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本埠定位找准党报坐标着力四个创新

2013-08-15丁连安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办报濮阳党报

□丁连安

(濮阳日报社,河南 濮阳 457000)

近两年来,地处豫东北的濮阳市通过持续开展“一创双优”(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濮阳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迅速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濮阳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明确了“二三五”奋斗目标;新定位带来了新思维、新思路、新作风、新合作;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

谋定而动。目前,濮阳市定位已明、目标已定,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动”,就是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甚至每个干部、群众,如何紧紧围绕濮阳定位和奋斗目标,找准各自的定位,制定各自的目标,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作为濮阳市委机关报的《濮阳日报》,在濮阳赶超发展的大潮中如何定位、找准坐标?市委机关报,是市委、政府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力工具。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把全市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迅速统一到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上来,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想实现好这一定位,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

创新办报理念 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的冲击,地市党报传统的办报理念受到强烈冲击,舆论引导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地市党报办成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地方权威主流强势媒体,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以不断变化的办报理念和手段、不断变化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巩固主流强势媒体地位。

为此,《濮阳日报》必须按照市委书记段喜中提出的新闻宣传必须“强化两头、弱化中间”的要求,确立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思路,以全新的办报理念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闻强报,就是使报纸重新回归到新闻本位,充分发挥新闻纸的功能,及时把国际、国内和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出去,满足读者阅读报纸的基本需求。首先,原创新闻是新闻强报的前提。所谓原创新闻,就是要利用好濮阳本地新闻资源、挖掘好地方新闻资源,把新闻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率先发现新闻线索,抢先采写新闻稿件、争先报道新闻事件。其次,地方新闻是新闻强报的重点。地市党报离基层近、离群众近,离实际生活近,做好地方新闻有着自己的优势。做好地方新闻,就是要及时报道好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大事件,同时把发生在基层的、人民群众身边的新闻做深、做透、做活。再次,民生新闻是新闻强报的突破口。《濮阳日报》要大力增强服务功能,时刻关注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以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捍卫好、维护好群众的权益。只有这样,《濮阳日报》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才能把读者的眼球吸引到报纸上来,宣传效果才会更好,才能切实增强报纸的舆论引导力。

特色立报,就是从地市党报的基本属性出发,根据党报的特点,办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地市党报要区别于一般性生活类报纸,在权威性、影响力上办出自己的风格。要注重从濮阳政治、经济和文化入手,把新闻业务的重点放在濮阳主流新闻上。《濮阳日报》要走政经大报的路子,把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做得最充分、最权威。要在读者中形成一种共识,在濮阳市,了解市委、政府决策,了解改革发展大势,了解经济发展走向,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濮阳日报》要成为首选。以此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濮阳日报》权威大报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舆论引导力。

创新办报模式 增强品牌吸引力

地市党报担负着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的神圣使命,只有创新办报模式,把报纸办得更鲜活、更灵动、更深刻、更加贴近实际,不断提高地市党报的吸引力,才能把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得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提高地市党报舆论引导力。

受传统思维惯势的影响,不少地市党报特别是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市党报,原有的办报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舆论引导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突出表现在:报纸的定位不够清晰,办报风格僵化陈旧,墨守成规。长期以来,许多地市报闭门办报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报业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对读者意愿的关注,在版面、栏目的设置和稿件的选择上,找不到读者的兴奋点和关注点,办出的报纸不受读者欢迎。报纸版面设计老气、土气、小气,缺乏视觉冲击力,与读者的现代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存在很大距离,从而使得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失去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如何创新办报模式,进一步提高《濮阳日报》的办报质量、增强舆论引导力?根据市场导向和读者需求,找准报纸定位——濮阳区域政经大报。在报纸宣传报道中,要着眼于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精心策划,按照新闻规律快速、准确、全面地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对这些方针政策以新闻的形式进行重新组织、重新策划、重新解读。以新闻的手段和手法,更生动、更有效地搞好与实际的结合文章,切实提高宣传效果,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同时要合理安排版面,增加版面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突出报纸服务功能。对版式进行大幅度改革,采用新的报型、新的形式,把重要文字新闻、图片新闻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篇幅,对其他有价值的新闻集束刊发,增加版面的信息量和活力,增强版面冲击力。

创新组织策划 增强权威影响力

积极组织策划好主流新闻,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迅速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是地市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持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围绕实现“二三五”目标,加压奋进、赶超发展的好气势、好态势、好趋势。招商引资、工业聚集区建设、城市综合提升、农村三项重点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如火如荼、捷报连连。如何把好的气势、态势、趋势持续下去,如何把宏伟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现实,就需要《濮阳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大事件,超前搞好策划。通过组织策划,推出一个又一个宣传战役,使之产生强烈的“舆论磁场”效应,在全市上下营造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良好舆论氛围,进而增强《濮阳日报》的影响力,提升其舆论引导力。

此外,为确保重大新闻策划的有效执行和在版面上的准确体现,报社还需建立、健全一整套现代报纸运作机制,实现报纸采编流程的“无缝衔接”,以有效保障每次宣传战役的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为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提供保证。

创新把关机制 增强社会公信力

要提高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首先必须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只有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地市党报才能有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濮阳日报》还需制定、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把政治关、导向关,努力做到零失误,以正确的舆论保证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

具体来讲,一要建立重要稿件处理“请示汇报制度”,在采编、出版过程中,严把“五道关口”,紧紧抓住记者、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值班总编辑、审读员“五个关键环节”,一环扣一环,层层把关。二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效果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具体工作中,可推行“倒计差错法”。一旦出现差错,就将报纸正常出版流程倒过来,层层追究。对出现差错的人员实行重罚,对发现差错的人员进行奖励,从制度上保证舆论引导力的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办报濮阳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