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针灸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3-08-15吴成举马铁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针灸学毫针腧穴

吴成举 陈 靖 王 颖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

针灸学的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推拿、中医、中西医结合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针灸学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长期的实践教学证明,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加强技能锻炼,将极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针灸临床人才。

1 腧穴知识必须熟练掌握

经络腧穴作为针灸学专业基础课程,操作实践主要为:熟练掌握人体体表标志、骨度分寸、腧穴取穴方法和点经方法,明确穴位的归经、定位操作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针灸的兴趣。合理调配教学空间和时间,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使学生对腧穴定位、经络循行有基本的认知;以实践教学课堂为重点,在理论课基础上,以学生作为模特进行点穴、划经操作讲解,将学生分成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操作,进行实践课的操作教学,加强学生对腧穴定位、经络循行、分布的认识。

由实验指导教师作实验操作示范,学生在熟悉规程和步骤后,由教师指导学生亲手实践。每个实训室每学时接纳一个班学生实验,每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三人,实验过程中由代课教师和实验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把点穴、点经以及针灸实践操作等内容列入课程考试总成绩,期中与期末的考核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下乡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治疗不同疾病。

从实践结果上看,大部分同学通过针灸学课程的教学,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针灸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并且科研活动有一定的提高。首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针灸学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同学增强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认为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实验中心开办模拟诊室,为学生提供开展针灸临床实践活动的平台,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次调动了学生对科研活动的激情。针灸学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应用到课程之外,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得到提高,促进同学参加科研小组活动。在经过实践性教学和科研基本训练后,同学们对科研活动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申报医疗科研项目。

2 强化刺灸法技能实践

2.1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要求 熟悉毫针的规格和结构、毫针在临床上应用选择及检查质量、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方法,掌握腧穴、器械等的消毒方法,毫针技术基本方法 (包括进针、持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操作要领);熟悉毫针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得气的基本规律和临床表现,催气、治神、调气、守气、行气法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气至病所和得气的临床意义,掌握弹、颤、搓、飞、刮、循、搜等手法操作要领,了解其他手法的临床应用和操作技术。

这些都应该理解其动作要领、反复操练才能掌握,所以在手法训练时更要侧重于这些手法实践。毫针刺法训练开始是用纸垫棉球练习针法,然后自身练习针法和同学相互之间练习针法,在练习之前教师要根据针刺操作要领给学生做示教,在练习过程中规范和纠正针刺动作手法。介绍拔罐法、灸法、耳针、腕踝针、头皮针、三棱针、皮内针、皮肤针、芒针、火针和电针、鍉针、腧穴药物敷贴与药物注射、磁疗、激光照射等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针灸技术最新进展,重点介绍艾灸法、针剌手法现代研究概况以及现代研制针灸器材的应用。教学方法以示范操作、课堂教授、学生实践等形式结合,应用图表、实物、多媒体教育、模型等教具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重视基本功能练习和示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2 毫针刺法技能考核 在以上练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在人体上进行。评分方法内容包含:人体体表标志、骨度分寸、腧穴取穴方法、毫针技术基本方法、器械和人的消毒方法、拔罐法、灸法、耳针、腕踝针、头皮针、三棱针、皮内针、皮肤针、芒针、火针和电针、鍉针、腧穴药物敷贴与药物注射、磁疗、激光照射等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将考核内容编制成多种组合,由学生抽签确定。教师根据毫针刺法的操作要求,对学生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评分[1]。

2.3 加强毫针刺法实践教学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熟练掌握押手法、持针法、进针法、针刺方向和角度、针刺深浅、捻转法、提插法、平补平泻和导气法、出针法和留针法的各种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在操作练习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并取得很好的针感。通过示范教学、课堂讲授,间或结合有关录像、多媒体教学、穿插组织讨论式教学加深同学的印象。

实验课以指导教师示范结合学生自己实践、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老师的指导方法有个别辅导、集体指导,对大部分同学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集体讲解,分析针刺和取穴操作要领;老师在同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分别辅导,答疑解惑,并抽查、提问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结束之前进行总结。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认真评注、批改,并在课堂上集中讲解作业中的疑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们设立了多个实验课,制定了实验课制度和管理方案以及具体的、完善的实践指导手册。从实验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定穴、取穴的准确性,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效果非常好。我们课程实践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间见习与临床实习

充分整合利用教学实习资源,增加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机会,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实习需要安排学生到学校附属医院、附属二院、附属三院、附属四院,沈阳市中医院,市八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第二附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等科进行课间实习,增加感性知识。毕业实习基地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铁岭、辽阳、锦州、抚顺、阜新、营口等省及市级医院,各医院医疗技术力量强,软硬件设施好,患者充足,一定能保证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

附属医院具有条件好、历史长、科研强、病源广、行风好的特点,临床课的实践教学在医院进行,为学生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学们也特别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利用晚上、课余及周末时间主动深入病房去寻找实习病例,跟踪患者进行观察并做实习记录;许多同学在课余时间会带着疑问去病房学习、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提高了临床实践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对临床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加强附属医院与实习医院、教学医院的联系,从附属医院选派优秀的带教老师到实习医院、教学医院进行示范指导,接受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的临床医师到附属医院学习等方式,发挥附属医院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

培养针灸技能需要长期的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针灸学教学既包括针灸理论又包括针灸技能和临床实践,因而涉及的范围广,促使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并要求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飞跃,因而给学生造成理解和操作的难度[2]。针灸学是为中医、骨伤、中药等专业设置的,假如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针灸的临床实践针法没有掌握,那么大多数学生在学过针灸实践课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一定很好地运用针法解除患者的痛苦。因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针灸教学的关键指标,将推动针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在针灸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1]王彩虹,许建敏,王银平,等.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8,8(28):611 -614.

[2]俞明.浅析高等医学院校针灸学课程的教学设置[J].中医教育,2002,17(2):123.

猜你喜欢

针灸学毫针腧穴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李顺保教授奇经八脉腧穴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