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美学要求

2013-08-15江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右玉功利性电视新闻

□江波

(宜春市广播电视台,江西 宜春 336000)

美学与新闻似乎是“不搭界”,有的人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艺术片,不存在美学,那么什么是美?李泽厚曾这样概括:“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简而言之,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现象。”电视新闻是一种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所以电视新闻存在美。电视新闻摄像研究构图美,电视新闻编辑研究镜头组接的节奏美,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织部分电视新闻解说词虽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但它起着串联画面内容、提升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阐发思想感情、调动想象联想等作用,是有别于文艺作品的另一类文体形式的语言艺术。恰如其分的精彩解说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而且能使他们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的人生思考。因此要创造一篇很美的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美学要求是不可忽视的。电视新闻是以一定的新闻观念、新闻理论为指导进行采访报道和写作的,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解说词具有感性特征、理性特征和功能特征,这与美学中“美”的三个基本要求相锲合,即:形象性、感染性及功利性。

形象性

美学中的“美”的“形象性”是指美是以真实、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显现出来,这种形象体现事物的自然属性,也体现人们在审美观照中的主观感受。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受电视新闻面对的受众的特点决定,电视新闻解说词呈现出其感性特征:真实生动,通俗易懂。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形象性”的美学要求体现在电视新闻解说词所要追求的真实之美,简朴之美。

真实美是新闻解说词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新闻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最本质的美。真实美首先体现的是真实的事实。其次是要把真实的事实再现出来,而不只是抽象的,空洞的概念。为什么有不少很真、内容很不错的新闻不能引起观众的真实美的感觉,这与解说词写得太抽象,太概念化有关。现实生活是生动的,要把生动的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就要深入现场、深入实际,捕捉那些细节逼真的能引发情感的事实,然后把它表现出来,体现真实美就得表现事实而不是单纯地叙述事实。

简朴美是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新闻事实绝对真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简朴之美首先表现在新闻的事实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新闻五要素来不得半点虚假,决不能为了生动为了华丽进行编造,拔高。其次表现在语言上,电视新闻解说词一般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与画面、字幕、同期声、音乐等手段共同构成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述系统。因此解说词要尽量做到简洁凝练,语言表述不堆砌,干净利落,高度概括。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是以质朴的眼光来审视的,所以电视新闻解说词的语言贵在发自内心,实实在在,尽量剔除空洞无物的花言巧语,这样更能激发观众的美感。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电视消息《刁娜:舍己一条腿救人一条命》不到600字的解说词,没有使用一个华丽晦涩的词语,却抓住了事故发生现场的几个细节描写,如“当时天下着小雨,视线很差。小心绕过时,刁娜才看清,那是一名躺在血泊中的女子”“几分钟时间里,许多车辆在刁娜的指挥下绕行。然而,当刁娜的丈夫回车上去拿警示牌时,危险发生了,一辆汽车因超车躲闪不及,重重地撞上了刁娜。”几段描写朴实无华,简洁凝练却叫人身临其境,惊心动魄。配合着丰满的画面,被采访人员同样质朴却真情流露的采访,使得这样一条“简朴”的电视消息却让无数观众动容。

感染力

美学中“美”的“感染性”指美所具有的那种吸引人,感动人的魅力。电视新闻画面可以展现场面,呈现过程,营造氛围,但是无法让受众很好地感受、了解和体验情感,而电视新闻解说词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抒发胸意,通过对感人细节的动情表述感染受众,引起受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发受众对电视新闻的理性思考。精彩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表现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去欣赏。因此情趣之美,理性之美是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内在要求。

情趣美,“情”是指人的情感,“趣”是指“共同的兴趣”,观众期望从新鲜、真实、朴实无华的新闻欣赏中获得新闻信息,获得审美愉悦,有情趣的新闻无疑能够沟通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掘新闻的“情趣”不等于追求低级趣味的东西,人情味是人类生活工作中的一种情感,且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引起观众的共同兴趣,既然是共同兴趣,就是大多数人关心的事实,兴趣是新闻与众多人的衔接点。

理性美,更多地体现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解说词中,电视新闻解说词要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表述方式,与电视其他手段配合默契,风格和谐统一,有自己的见解和一定的深度,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如获中国新闻奖作品,电视专题片《右玉精神》的电视解说词中就有不少精彩之笔:

画面一:右玉县干部群众积极种树,渐渐树枝上长出新芽。解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时间,右玉人两战三战黄沙湾,一道风沙肆虐的黄沙梁终于变成了绿山岗,而这不过是右玉人半个世纪与命运抗争,改造自然,建设家园的缩影。”解说词通过画面引申出丰富的背景材料,延伸了画面的景深,增加了画面的内涵,加大了作品的力度。

画面二:右玉县成片的树林郁郁葱葱,百姓安居乐业。解说:“几十年累积的绿色并不只是一笔能用金钱和数字衡量的物质财富,对于千千万万的右玉人而言,她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这个曾被认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不仅变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塞上绿洲,而且培育出一种可贵的右玉精神。”解说词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功利性”

“美”的“功利性”指美对于人是一种有益而无害的关系。美的功利性包括物质实际性和精神功利性两方面。而电视新闻的“功利性”的美学要求表现在精神功利性的方面。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决定了电视新闻必须坚持主旋律,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弘扬正气,针砭时弊,推进社会进步。因此电视解说词上也必然反映出它的刚性之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一针见血。

由此可见,“美学要求”是电视新闻的本质要求,符合“美学要求”的电视新闻解说词不仅能及时地反映舆情,准确地提供信息,还能让观众从中欣赏到美从而理解美,认同美。把电视新闻拍美、写美也应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觉追求,这是增加电视新闻传播力,扩大其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1]徐舫州.电视解说词写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耕、董在进.电视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右玉功利性电视新闻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遇见右玉蓝
右玉的故事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