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少数民族语广播文艺节目

2013-08-15□孙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西双版纳听众

□孙 浩 岩 轰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云南 景洪 666100)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云南省委、省政府和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分别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民族文化名州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作为民族自治州的媒体,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语广播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三十余年的办台经验来看,少数民族语文艺节目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收听率的高低。然而,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和形势来看,广播不仅面临着报刊、电视的竞争,更面临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强有力的挑战,少数民族语广播文艺节目犹如夹缝求生,形势严峻。如果不创新、不出新招、不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少数民族语广播将彻底失去自己的阵地。如何守住这块阵地,担当起民族文化名州的建设者?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努力办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广播文艺节目

据笔者了解,云南省很多州市的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栏目设置大致相同,一般是新闻、专题、文艺三大块。笔者认为,短期内广播电台的少数民族语节目、栏目模式不宜多变,但表现形式和内容应该经常更新、创新。

以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的傣语广播文艺直播节目《多歌水》为例,这档节目从2010年3月1日开播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相关条例,以正确舆论为导向,为广大本土傣族歌手、艺人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和舞台,听众通过直播热线点歌或与主持人、嘉宾交流互动,给人以轻松、快乐的享受。节目每周一、三、五20:00至21:00直播,节目开播以来,不仅深受州内广大傣族听众的喜爱,也得到周边国家如缅甸的勐勇、勐拉,老挝的勐醒等傣族听众的青睐。平均每期节目接听听众热线电话50多个。目前已有依旺囡、艾罕健等众多傣族歌手走进直播间与听众交流。文艺直播节目,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点歌放送,还应当通过主持人、上线嘉宾与听众的交谈、交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递给广大听众。其话题可以涉及本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宗教、艺术、民族风情、禁毒防艾等多种领域。傣语流行歌曲《劝你少喝酒》,是《多歌水》节目中点歌率最高的一首,在每次播放这首歌之前,主持人都会以亲切的语言劝告广大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酒后千万不要驾驶车辆。很多家长听后感慨地说,我们当父母的每天告诫孩子,但往往都被他们当成了耳旁风,当他们收听了这首歌之后,会非常自觉地遵守,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积累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隔不到一年时间,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又于2011年2月15日开设哈尼语文艺直播节目《滇航唱》,节目每周二、四、六20:00至21:00直播。已有乙查、飘张等多名哈尼族歌手走进直播间与听众交流,深受广大哈尼族群众的喜爱。该节目同样受到了周边国家如缅甸的勐拉、勐勇、景康、纳板,老挝的勐醒等哈尼族听众的关注。每期节目均有大量来自这些地区的听众来电、来函点歌或参与互动,仅热线电话每期就达50多个,成为拓展西双版纳哈尼族文化艺术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傣语文艺节目《多歌水》与哈尼语文艺节目《滇航唱》比翼双飞,相得益彰。此外,每逢“泼水节”、“澜·湄国家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进行1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开创了云南省州市少数民族语广播直播节目的先河。为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在节目开播一周年纪念日,两个节目先后到勐海县勐混镇、格朗和乡和景洪市普文镇与当地乡镇政府共同举办了4场“与听众见面”文艺联欢会,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节目知名度的提高,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经与两家企业开展了联办和协办。

大力提升少数民族语广播从业者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节目的保证,而少数民族语广播从业者素质偏低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三十多年来,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语广播从业者当中,基本上沿袭着而且主要靠以老带新、“近亲繁殖”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于没有相关学校可以进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如西双版纳没有专门的学校开课传授哈尼语(文),而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就充当了当地培养哈尼语从业人员的“学校”,完全靠业务较强的老职工来手把手地教新人,但要培养新人进入角色、担当起岗位职责,至少要两到三年。所以,应当大力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否则就会出现“人才荒”和青黄不接的局面。

坚持“新闻立台”思想的同时,要树立“文艺辅台”的意识

创办少数民族语广播,目的就是要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要努力让少数民族群众喜欢听。地方台的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如果质量不高,具有感染力的节目偏少,内容缺乏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太弱,就无法满足少数民族语广播发展的需要。作为地州台,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新闻立台”的原则,如今,面对党和政府、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也应当树立和巩固“文艺辅台”的意识。在少数民族语广播中,如果不重视文艺节目、不办好文艺节目,就好比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所以民族地方台要努力编译、创作、播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文艺节目,比如小说连播、广播剧、小品、相声及戏、曲、剧等大众文艺广播精品节目,满足不同听众群的需要。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从1978年建台至今,已创作播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禁毒防艾题材的《槟榔树下》、《流泪的山风》等13部优秀的民族语广播剧,并经常收到听众来电、来函要求重播。目前,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每天播出傣语、哈尼语广播文艺节目13个小时,占每天播出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总量的二分之一,并且社会反映良好。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当地,扎根边疆民族文化的土壤,善于收集和挖掘素材,弘扬本土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按照这一思路,努力制作、播出更多的优秀的傣戏(剧)、赞哈、哈尼族山歌等节目,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喜闻乐听的节目来占领边疆文艺阵地,大力唱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歌,为西双版纳民族文化名州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西双版纳听众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市场化后电视文艺导演的商业策划意识探析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云南昭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YUNNAN
表达心情
电视文艺导演的能力素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