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2013-08-15周雪康
周雪康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苏州215101)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周雪康
(江苏省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苏州215101)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及对于肝肾阴虚的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方),其药味根据患者的病症指数对药方的使用量进行加减调配,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采取本院慢性肝炎患者75例,进行一个月的六味地黄丸(方)使用其对病人的有效率为97.3%。讨论 研究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功效,与其对慢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的疗效作用。
六味地黄丸;药理;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六味药材组成。其药方经过现代的医学临床研究,证明其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发热、遗精盗汗、消渴、骨蒸潮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疗效显著。本文选取我院75例肝肾阴虚患者进行了六味地黄丸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3月的75例肝肾阴虚患者,其中慢性肝炎28例、糖尿病34例、高血压13例,慢性肝炎组治疗前症状呈疲惫乏力、头晕、潮热、心悸、多梦少寐等,其肝损伤程度平均LDS指数为(3.7~5.7U);糖尿病组治疗前患者表现为“消渴”症,以口渴多饮,体重下降,多尿、量多等,血糖指数高,空腹时血糖浓度平均达到(8.7±3.2)mmol/L,用餐后血糖浓度平均达到(12.5±2.5)mmol/L;高血压组症见眩晕头痛、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其患者平均血压值为(160±18)mmHg。
1.2 方法 对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方),该方的药味调配为:熟地黄160g,山萸肉80g,山药80g,茯苓60g,
泽泻60g,牡丹皮60g。其药方针对患者的病症指数对药味的使用量进行加减调配,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慢性肝炎组28例患者以上症状均得到改善,肝损伤程度LDS指数均为(0.5~1.5U);糖尿病组34例中有2例在以上症状中没有明显好转,其余患者均没有以上症状出现,其血糖数值空腹时值均在(3.9~6.1)mmol/L内,餐后数值为(4~8.8)mmol/L内;高血压患者组13例血压平均有所降低,达到正常数值(140±16)mm-Hg。经过一个月的六味地黄丸(方)临床治疗,其对病人的有效率为97.3%。
3 讨论
六味地黄方是我国的传统中药配方,其中属地黄最为重要,其有着补肾、补精气、滋阴等功效,而山药则是健脾凝精气的好材料,山萸肉则是养肝补益气,这两种材料能帮助地黄的功效极尽发挥。而其他三味则是养肝肾,健脾胃,滋阴合称三阴同补,泽泻清肾泻火,熟地黄则过于滋阴两种之间互补疗效,牡丹皮则是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萸肉温肝逐风、藏精秘气,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三种材料补助山药发挥其药性。而六种药材合并相辅相成,已形成“三补三泻”的特点达到滋阴补肾的奇特功效。然而药方最早记载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当时六味地黄方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儿科疾病。而在元代《济生拔粹》中的所记载的用药超过了儿科的范围,还能用于肾虚损伤。到了明代《医学正传·卷之三·虚损》中记载其配方主要用于医治“治肾经虚损,久新憔悴,盗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证[1]”。由此可见六味地黄方随着历史的传承到至今,经过现代的医学研究此配方还演化成丸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实行了多次的临床试验,证明其药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药理作用及临床治疗主要如下。
3.1 免疫力的改善 六味地黄方属于免疫抑制剂,其对患者机体免疫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研究中,为了更多更好地分析六味地黄方所具有的免疫调节功能,探讨其物质基础。该方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发现其中的山萸肉能增强对于非特异类的免疫,还有能降低巨噬细胞的生长[2]。丹皮里的丹皮酚有着很大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其还能支持特异性抗体的增长,也或许是被阻止的血清补体活性有关。但总的来说六味地黄方对于人体提高免疫的功能有着显著地作用。其原因是该方作为煎剂或是水剂醇提取液都能进行促进淋巴细胞的转换让其指数提高,因此功能达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该方针对塞米松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和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正常数值能进行控制和恢复,从而引起干扰素得到提升,提高人体免疫力。
3.2 对肾功能的作用 六味地黄方对于滋阴补肾,强身壮体的疗效显著,因此,对于肾脏的临床研究上六味地黄方经常得到采用,其原理是通过对肾血流的改善,利用肾代谢功能让肾小管的分泌系统得到正常运作,从而有效地调节肾功能。配方中采用的茯苓有效地促进肾脏的利尿和钠的排出。钠、钾、氯等容易残留在肾脏造成肾功能损坏。茯苓和泽泻就能有效地排除这些物质,防止肾小管反复的吸收,尤其是泽泻对有肾炎的病人在利尿的功能上起显著作用[3]。医学临床研究上对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溶酶体的参数通过透射电镜反映到电脑上形成图像进行观察发现,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前和服用之后的溶酶体参数有很大的变化,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溶酶体生成的速度变快,其数量比原来的增多一半。溶酶体的作用是加快肾细胞的解毒速度从而使得肾功能得到改善。
3.3 对血糖 血压的控制 药方中的熟地黄、山药对于人体的血糖能起降低的功能,血糖的降低因素是靠熟地黄、山药中的梓醇物质成分起的作用[4]。在医学上研究Ⅱ型糖尿病并带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血压和血糖往往不受控制,医生给予西药格列齐特、二甲双肌的使用治疗的同时,针对糖尿病的血糖有减压的控制上应用六味地黄丸的治疗,达到了血糖、血压恢复正常的效果。
3.4 对于慢性肝炎的疗效 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最早根据是出自“乙癸同源”,采用滋水涵木法。[5]慢性肝炎的症状是乏力、潮热、心悸等,肝炎的病发属于肝脏细胞受损,其治疗的原理控制抗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再生。六味地黄丸中的茯苓和泽泻对于肝肾利尿排毒的功效,山萸肉能提高能增强对于非特异类的免疫,还有能降低巨噬细胞的生长。因此,采用六味地黄丸医治肝炎能使肝功能得到改善,其肝脏细胞蛋白质代谢恢复正常,肝脏的血淋巴细胞与E玫瑰花结形成达到正常水平。其慢性肝炎症状得到恢复好转。
3.5 用于治疗高血压 六味地黄丸有着降压、强心的作用,这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来说能起疗效作用,高血压的症状通常出现眩晕头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数等。此症还与肝肾联系,若患者有头重、耳鸣等现象表明患者肾虚。而针对这些症状医生可以让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以达到清肝火、补肝肾阴,其头重、耳鸣等症状自然消除的疗效。
[1]鲍勇,许伟.社区卫生服务流程化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3-25.
[2]徐新,许红雁,金新政,等.医院业务流程管理的实施原则与程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96-97.
[3]刘琼莲.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19-20.
[4]陈跃琳,何瑾亮,陈文渊,等.六味地黄丸(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41-43.
[5]王燕,刘建文,王倩.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1(4):45-4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87
1672-2779(2013)-15-0128-02
吴义红
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