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人才跨文化素质内涵及其培养方式研究现状

2013-08-15黄炜文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中医药

● 黄炜 文盈

■责编/张新新 Tel: 010-88383907 E-mail: hrdxin@126.com

2009年 4 月 ,国务院签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求“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 促进国际传播。”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医药人才不仅是在医学领域为世界人民消痛祛病的医师,更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传播者。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必要性凸显,只有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才能肩负起向世界各地广泛深入地传播中医药的重任,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更好地发展中医药,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化形象。

笔者首先以“跨文化”和“中医药”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共获得43 篇文章,接着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阅读,选出11篇有研究价值的文献。同样,以“中医药”和“国际化人才”搜索,初步获得12篇,筛选后为2篇,以“跨文化素质”和“中医药”为关键字搜索为0篇。最终确定13篇文章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中医药跨文化素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国内研究现状

至今,国内文献研究普遍集中在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当前教育模式及相关制度对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约束、试探性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等方面。部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模型分析,提出了对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中课程设置的建议。总的来说,当前国内的研究停留在认识与探索阶段,且在培养模式上暂时缺乏奏效的研究方法。

(一)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跨文化素质内涵

当前国内研究基本上是从文化内涵层面和素质层面阐述对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未明确统一中医药人才跨文化素质的定义与具体构成。

1.文化内涵层面

一些学者从文化内涵方面研究中医药人才的跨文化素质,提出中医药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指个体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沟通能力, 它包含跨文化意识的形成;跨文化知识的掌握;跨文化交流技能的训练三个层面。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应从以上三个层面来进行,而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则是基础。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大前提, 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前提。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跨文化意识, 才能将这种交流意识进一步转化为交流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最基本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形成不同文化间的平等意识、理解和尊重意识及融合意识。

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跨文化的知识, 还要训练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技能,其目的则是让学生具有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即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和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 克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以中医药类学生为例,其跨文化交流技能其一是在临床上能做到用外语特别是英语与外国患者恰当地交流,完成接诊、治疗等环节;其二是在学术上能用英语在口头上、书面上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阐述中医药思想、表达学术观点等。

2.素质层面

目前,大部分文献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1)坚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现代医疗知识,掌握现代医疗技能,能用中医药理论进行辨症施治。(2)较深厚的外语功底,有丰富的外语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双语甚至多语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是跨文化素质的核心,国内文献均对其重要性做了详尽的论述。对于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普遍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中,突出表现在所培养的人才外语水平不高。(3)一定的国际知识和意识,了解、适应和接纳异国文化,尤其是异国的医疗风俗习惯。(4)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5)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能力。(6)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

对于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道德素质的教育。中医药学生肩负着继承发扬中医药的重任,应该具备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优良的医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能够兼容并蓄各种知识精华,也能够坚持自己的民族本土特色、探索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道路。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之在纷繁错杂的国际环境中也能坚持热爱祖国、服务社会,以发扬光大中医药为己任。

综上,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所需的跨文化素质基本可以归结为跨文化交流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度与开放包容能力、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并具备坚实的现代医疗能力。

(二)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措施

1.广泛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在 2001 年就提出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 5%——10%的双语课程。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当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科研与临床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使之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更好地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临床方面扩大其就业范围与服务对象,在科研方面能使其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取长补短,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蓬勃发展。双语教学在我国很多知名高校已有广泛开展,但在中医药院校双语教学还刚刚起步,还面临着教材落后、师资缺乏、学生适应能力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困难与问题。因此,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大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一定的专项培养经费,培养一支较强的教学团队,适当引进外籍教师,为我国的专业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留学与访问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2.扩大交换生项目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国际教育正蓬勃发展,大量国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有优越的开展交换生项目的基础,扩大我国中医药院校与国外医学院校、综合大学的国际交换生项目是培养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的有效捷径。派往国外学习的学生通过在国外高校的交换学习经历,不但能很快提高外语听说能力,而且能在异国教育氛围中感受到新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接受异国文化输入的同时,也会成为在国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媒介。同样地,国外交换来华的学生直接融入到我国学生的教学与生活环境中,也使我国学生获得了良好的直接与异国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整体的国际化氛围更加浓烈。

3.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能力

我国现有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等。担负发展中医药学使命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必须具备能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能力,高等中医药教育在国际化道路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性交流合作能力。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强与国外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的合作,借鉴国际办学经验,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要培养学生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国际型的专业素养、创新型的竞争能力。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举办学术研讨会要多邀请国外学者与研究人员,让学生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从事者与研究者零距离接触,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到国际刊物上发表高层次科研论文,提高学生参与国际间交流和竞争的能力。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对跨文化素质认识模糊、缺乏统一定义

相关文献对跨文化素质进行了描述,但未给出确切的含义,更谈不上统一。例如,就外语能力方面,许多文献只是笼统地指出要具备较深厚的外语功底,有些文献着重强调英语的精通,有些文献则认为应该具备多国语言能力;就专业知识方面,一般文献都指出中医药人才应有坚实的专业能力,但却未对此进行系统的论述,有的强调精于传统理论,而有的强调掌握现代医疗技能。

2.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缺乏理论基础

从相关研究文献看,促进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有很多,例如,改进课程设置,加强双语教学,扩大交换生项目等等。但是,并没有文献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评估标准、要培养何种程度的跨文化素质人才的衡量标准等进行专门研究,因而很难对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起到标杆和引导作用。

3.制约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待加强

研究如何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必须研究学校的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教育方式如何增强学生的现代医疗能力,课程设置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素质等问题,都是值得和必须细致研究的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研究甚少,有些仅仅是粗浅的笼统描述,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基础探寻。

4.国外医疗领域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状况研究有待加强

如果离开国外医疗状况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研究,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便如同闭门造车,实现中医药人才国际化更无从谈起。当前国内文献对于这方面的论述较少,而且对象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医疗系统相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较不完善,中医药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潜力相当大,仅仅研究面向发达国家的跨文化素质显然是片面的。

5.对外籍中医药留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有待开展

国内文献目前对中医药人才跨文化素质的培养对象,仅仅停留在本国中医药人才,而外籍中医药留学生熟悉其所在国家的文化,是传播中医药的天然载体,若其能熟练掌握中医药专业技能并富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识,必将对中医药国际化有显著的贡献。因此,研究中医药人才的跨文化素质,不但要针对本土人才,还要针对外籍留学人才。

总之,文献并未对跨文化素质内涵有明确统一的分析与定义,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未提出中医药对外交流跨文化素质表现特征与描述因子。没有这些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跨文化素质的培养模式就显得空洞并没有说服力。

三、未来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跨文化素质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1.深入分析影响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制约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显在因素,而一些潜在因素,例如中医药词汇翻译问题、中医药人才走出去的意愿不强等也在制约着中医药人才的国际化。与此同时,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在哪个层面上对中医药人才国际化造成制约均缺乏研究。因此,应建立在调查考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并用权重排列的方式分清主次因素并分析出各因素的影响方式。

2.详细调查分析国外医疗领域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

国外对中医药人才的实际需求,是培养中医药人才跨文化素质的立足之本。根据中医药人才的现有优势和潜在的优势,中医药人才不仅可以适用于国外医疗市场,还可以作为文化传播者传播中医药文化,甚至可以在世界医疗研究领域做出普世价值的研究。因此,必须研究和分析国外医疗领域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

3.开展对外籍中医药留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

与本土中医药人才不同,外籍留学生具备两方面的天然优势即外语交流能力和了解所在国文化风俗。因此,对外籍中医药人才跨文化素质的培养工作应集中到提高其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意识、传授其坚实的中医药医疗技能等方面。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应在综合考虑不同国籍留学生的状况、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科学论证后制定。

4.明确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所需的跨文化素质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所需的跨文化素质可分为专业技能、交流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方面。通过综合考虑中医药技术所需人才的能力、国外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潜力与需求目标、我国当前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实力等各方面因素,切实明确不同层次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所需的各方面的跨文化素质。

5.探索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定量评估标准

在明确“中医药人才国际化所需的跨文化素质”和“国外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基础上,对语言、能力、意识等各个跨文化素质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制定出各个素质指标的评价等级,最终利用人才评估方法制定出中医药人才国际化的定量评估标准。

1.彭海燕、郑晓红、陈明、袁晓琳、熊英:《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载《南方医药教育》,2010年第1期。

2.刘国伟:《浅析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载《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5期。

3.王忆勤、陈晓、梁尚华:《新世纪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对策》,载《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il 2003,Vol.24,No.4,Total No.263.

4.牛素珍、阎聚峰、孙士江:《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初探》,载《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年第3期。

5.杨毅、曹立娅、张飚:《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载《中国高等医药教育》,2010年第9期。

6. 王慧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载 《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第11期。

7.黄炜、岳素娜、张才纯、樊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程》,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