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2013-08-15徐德荣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韩朝鲜半岛合作伙伴

徐德荣,齐 伟

(哈尔滨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中韩互为重要近邻,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建交21年来,中韩关系经历了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时期,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经贸、人文等各领域成果显著,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受到朝鲜半岛安全问题、海洋权益争端、高句丽历史问题、韩国日益崛起的民族主义、美韩军事同盟等因素的制约,但是,只要中韩及时抓住和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形势总体缓和所带来的机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放透明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层面的磋商、协调与合作机制,增进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扩大社会人文交流,妥善处理有关争端,与有关方面共同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框架,就能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一、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一)战略性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中处于最高层的合作关系。中韩睦邻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发展,经历了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的关系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面,中韩双方均有各自的战略考量。

中国的战略考量是:在朝核问题和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主导作用,促进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随着朝鲜半岛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在积极地调整朝鲜半岛战略,在保持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改变了一直奉行的“重北轻南”政策,全面加强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合作,加强对朝鲜半岛的战略影响力。随着台海局势的缓和,朝鲜半岛问题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韩国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加强同韩国的关系有利于全方位地扩大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战略影响力,维护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中国与韩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牵制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扩张,进而实现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均衡。因此,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中国实现在朝鲜半岛战略利益的重要举措。

韩国的战略考量是:中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韩国进一步拓展对华投资,推进中韩两国经贸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上积极的战略影响力。韩国自然资源有限,劳动力资源不是很丰富,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为了韩国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谋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战略空间,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韩国发展中韩贸易关系的必然要求;为了避免美朝越过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避免韩国在朝鲜核问题的解决和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构建中被边缘化,韩国需要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增加外交筹码;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韩国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提升韩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与朝鲜有着特殊关系,韩国可以通过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问题上与中国交流,沟通,以协调双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二)全面性

2008 年5 月,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明博访问中国,中韩发表《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两国首脑互访机制和外交部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积极考虑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合作,为扩大贸易和投资采取实质性措施。[1]

政治协调加强。两国高层和各级别领导保持着经常性的交往,对两国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加强友好往来,增强政治互信;促进两国立法机构、政党沟通与交流,加强外交部门对话和防务当局联络机制,妥善处理双边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经贸依存加深。2011 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206.31 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其中,韩对华出口1342.05 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自华进口864.26 亿美元,同比增长20.8%,韩顺差477.79 亿美元。中韩双边贸易额占韩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0.4%,韩对华出口依存度为24.1%。[2]在贸易结构上,韩国主要向中国输出机械、电器、化工和钢铁等产品;而中国过去主要输出农产品和矿产品,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向韩国出口的钢铁、电子、化工、电子等产品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投资方面,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在中国的韩资企业约有2 万家;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潜力巨大。在金融领域,中韩两国也有合作,韩国银行在中国开办了办事处,支持韩国企业的出口业务;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首尔的办事处营业。增强两国实体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扩大环境产业以及保护黄海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频繁。2010 年和2012 年分别被定为中国访问年和韩国访问年,中韩两国大力支持两国民间团体在文化和媒体领域开展交流活动。韩国对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后,在韩国形成了“中国研究热”。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韩国的文化教育进行大量的研究,对中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时,中韩两国学者还在学术领域开展了学术互访、讲学研讨会等活动,两国互派留学生,交换教授,交流学术资料与信息,从而促进了两国学术发展。中韩在医学、文艺、体育等其他领域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两国医学界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文化团体的互访,举办音乐会、展览会、体育比赛、电影周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分别在中国和韩国兴起了“韩流”和“汉流”。在中国,韩国的电影、音乐、服饰非常流行,代表韩国现代大众的文化非常受年轻人的推崇。同样,韩国人对中国的汉语学习热情得到增强,并且更加关注中国的经济文化动态。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期。

(三)不平衡性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不平衡。自1992 年建交以来,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政治关系发展相对落后。政治关系是在经济关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两国的政治交往仅停留在首脑互访上,对某些实质性的问题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中韩两国虽然会定期开展战略对话,并涵盖所有政策性的问题,但是这种对话机制还没有形成针对战略问题的解决机制,所达成的只是在某些问题上的共识,没有有效的组织机构解决中韩在战略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与朝鲜特殊的政治关系,韩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韩政治关系的发展。

双边贸易关系不平衡。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中国出口成倍增长,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45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2007 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477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2011 年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477.79 亿美元,同比增长5.6%。[2]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双方商品需要结构不同造成的。其次,韩国政府在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方面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依然存在着保护性高关税、对中国商品的歧视性措施。再次,加工贸易使顺差转移。随着韩国对中国投资的不断加大,许多韩国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其结果,一是从韩国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并非全部返销韩国,造成双边进出口不平衡;二是产品原产地发生变化,使原来与第三国(美国)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中国。

二、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韩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存在微妙分歧

2008 年2 月25 日,韩国国内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推行强硬的对朝政策。韩国政府改变了金大中的对朝“阳光政策”和卢武铉的“和平繁荣”政策,实行“共存共荣”的对朝政策,即在实用主义原则下发展韩朝关系,建立以“无核化”为基础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韩朝经济共同体;将解决朝核问题与提供经济援助和扩大经济合作挂钩,主张先解决朝核问题,然后扩大南北经济合作。李明博明确提出“无核、开放、3000”的对朝战略构想,如果朝鲜弃核和走向开放,韩国将帮助朝鲜在未来十年内使朝鲜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 美元以上。反之,如果朝核问题不解决,南北经济合作也不会扩大。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国际社会很看重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也因此容易造成种种误解,认为中国是唯一能够影响朝鲜的国家,但实际上,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制定或修改自己的对外政策,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是有限的。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朝鲜国内局势的稳定发展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既要考虑国际社会的关切,也要考虑朝鲜的利益诉求。

中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的态度是坚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消除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促进半岛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期望朝韩双方能够通过和平对话机制,协商半岛无核化以及半岛的统一。同时,中国也主张与其他国家共同协调合作,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在解决朝核问题的立场上,中国与韩国有较多的共识,因此,主张与韩国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半岛无核化。但是,中韩在朝核问题上也存在微妙的分歧:在六方会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下,李明博总统试图推进其“大谈判”构想,把弃核、弹道导弹等问题“一揽子”纳入谈判范畴,而中国认为重点应该放在重启六方会谈上;韩国借助韩美军事同盟,不断举行韩美联合军事演习,对朝鲜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甚至意欲搞垮朝鲜政权,而中国认为朝鲜半岛局势的核心是安全问题,这种安全是包括朝鲜在内的东北亚所有国家的共同安全,只有实现相关国家的共同安全,半岛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才能实现东北亚的长期稳定。[3]

(二)中韩海洋权益争端

首先,中韩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苏岩礁问题上。苏岩礁位于我国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 海里处,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苏岩礁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 米处,周边海域平均水深50 米,南北长1800 米,东西宽1400 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五省渔民活动的渔场。1963 年,中国海军对苏岩礁首次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并向国际社会宣誓了领海主权。与中国相比,1984 年韩国才确认了苏岩礁的存在,1987 年就在苏岩礁上非法设立了航海浮标。从2000 年下半年开始,韩国投资约2400 万美元,在苏岩礁最高峰南侧65 米处兴建了一坐76 米高,3600吨重,约15 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命名为“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2001 年1 月26 日,韩国为了拓展海洋专属经济区,将苏岩礁非法命名为离於岛。2000 年到2003 年我国政府两次就韩方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问题向韩方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的重叠海域进行单方面的活动。

2008 年6 月25 日,韩国济州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通过条例案,将1 月18 日定为“离於岛日”。中国对此希望采用南海邻国多次召开的“南海会议”取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范例对韩国进行交涉,但韩国方面没有给予回应。

2012 年3 月中韩两国苏岩礁争端升温。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宣布,苏岩礁处在中方管理海域,属海洋局巡航范围。2012 年3 月12 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苏岩礁问题表示:“中方关于苏岩礁的立场是明确的,苏岩礁所处海域位于中韩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其归属须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在此之前,双方都不应在该海域采取单方面举动。同时,中韩双方就苏岩礁问题也是有共识的,即该礁不具有领土地位,中韩双方不存在领土争端。”[4]然而,韩国总统李明博却称,无论以怎样的形式,韩国都将对离於岛(苏岩礁)实行管辖,离於岛(苏岩礁)是具有独立经济活动权利的专属经济水域。与此同时,韩国外交通商部助理部长金在信向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表达了对中国的主张的抗议。

其次,近年来中韩两国关于非法捕捞问题摩擦不断。2008 年9 月,一名韩国海警试图检查一艘中国渔船时身亡。2010 年12 月,一艘在黄海捕鱼的渔船在撞击上韩国海警船只后倾覆,两名中国船员丧生。2011 年10 月,就韩国海警说曾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制服了中国渔民的非法捕捞,有21 名渔民被拘捕,这些渔民在缴纳罚款后被释放。2011 年12 月12 日,韩国海警在黄海海域登上一艘中国渔船,一名海警在暴力执法中受伤,另一名海警身亡。为此,一方面韩国提高了对越界捕捞的中国渔船的罚金,另一方面,斥巨资打击越界捕捞的行为。2011 年12 月26 日韩国宣布投资9324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 亿元),打击中国渔船越界捕捞行为。韩国声称,要将这笔经费用于为海警购置大型舰艇,政府计划在西部和南部海域增加部署9 艘大型舰艇,并在2014 年底将现在的18 艘快艇换成新型快艇;此外,韩国还提出要将海上特殊机动队员全部换成特种部队出身人员,并计划在年内制定简化的枪支使用手册,使韩国海警在管制非法捕捞渔船过程中,只要判断生命受到威胁时或执行公务受阻时,就可以使用枪支。2011 年12 月27 日,在第四届中韩高级战略对话中,两国对如何防止越界捕捞问题进行了讨论,寻求解决摩擦的途径。中国对韩国海警管制中国非法捕捞渔船时使用枪支的方案感到忧虑,中韩两国针对非法捕鱼问题观点还没有达成一致。

(三)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首先,韩美军事同盟的制约。韩国一方面要避免朝鲜研制核武器带来的军事威胁,维护半岛的稳定与和平;另一方面要依靠巩固韩美同盟,增强韩美之间的互信,借助美国帮助韩国提升其军事能力,保持朝鲜半岛的军事“平衡”。韩美之间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军事采购,防务磋商等方式,不断巩固韩美军事联盟。美国不仅向韩国出售尖端的武器提高其军事硬件水平,还不断提升韩国军事作战能力,并进行美韩联合军事演习。韩美军事同盟的不断强化,既无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也不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韩美FTA 的影响。2012 年3 月15 日,韩美FTA 正式生效。其主要影响在于:分散韩国的对外依存度,摆脱其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有利于韩国与中国争夺美国市场,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汽车、纤维、电子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对美出口将会大幅增加;形成韩美“整体同盟”,牵制中韩的融合。韩美FTA 除经济上的考虑外,还包含深层次的政治因素。韩国在长远战略上想做中美之间的“势力均衡者”,以便在东北亚地区求得良好的生存发展,而作为唯一与美国缔结FTA 的东北亚国家,韩美FTA 将使双方在已有军事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同盟,从而形成“整体同盟”,提升自身“东北亚平衡者”的地位。美国在长远战略上要遏制中国,牵制中韩融合,也需要利用韩国的“平衡战略”,通过美韩FTA 加强美国同东亚的联系,阻止韩国深度融入中国经济圈,削弱中国对东亚的影响。

(四)韩国日益崛起的狭隘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民族主义得不到正确引导,就会表现出其狭隘和极端的一面。

韩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附庸,近代又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韩国独立后又长期受美国的控制,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韩国渴望民族自主,寻求民族自尊,这使韩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周边大国的迅速崛起,韩国的民族主义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韩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韩国对他国的人民、历史、文化采取轻视的态度,并试图通过对他国历史和文化的篡夺来实现民族自主与自尊。

韩国出版社于1994 年出版的朝鲜半岛历史专著《大朝鲜帝国史》,将古代朝鲜描述成一个领土涵盖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帝国,中国古代人物、部落、日本皇室说成为朝鲜民族后裔,韩语为全世界语言之母等等,提出了“中华文明源自韩国古代文明”、“古代韩国人在迁往朝鲜半岛的途中创造了黄河文明”、“韩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等篡改历史文化的另类史观,引发与中国和日本的争议。

韩国军方更是通过将《大朝鲜帝国史》改编的《国民教育史》用作韩国陆军军校教科书,来培养韩国军人的民族优越感。韩国的主要媒体也不时为韩国民众灌输韩国民族至上的思想,在新闻标题中公开或暗示韩国民族优越于亚洲其他民族,并且对韩国文化及历史中著名人物进行夸大描述。借助“韩流”,通过影视剧形式对中华文化以及历史进行篡改,从而宣扬韩国文化的优越性。在韩国甚至有人提出“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孙中山有韩国血统”,“中医源自韩医”等不可思议的言论。

(五)中韩关于高句丽历史问题的争议

首先,韩国对历史进行选择性叙述。由于韩国在其民族认同问题上对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以及韩国学者将历史问题现实化、学术问题政治化,导致中国认为其东亚历史文化的话语权地位受到冲击。而韩国方面自认为其行为与中国没有关系,这就使双方的观念冲突成为必然。

2004 年中韩两国因古高句丽王国的历史归属而发生冲突。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一份有关“东北工程”的报告中指出,高句丽国(公元前37 年-668 年)和渤海国(698 年-926 年)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韩国指责中国通过“东北工程”将韩国的古朝鲜史、高句丽史、渤海史等朝鲜半岛古代史全部编入中国史,并将相关文章编集成学术专著。韩国主流媒体大量宣传中国歪曲历史,声称高句丽是韩国的历史,并从政治、经济、民俗和体育等方面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韩国民众更是穿着民族服装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前示威,各种韩国的社会团体也举行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并且提出“拒绝到中国旅游”的口号,韩国外交部副部长也宣称“政府要以强硬态度回应中国歪曲历史的行为。”韩国政府声称“捍卫高句丽历史是当前政府的第一要义”,高句丽历史是韩国最值得骄傲的历史,是涉及到民族性的重要问题,韩国要从学术和外交角度,对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由此韩国将学术问题引领到政治层面。

2004 年9 月17 日,由中方提议两国在汉城召开关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两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各自引用历史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高句丽历史属于韩国历史,有学者认为高句丽历史属于中国历史,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引发了两国学者关于历史问题的争论,更有人借助学术争论引入政治,想要根据历史上对国界的划分来划分现今国界,在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下引发了两国对于历史的争论。

其次,由历史问题引发领土争端。中韩两国历史问题的契合点不少,但是历史问题现实化,导致对历史上领土问题的不同认识变成了对现实领土的要求,引发中韩两国的领土争端。

中韩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间岛”指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包括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市,满洲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立间岛省,省会是龙井。“间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现隶属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然而部分韩国学者和议员对中国的领土抱有极大的野心,称中国的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是韩国的领土,甚至有学者提出中韩两国应该根据古高句丽和渤海国的疆域划分领土。韩国还将“间岛”作为韩国领土写入教科书。

尽管韩国国内一直有人对中国的领土存有野心,但是,韩国所谓的领土争端经不起历史事实的验证,更没有现实性可言;然而,这种将历史问题现实化的做法却使得两国民间对立情绪加强,不利于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

三、中韩进一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两国多层次多层面的磋商、协调与合作机制

首先,形成两国领导人经常性互访机制,巩固中韩关系政治基础。中韩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有利于为中韩两国关系发展奠定政治基础。1992 年8 月24 日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政治关系进展顺利。1994 年和1995 年,韩国总统金泳三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后访问了对方国家,这是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元首首次互访,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1998 年金大中总统访华,双方宣布建立面向21 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0 年10 月,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韩国,与金大中总统举行了正式会谈,就朝鲜半岛形势、两国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将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2003 年韩国总统卢武铉访华,双方宣布建立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 年11 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赴韩国事访问,全面阐述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韩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8 年5 月李明博总统访华,双方宣布建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 年8 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第二次访问韩国,中韩发表联合公报,建议领导人保持经常性互访。2012 年1 月,韩国总统李明博第二次正式访问中国。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并多次在国际多边活动中会晤,增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

近十年来,中韩建立了许多沟通渠道,在政治上,两国高层领导经常性地互访,对地区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显示出中韩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的态度以及战略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需要形成一种高层领导定期对话和联系的常态机制,进一步促进两国领导人互访,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形成对话,达成共识,进一步巩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其次,促进两国政府部门交流,形成战略对话机制。通过相关部门的战略对话机制,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和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坦诚相待,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相互照顾对方的重大关切,牢牢把握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方向。

深化两国外交部门的战略对话机制。2005 年胡锦涛访问韩国时中韩发表《联合公报》,表示要建立副外长级定期磋商机制。2008 年12 月2 日,首次中韩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由此启动了涉及两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的战略对话机制。对话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到2011 年底,双方已经举行了四次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就朝鲜半岛形势、国际金融危机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韩需要在此基础上,将两国外交部工作层业务磋商进一步机制化,加强在对外政策及国际形势方面的沟通与协调。

形成两国高层军事交流机制。无论国家安全的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当代国际社会,传统军事安全仍然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领域。两国有必要开展防务当局高层互访,加强相互联络机制。两国应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军事交流合作,如军事学术交流,军事人员互相交流,召开各种级别的军事会议,在灾难应急响应合作、人道主义救援、反恐反洗钱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增强彼此认知,并借此推动双方在传统安全领域的了解与合作。

再次,促进中韩文化交流,推动两国民间交往。中韩同属儒家文化圈,文化交流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文化交流关系,这对中韩消除误会,减少摩擦,增进理解,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促进两国人民友谊发展,推动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两国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并以此推动中韩民间交往。1994 年《中韩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的签署,拉开了中韩两国政府间文化合作交流的序幕。同年10月,中国文化部长刘忠德访问韩国,次年韩国文化体育部长朱墩植访问中国。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中韩文化、教育、体育和学术领域的交流都取得的一定的成效。2002 年中国文化部部长和副部长分别率领代表团赴韩国访问,主持了“中韩建交10 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等活动。2005 年5 月,中韩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青少年交流协议》,决定双方邀请青少年互访。2009 年中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青少年交流协定》,进一步扩大中韩青少年交流规模、提高交流质量,增进两国国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民间基础。2010 年和2012 年分别被定为中国访问年和韩国访问年,举办了旅游等多种双边交流活动,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建交20 年来,中韩两国人员交流数量增长了近50 倍。2011 年,中韩人员往来达650 万人次。[5]中韩政府支持两国民间团体在文化和媒体领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两国学术机构开展历史、文化等领域交流。中韩两国还通过文艺演出、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不断推动中韩民间文化交流。

(二)与有关方面共同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框架

首先,继续推动六方会谈,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关于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有以下几种标准:一是彻底解决。包括朝鲜的核设施去功能化、核计划的全部申报、核材料的处理、已经进行过核试验的核装置的处理等,能表现出朝鲜配合美国和国际社会做“彻底弃核”的处理。二是基本解决。朝鲜配合美国和国际社会实施核设施的去功能化、核计划的全部申报、核材料的处理等,并承诺今后不再进行核开发和搞核扩散,但原有经过核试验的和装置并没有放弃,国际社会也对此不再追究,实际上,所谓的基本解决就是对朝鲜拥有核的一种默认,就是要求朝鲜以后不能再进行核开发。三是部分解决,即核设施的去功能化。

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需要一个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磋商和会谈的机制,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朝核问题就会处于失控状态,而美国很有可能借着“朝鲜威胁”之名在东北亚大肆扩充军备,那么东北亚地区的平衡和秩序将被打破,朝鲜半岛可能重燃战火。

2003 年8 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促成了解决朝核问题的谈判,即六方会谈,美、俄、中、日、朝、韩等六国确定了通过谈判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2005 年9月19 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经过艰苦的谈判,通过了《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的局面和道路上来;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国重申其依据1992 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2007 年2 月13 日第五轮六方会谈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朝鲜实现了由口头承诺到落实行动的关键性转变,同意设立朝鲜半岛无核化工作组、朝美关系正常化工作组、朝日关系正常化工作组、经济与能源合作工作组、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组,讨论制定各自领域落实共同声明的具体方案。2008年6 月26 日,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列表,27 日,象征性地炸毁了宁边的核冷却塔。同时美国也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去。朝美双方所采取的相应行动,标志着六方会谈工作的阶段性结束,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带来了希望。

事实表明,六方会谈机制对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防止核危机升级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六方会谈也是中、美、日、朝、韩、俄各国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然而,目前朝核问题还处在“部分解决”的阶段。如果六方会谈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就可以向着“基本解决”的方向发展。通过六方会谈,推动朝核问题中的朝美两国通过相互利益交换来达成妥协,推进朝鲜半岛向无核化进程发展。尽管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步履艰难,困难重重,但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存在始终是影响朝鲜半岛安全与稳定的隐患,因此,面对朝核问题解决的艰难处境,六方会谈继续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各国继续落实与巩固六方会谈已经取得的成果,坚定不移地推动、完成六方会谈下一阶段的任务,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除了六方会谈之外,尚无可以替代的其他机制。六方会谈依然是促进彼此了解与信任,讨论化解朝核问题,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唯一可行的平台。

其次,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要解决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以及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就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朝鲜半岛是几大利益集团的交会处,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牵涉着相关国家的利益,国家间的利益纠纷容易引起矛盾,从而增加了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因而,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通过利益协调可以维护东北亚各国的利益,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为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韩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中华儒家文化对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两国在近代又有共同的被侵略的经历,因此,中韩两国可以充分利用中韩建交20 周年和举办中韩友好交流年为契机,推动中韩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利用韩国访问年、丽水世博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合作,促成中韩两国在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上达成更多的共识。军事安全合作方面,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及东北亚地区核不扩散状态,降低军事对峙的程度,逐步减少该地区的军事投入,进行卓有成效的军控活动。政治安全合作方面,在国际社会中相互承认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确保各国生存空间,减小生存压力,构建和谐地区。经济安全合作方面,在对朝鲜进行必要的经济援助的同时也要开展正常的经济贸易合作,使朝鲜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为区域经济安全合作创造条件。文化安全合作方面,必须摈弃意识形态对立,起码不能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各国拥有保留各自文化传统、传承民族价值观念的权利,而不应强制输出本国的意识形态、文化观念。[6](P157)

(三)进一步加强中韩经济合作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加强中韩环黄海经济圈合作,可以利用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建立的互信,使两国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有更多的认同,推进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从而深化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推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中韩两国地理上相邻,文化上同属儒家文化圈,这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中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为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外资投资回报率较高,是韩国投资较好的选择对象;同时,中国正在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是韩国商品最好的、最大的市场;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三星经济研究所分析说,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72%。这超过了韩美自由贸易区(0.56%)和韩欧自由贸易区(1.02%)。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也认为,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7]虽然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两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真正实现尚需时日,韩国国内需要举行听证会,成立FTA 小组委员会和促进委员会等一系列程序,加之韩国在2012 将进行国会和总统选举、中日钓鱼岛争端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之路还很漫长。但是,相信两国的共同经济和战略利益会促进两国不断地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协商,以促进两国不断增进信任,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区的早日建成。

其次,提升中韩环黄海经济圈合作水平。“环黄海经济圈”是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日韩三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提出的以地方为主导的经济合作体系,其地理范围应该包括中国的四省三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及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朝鲜半岛西海岸、韩国的西海岸及东南地区(首尔市、仁川市、大田市、、釜山市、仁川市、蔚山市)、日本的北九州及下关(北九州市、福冈、长崎、下关、山口)等地。其辐射半径1500 公里,区域总人口超过3.5 亿,GDP 总额超过2 万亿美元。

中韩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两国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有较强的互补性,如中国在环黄海沿岸的各省市拥有较好的农业条件,有丰富的农产品,纺织业产品以剩余劳动力及煤、石油等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缺乏资本、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韩国拥有丰富的资本、先进技术、工业设备和产品,却缺乏能源、农产品和劳动力,两国可以取长补短。

但是,中韩两国在环黄海经济圈中的经济合作层次和水平亟须提升。需要建立中央政府授权、地方政府主导的专门合作机制,及时就经济合作中面临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合作的行政成本。需要明确规划,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设立推动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区,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增强集群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合作。整合海上物流、陆上物流和航空物流,构建环黄海经济圈的物流体系,通过建立保税物流港区、保税仓库、保税管区,为通关物流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通关环境;设立一些综合物流企业、物流公司来形成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层次。发掘中韩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环黄海经济圈的旅游网络建设。推动环黄经济圈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凭借得天独厚的滨海条件,发挥众多海港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推动环黄海经济圈的港口经济发展。[8]

[1]中韩发表联合声明[EB/OL].http://news.163.com/08/0528/21/4D2EU66M000120GU.html,2008-05-28.

[2]2011 年韩国进出口及中韩双边贸易情况[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dxfw/cj/201201/20120107936137.html,2012-01-20.

[3]乌元春.中国副外长接受韩媒采访:朝鲜半岛安全尚存问题[EB/OL].http://www.takungpao.com/sy/2012 -08/23/content_979991.htm,2012-08-23.

[4]外交部就印尼总统访华、苏岩礁立场问题等答问[EB/OL].http://bookmark.people.com.cn/toViewBookmark.do?id=209196,2012-03-12.

[5]杨敏.韩国学者期待中韩学术交流机制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7-16.

[6]徐德荣,孙威.全球化视野下解决朝核问题的路径:构建东北亚多变安全合作机制[A].全球化与和谐世界[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7]张哲.韩专家对中韩自贸谈判不乐观 称或比韩美之路更漫长[EB/OL].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1/2343317.html,2012-01-10.

[8]梁明,李光辉.推动环黄海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0,(2).

猜你喜欢

中韩朝鲜半岛合作伙伴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中国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CHIP全球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