g;腹胀者,加香附、木香各10g;月经量多者加茜草、乌贼骨各10g;若腰部冷痛,自觉寒风不断袭入,甚至四肢厥冷者加制附子、鹿角片各10g。

6 病案举例

秦某,女,22岁,学生。因 “经行腹痛7年”于2012年7月9日初诊,该患平素月经规律,15岁初潮,经期6~7天/周期30~35天,每次行经时腹痛剧烈,常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时影响学习和生活,每次经热敷后或服止痛药后疼痛缓解。末次月经2012年6月15日,月经量少,色紫红,有血块,经行第1天小腹及腰酸痛,腰胀坠,畏寒有冷感,热敷后缓解,带下量、色、质无异常,食纳可,小便正常,舌质淡胖隐青,苔薄白,脉沉细。既往健康。就诊当日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痛经,辨证:脾肾阳虚胞寒 (虚寒型)。治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吴茱萸10g,肉桂10g,炮姜10g,当归15g,白芍25g,小茴香10g,牛膝10g,川芎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半夏10g,甘草10g。共7剂,水煎服,于经前7天开始服药至经净或不痛,每日1剂,分3次服。经期注意保暖,勿食生冷和接触冷水,适当休息。2012年8月5日二诊。末次月经2012年7月18日,痛经症状明显减轻,觉腰骶酸痛,未出现恶心及腹泻症状,经血量较为正常,色暗红,血块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药已对症,效不更方,上方去半夏,加川断15g,杜仲15g,服10剂,下次月经来潮前1周复诊。2012年9月12日三诊。末次月经2012年8月18日,自诉服上方后,两月来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痛经症状基本消失,经血量正常,色红,无血块,舌质略淡,苔薄白,脉细滑。效不更方,继服7付。3个月后随访,痛经未复发,病情痊愈。按:本例患者经行腹痛难忍,量少色紫红,有血块,畏寒有冷感,舌质淡胖隐青,苔薄白,脉沉细。此属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故采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法;二诊时月经中期,即由阴盛至极而衰,渐至真阳萌生,阴消阳长时期,出现腰骶酸痛,遵循周期阴阳气血消长规律,以补肾健脾调冲,活血化瘀为主,故加用川续断、杜仲以补肝肾、通血脉、调冲任;三诊为经前1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如此缓消细治,经3个周期的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基本得到控制,临床疗效较满意。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2.

[2]江银,叶青.用中药配合脐疗治疗虚寒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1,9(2):128.

[3]李立民,邹洪武,于静波.中医院临床用药手册[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3:1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87

:1672-2779(2013)-22-0114-02

金影(1976-),女,副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五批师承博士,全国名老中医董克勤学术继承人。

吴义红

2013-09-07)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资助项目[No:2012-SC028]

猜你喜欢

胞宫经期病机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