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中药针剂的合理配伍
2013-08-15孙婷婷
刘 辉 孙婷婷 田 野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德惠 130300)
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中药注射剂”方面的研究报告,但发展缓慢,进入70年代中药注射剂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接受,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5种,分别为止喘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灯盏花素和清开灵注射液,并且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这对于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1]。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中药针剂的合理配伍与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 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输液中有中药针剂患儿在其输液橱上贴上红色标记以引起各班护理人员的警惕,将患儿集中在配药室附近的房间输液,便于护士巡视观察。患儿所输中药针剂尽量放在最后一瓶慢滴,并嘱家长协助密切观察患儿搔抓等异常情况,协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过敏反应为及早抢救争取时间。配药室备好肾上腺素、氟美松、异丙嗪、可拉明、氨茶碱、葡萄糖酸钙、甲氰咪胍、低分子右旋糖酐、5%的小苏打等急救药物。抢救室配有中心供氧、吸引、面罩、PAP导管、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等抢救器械处于备用状态。对使用中药针剂的患儿,嘱其与各班医师密切联系,配药室每日都要详细登记。发生过敏反应者立即协助医师抢救并做好记录,告知家长过敏史以防再次过敏。护士对各种配伍药物,尤其是含中药针剂的药物,密切观察变色、结晶、沉淀、不良反应等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
2 合理配伍用药 积极预防不良反应
禁止2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同时使用,因为多药合用时由于pH值等条件的改变,各组织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使药物发生质的改变,引起降效、增毒、沉淀变色等变化。笔者发现静滴头孢呋辛后接着静滴莪术油就容易出现过敏性皮疹。中药注射剂应与性质稳定的普通液体配伍,不得加入羟乙基淀粉20氯化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液体内静滴。炎琥宁、热毒清、痰热清等中药针剂最好单独应用。有的医师在中药注射剂中加青霉素、病毒唑、先锋霉素、氟美松等药,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过敏反应。药师与护师发现不合理联合用药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这样才能避免更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成分复杂,所含成分如植物蛋白与鞣酸蛋白不易分离,而成为过敏原引起过敏性皮疹。在静滴中药注射剂时医务人员要充分做好药品、器械准备工作,密切观察即使是轻微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搔抓、揉眼、胸闷、气喘等早期过敏征象,尽早处理,尽量减少对患儿的身心损害。中药针剂应放在最后点滴,在点滴之前护士最好用糖盐水将输液器中原液体冲净再换上中药针剂。剂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最初30min内速度以<20滴/分钟为宜。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针剂时最好做详细登记,以便及时准确地统计该药的不良反应,反馈到药厂及药管部门,加以改进和监督。
3 体会
中药注射剂通过血管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中药对人身的药物有效供给和生物利用率,并进而提高了功效。目前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三方面有明显长处。心血管系统疾病多有综合性的特点,中药注射剂通过多靶点、多路径起作用,许多中药注射剂还有细胞营养剂和组织修复剂的功能,在综合作用上更胜一筹。中药注射剂在抗病毒方面有特殊的长处。因为病毒具有易变性的特点,而易使单一结构的化学药物很快失效。中药注射剂在克服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的产生方面有特殊功用。绝大部分中药针剂是安全的,关键是使用得当。而且中药针剂价格便宜,耐药性低,因而受群众欢迎。
再者,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经水醇法、醇水法、蒸馏法等方法制得,所含成分为不够清楚的混合成分,尤其是复方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和杂质的含量难于严格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难于充分保证。药监部门应当在全面再评价的基础上,选择有临床治疗优势的品种,通过研究逐步改用先进的新工艺。为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更新换代。
[1]梁晓丽,谭玲.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