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2013-08-15郭春林袁倩影
郭春林,袁倩影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 新密 452370)
阅读是英语输入的一个主要途径,更是英语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课在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阅读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课时量少,阅读量大,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讲解过于细致,容易上成精读课,无法达到广泛阅读拓展视野的教学目标;讲解过于粗糙,容易让学生囫囵吞枣,无法达到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讲解过于细致,课程进度太慢,他们会觉得文章理解难度太小毫无挑战,进而对阅读课程失去兴趣;讲解过于粗糙,课程进度太快,他们会觉得文章理解难度较大,不够透彻,进而对阅读课程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如何找到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课上既能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又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适时合理的支持与帮助,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探讨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支持下,“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专业阅读课中的应用。
一、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Vygotsky)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维果茨基(1896-1934)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儿童的心理发展发生在与成人以及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即教学活动中。为了确定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维果茨基(1978)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确定两个水平阶段:第一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相应问题;第二是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或者与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相应问题。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强化业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在于激发目前还不存在的潜在发展水平,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在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与发展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维果茨基的思想也随之受到推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伍德(Wood)、布鲁诺(Bruner)等人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也就是脚手架,原是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施工现场为了方便工人操作,搭在外墙以及层高无法施工地方的暂时性支架,施工完成之后拆除。伍德等人最先借用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能力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有效帮助。借用“支架”这一比喻进行的教学就是“支架式”教学。应用到语言教学,指的就是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通过交流互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促进学习者内化知识与技能提高,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支架只起辅助作用,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发展与进步是主动付出努力的结果。学生要经历从依赖支架到放弃支架,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从构建支架到撤销支架的过程就等同于学生从现有水平到潜在水平的发展过程。
笔者认为,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到高职英语专业阅读课中,将有助于解决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应用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当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然后分析阅读教材进行合理规划,最后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
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新生为例,笔者在学期初通过与学生访谈,让学生撰写报告,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到学生对于英语阅读课的看法以及学习困难。
1.对英语阅读课程不了解
大一新生对于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了解。在高中,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到了大学,英语分为精读、阅读、听力、口语等几门课程来学习。相对于其他课程,阅读课程是用来干什么,应该怎么学,是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有的学生问可不可以讲解句子结构,有的学生问单词表用不用背,还有的学生问课文为什么那么多……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并不能适应阅读课的教学模式。
2.对英语阅读积极性高
虽然大多数学生刚开始不太清楚阅读课该怎么学,但是对于英语阅读却很有热情。这是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大区别,也是促进教学的一大有利因素。大多数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非常优美的语言,虽然她们的高考英语成绩并不一定高,但他们对英语学习很有热情,也非常希望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英语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本科院校以及公办专科院校招生的层层筛选,进入民办专科院校的学生总体来说基础较差,水平较低。进入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状况各有不同,一部分是自初中起就对英语学习兴趣很高,英语基础也相对不错;一部分是为了规避高等数学的学习,选择了英语专业,英语基础一般;还有一部分由于专业调剂的原因被分到了英语专业,这部分学生大多是艺术生,英语基础很差。
三、《新编英语阅读教程》教材分析
之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一直使用的是王守仁编写的《泛读教程》,但根据对近两年招收的新生入学英语水平的评估以及教学实践来看,《泛读教程》系列教材的难度超过了大多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般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造成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支架式”教学也收效甚微。经过比较与筛选,自2012级起开始采用谭志明主编的《新编英语阅读教程》。与其他阅读教程相比,这套教材是特别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编者对此类院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及阅读能力进行了实地考察,做出了恰当评估。
2012级新生第一学期学习《新编英语阅读教程1》。这本教材的内容与高中英语知识衔接,承前启后,起点比较低,文章多为叙述性文体,有一定的趣味性,内容多与英美国家文化相关,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有一定的裨益。全书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文章,Text A与Text B篇幅较短,一般为150~300词,Text C篇幅较长,一般为450~1000词。每篇文章后附有词汇表和注解,为学生解决了一部分的阅读障碍,节省了阅读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阅读课共有32个学时。最初拟定教学进度为2个学时进行1单元,但经过前两周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改为3个学时进行1单元。根据教材分析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实际课堂教学环节。
四、“支架式”教学在阅读课的应用
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入英语阅读教学,实施“支架式”教学,主要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以《新编英语阅读教程1》第四单元Text C The Riv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
1.搭脚手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具体支架。支架的类型主要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解释支架。文章主题是介绍美国主要河流,属于地理知识类说明文。文章长度约为500字,词汇难度略高于高中要求,其中包含一定量的地理专有名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水平,将词汇进行分类,标出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并找出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猜词练习的部分,给出猜词的范例,训练学生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能力。对于专有名词部分,教师需要准备相应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根据美国主要河流的位置及特点设置相应问题,划分问题难度,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给出建议。最后根据文章内容,设置小组合作任务,画出美国主要河流的示意图。
2.进入情境
文章主题是美国河流,并不属于学生现有知识范围,教师需要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导过程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并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首先设置与中国河流相关的问题,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它位于中国哪里?它的源头在哪里?它最终流向何处?这些问题在学生现有知识范围内,学生愿意积极回答。接着再问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这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那么统一了,引发了讨论,教师给出确切答案之后,再问美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在哪里,学生大多并不知道,引发了他们想要阅读课文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教师顺势开展课文学习部分。
3.独立探索
文章学习按照不同河流的介绍划分部分,设置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答案。最初,可以由教师做出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分析文章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提问密西西比河全长是多少,源头在哪里,流向何处,有哪些支流,密苏里河以及俄亥俄河有什么样的特点,人们对待它的态度是什么等等。探索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及时纠正,根据问题难度,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保证学生处于一种解决具有挑战性问题的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随着课堂的推进,逐渐减少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4.协作学习
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支架式”教学不仅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有能力的同伴在合作中的作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了彼此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课堂最初引入情景,到独立探索,可能都会伴随有学生自发的讨论行为,除去这些,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画出美国河流的示意图,通过这一任务,深化所学知识。最后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讲解各条河流的位置、特点等。
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作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等。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适时加入评价部分,并不一定要评出优劣,而是要就学生的表现、回答的内容给出客观、中肯的点评,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协作学习部分可以加入同伴互评环节,每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余同学做出评分,最后教师总结,点评表现优异的小组,指出表现欠佳小组的不足,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结语
对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阅读课是扩大词汇量,训练阅读技能,拓宽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寻找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科学分析学生阅读现状,找出最近发展区,对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适时搭建或撤销“支架”,使学生真正实现从需要教师帮助到独立解决问题,从他人传授知识到自己内化知识的发展。
[1]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2]Wood D,Bruner J S,Ross G.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ical and Psychiatry,1976(17):89-100.
[3]陈蓓琴.最近发展区理论:基于文本的探究、阐释与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10):92 -96.
[4]郝玉娟.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1(3):70-73.
[5]谭志明.新编英语泛读教程1[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