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病中医疗法在社区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2013-08-15宋月晗白世敬刘艳阳
毛 萌 李 峰 宋月晗 刘 燕 白世敬 刘艳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中医药历来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逐渐深入人心,更有国家及地方的良好政策导向,中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但基于中医药发展现状,虽然,中医药具有“效、简、便、廉”的天然优势,但在社区医疗体系中的发展和普及仍有限制。笔者拟以中医药在情志病的社区治疗及康复为例,结合中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医在社区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心得。
1 社区中医药发展现状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保持和发展中医药,提高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地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有关中医药在社区中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社区医疗机构中,中医科、中医诊疗适宜技术的应用比率逐年提高[1]。但笔者通过近5年文献来看在社区医疗机构中发展中医药还存在着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医药人才短缺、中医药资源不足等多种问题[2-5],制约了中医药在社区中的推广应用。如何根据当前社区医疗的基本条件,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成为中医同道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以社区常见疾病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中医药疗法,逐步建立规范的中医适宜疗法体系,使中医疗法深入人心是推广中医药进社区的可行之路。
2 情志病的中医药疗法
随着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加,情志病在现代人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除焦虑、抑郁等典型的神经精神疾病外,很多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疾患的发生也与情志有着甚为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情志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再加上中医药疗法便于实施、效验安全,更容易在社区中推广。
2.1 中药辨证论治 情志病变主要损伤肝、脾、心病机变化主要是气机紊乱[6]。临床多在调理五脏的基础上,或调气或化痰。如若患者常喜悲伤、郁郁寡欢则可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化痰通络入手,方取甘麦大枣汤和逍遥丸加减治疗;如果患者以失眠、多梦、不安等症状为主,则可予安神定志丸、温胆汤、归脾汤等安神化痰健脾之品。除此之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朱砂安神丸、黄连阿胶汤[7-9]等,都是临床常可选择的效方。
2.2 针灸推拿 针灸疗法[10]在治疗情志病方面具有双相协调性优势,且治疗成本低,在社区门诊即可施针。临床实践证明,应用针灸疗法可一定程度上化解一般神经精神科的传统药物单纯对抗症状所产生的弊病。
情志疾病,多从心而发,而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转输于背的部位,也是督脉之气通过足太阳膀胱经并输于内脏的部位,故常选取心俞、厥阴俞、神门、内关四穴配合[11],以宁心安神理气。也可取百会、上星等头部穴位以醒神开窍,配以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等调理五脏[12],临床疗效甚佳。此外,临床也有报道十七鬼穴能调整全身阴阳,并可调节心主神志的功能以及肝胆的生理功能,还能调理全身气血[13]。
推拿也是治疗情志疾病的方法之一。揉印堂、风池,拿颈项,按揉背部夹脊穴等都是临床常选用的治疗方法。推拿方法在小儿情志病[14]的治疗中更具有安全效佳的优势。通过按摩小儿身上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精气,调节脏腑机能,并且肌肤接触还能带来患儿心理上的放松和愉悦之感。
2.3 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历来都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二卷《藏气法时论》所载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是饮食疗法的重要准则之一。《饮膳正要》、《食疗本草》、《山海经》等典籍都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功用。社区医疗机构,与居民生活联系紧密,医者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其日常饮食进行指导。如小麦、莲子、百合、茯苓煮汁饮用可安神清心;怀山药、枸杞炖猪脑补脾益肾填髓等。
2.4 其他疗法
2.4.1 音乐疗法 《黄帝内经》中“五音内应五脏”的理论,奠定了后世以音律治疗疾病的基础。《史记》中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可见音乐在调节情志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献报道,医者[15]依据中医理论“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角为木音通于肝,微为火音通于心,羽为水音通于肾”,用音乐对失眠患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辨证施乐。如病在心肾,证属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选用羽调式音乐;病在心脾,证属心脾两虚,则选用正宫调式。临床疗效甚佳。社区医疗工作者,可通过健康宣教、科普宣传、临床示范等多种途径,指导社区居民及临床患者,利用音律治疗疾病。音乐怡情,简单易行,易于被大众接受,既可使患者受到切实的疗效,又可提高中医疗法在患者中的影响力。
2.4.2 心理疗法 《内经》中就有“喜伤心,恐胜喜”之法。《理瀹骈文》亦有:“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的说法。 《续名医类案·惊悸》中“卢不远治沈君鱼”案则是“以思胜恐”的经典案例。案中沈氏终日畏死,多方医治无效。卢对其导谕千万言,又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法,参百日,诸症愈。现代医家依据更是中医理论,总结了诸多中医心理疗法[16],七情制胜法、暗示启迪法、因势利导法、拨乱反正法、潜移默化法等。
2.4.3 气功、导引 气功、导引是传统疗疾养生之法。是通过调整呼吸、肢体活动和意识活动为手段,以达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之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社区医疗工作者,可通过教授患者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普及传统健身方法,帮助患者修身养性。传统的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明确指出,八段锦对五脏的调理作用。鲁新华[17]参照小周天经气运行规律,指导病人用意识引导呼吸循任督二经冥想,帮助打通任督二脉,激活经气,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补充和运转生命的能量。常用的有腹式呼吸训练、小周天任督二脉十二时位训练等,对于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有着良好的效果。
3 展望
中医药疗法是当前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治疗手段多样,且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中医药参与社区建设,既为患者带来切实的益处,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情志病病证表现多,临床患者多,病情严重干扰工作生活者又甚少且临床疗效欠佳。在社区中有针对性地推行中医药疗法,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能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患者依从性较好。社区医疗机构在当前的有限条件下,针对优势病种,采取适宜的中医诊疗技术,通过临床疗效引导居民走出中医“见效慢”甚至仅养生不治病的误区,使中医药疗法深入人心,可为促进中医药在社区发展的可行之道,更是中医药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1]陈璐,鲁静,陈磊.中医药进社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0):3-4.
[2]张奇,鲍勇,张雪亮,等.我国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2):885-889.
[3]金浪.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9,39(2):162-163.
[4]江彬,李若明,王磊.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思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3):11-13.
[5]达庆东.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1(3):30-33.
[6]苏凤哲,冯玲,路洁.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382-385.
[7]郑志峰.柴胡加龙牡汤治疗惊恐障碍3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92.
[8]王景辉.黄跃东主任辨证论治焦虑症经验[J].福建中医药,2004,35(2):20.
[9]谭天埠.黄连阿胶汤治疗焦虑症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1984,(4):41.
[10]梅德祥,贾育新.针灸疗法在社区精神康复领域的应用探讨[C].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962-963.
[11]郑祖艳,朱崇霞.针刺背俞穴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208.
[12]海日罕,陈惜真,耿建红.电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6):385-386.
[13]马红青,聂道芳,董晓夫.鬼穴治疗精神情志病的机理探微[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59-60.
[14]赵守彰,任路.关于推拿治疗小儿情志病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32-133.
[15]耿引循.音乐电流疗法治疗失眠[J].中华养生保健,2001,2:19.
[16]艾静.中医心理治疗六法浅析[J].新疆中医药,1990,(4):51-53.
[17]鲁新华.乐药同施身心共调治未病[C].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议,20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