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教学
2013-08-15李维
☆李维
(延庆县八里庄中心小学,北京延庆 102100)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存的问题
比起其他学科,小学生普遍对计算机课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学生知道使用计算机可以了解很多很神奇的事情,可以说是个百宝箱。而信息教师却说上课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以至于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时常被留上半节课改作业,后节课过来上课,但学习已经进入后半阶段,他又不主动问老师和同学,每节课留下的知识漏洞就慢慢体现出来,差异可想而知。(2)学生自控能力不一致。有些学生上课自己喜欢做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而教师经常因为这些极个别学生,而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3)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计算机,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4)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5)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好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或者对计算机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以上现象,分层教学模式就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二、在信息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应各级教学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分配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对学生分层
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差异最大的方面是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调查是获得真实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办法。采用发调查表和与学生开座谈会等形式来调查和了解情况。主要了解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有多长,学过什么软件,掌握到什么程度,家中有没有计算机,是不是经常上网,在网上主要进行些什么操作,等等。课前的调查,只是打一个基础,深入了解要在课内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当然,学生对计算机课的期望是什么,也应列入调查的范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希望学什么,怎么学,给我们尝试的“分层”作一个参考。从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了解到学生的差异。不可否认,学生的智力、认知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学生分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目前差异最大的是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影响面最广的差异也是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我们不可能,实际也没有必要从知识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认知方式的差异三方面分别去分层。我们只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其差异有一定共性。表现在学习能力上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层。能力高的一类的学生主要指,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接触过,包括“电脑爱好者”此类学生,这类学生计算机知识比较丰富,学习计算机知识欲望高,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中层次学生主要指对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或学习能力较强,这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最后一类学生是指接触计算机很少或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永远不变的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干预和帮助,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学习任务的难易,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目标的高低,学习方式的选择,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分层情况会发生变化。这主要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不同,以及通过一阶段学习后,在认知方式方面又产生新的差异造成的。例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阶段,高层次学生的比例相对就比较低,而在“画图”教学阶段,高层次学生的比例相对就比较高。同时,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学生学习类别分布的情况也不相同。这要求教师随时掌握变化了的情况,区别对待。
2.备课分层次
分层次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上课前教者要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将学习目标分层次。笔者带的年级是四年级,许多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已经是某一方面的“小专家”;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有的学生是其它学科的尖子生,但在信息技术学科却是个弱势群体。所以,上课前要先确定好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层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既要让全体学生在基本目标上拓展思维,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让差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例如:在用Word制作宣传海报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一样,对中、低层的学生要求是:能掌握“用艺术字作标题、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对高层学生除了上面的目标要求,还要求能合理修饰、调整版面布局,使宣传画美观、和谐、自然,通过图文混排的制作和设计起到更好的宣传环保的作用。通过目标分层,减轻了学生的一部分负担,让学生学起来不觉得乏味。
3.上课分层
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让学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兴趣学”。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也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主要是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学习是“分层”教学比较可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分组情况,可根据学习阶段性的内容,依据学生的类别,可大可小,可分可合。学生在学习中选择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否有待改进?在学习中是否遇到困难?应当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进行关注,而且应分层提出切实可行对策和实施办法。分小组是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分层”支持和帮助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策略。“分层”不是“分家”,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时有“共性”的问题产生,应当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层次”学生都会有收获。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如何兼顾各层次的不同要求,除了教师合理安排外,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优势,是兼顾各层次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教师有目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强带弱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4.操作练习上的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所以,操作练习在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指法练习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操作目标:基础好的A组,指法正确,姿势端正,盲打英文速度(50个/分钟);基础较好的B组,指法正确,姿势端正,盲打英文速度(40个/分钟);基础一般的和较差的C组:指法正确,姿势端正,盲打英文速度(30个/分钟)。当然,分组是根据原有的成绩定的。合格之后得“★★★★★”。同时,也鼓励向更高一组挑战,如果挑战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加一颗“★”。
5.评价分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作业的评价,对各个层次的要求要有必要的区别。基本的原则是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在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自己作业的看法。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可以淡化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将注意力放在发展能力上。测试评价,可根据阶段性的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办法。既有基础性的试题,也有提高性的试题,也可包含发展性的试题。评价少量采用笔试形式,多数采用课题的形式。课题型试题事先可公开,课题的难度也分层次。让学生去收集资料,上机独立完成。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评价。为了解决学生对分数过分追求的毛病,课题型的测试宜采用等级制。在测试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了促进各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的纵向评价为主,倾听学生自我评价意见。通过反馈,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组织更适应“分层”的教学。
四、分层教学的利弊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可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但班内分层教学的层次还是较为模糊,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不好教学目标,仍然会出现一个层次学生吃不饱另一层次学生吃不了的教学状态,达不到分层教学的要求。
五、实践后的效果
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尝试“分层次”教学法,笔者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1.教学方式多样,学生兴趣有所提高
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初级的学生给予了较多的讲解,中级的学生按照教材内容顺利展开,层次高一级学生给予了较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很欢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2.课堂纪律有所改善
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也有很大改善。教师在上课时不需要费工夫维持纪律。分层以后,学生按层次划分,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难度,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作品水平有所提升
分层以后,教师能够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例如:电子报刊的制作,对于初级学生在讲解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示范,对于中级学生只是将较难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不需要讲解,请学生观摩获奖作品,让学生直接完成进行展示。由于学生作业的难度有所不同,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教师能较好地关注学生。学生的学习作品完成情况也比原来好很多。
[1]蔡柏良.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02,(17).
[2]连燕玲.分层教学实验[J].机械职业教育,2003,(2).
[3]李丕瑾.课内分层的教学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