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媒体慈善的作用和意义——由《秦皇岛晚报》设立“晚报爱心基金”说开去

2013-08-15田哲轶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晚报秦皇岛救助

□田哲轶

(秦皇岛晚报,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媒体是公益慈善活动的放大器,也是慈善精神的引领者,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仅是宣传者、报道者、传播者,更应是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秦皇岛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之一,以成立“晚报爱心基金”为标志,凝聚爱心资源,在努力打造媒体慈善救助品牌、在公益性慈善活动的组织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充分展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对于有效引领社会风气,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媒体在公益慈善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具有独特优势。主流媒体导向性强、覆盖面广、公信力强、信任度高,在弘扬社会正义、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慈善事业与主流媒体具有一致性,即都是为了公众利益,都需要有很高的公信力,都是利用自身的特殊职能关注和守护大众利益。二者结合起来的媒体慈善,可以把分散的爱心整合起来,更加有效地开展公益活动,不断将媒体的动员力转换成行动力。

关注贫弱、济危救困,《秦皇岛晚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在努力做一张“百姓报纸”,多年的采访实践,让我们有一种困顿:一方面是贫病交加的渴望救治的弱势群体,得不到救治,一方面则是民间和社会持续升温的慈善热情,无处释放。这需要媒体充当起慈善的桥梁和纽带,也就是媒体要主动介入,将角色从单纯的报道者向组织者和推动者转变。

2011年3月1日,在《秦皇岛晚报》创刊15周年之际,我们发起成立了“晚报爱心基金”,活动推出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捐款,奉献爱心。现场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是由晚报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集体捐出的。“晚报爱心基金”的成立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界的关注,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捐出100万元,希望爱心基金能够用到最迫切需要救助的群体中去。晚报刊发成立爱心基金的消息后,编辑部电话不断。一位市民为基金捐款10万元,因为在外地不能亲自来到现场,他特意委托他的同事前来替他表达爱心。

在启动仪式现场,盲人按摩师杨冬梅和同为残疾人的丈夫互相搀扶着来了。他们走到捐款箱前,摸索着投入了500元捐款,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社会给了我们那么多关爱,我们应该感恩,应该回报社会。”几年前,杨冬梅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残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左邻右舍经常帮助她。孩子上大学时,残联还资助了5000元学费。后来她参加了残联的免费培训,学会了按摩,之后开了盲人按摩店,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现在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有了保障。除了自己捐款,杨冬梅还带来了一位患者的心意。

晚报爱心基金的设立让许多像杨冬梅这样普通百姓的善心有了释放的渠道,让他们懂得慈善不仅仅是富人才能参加的活动,社会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善举。

发挥媒体时效性强的特点,突出救助成果报道,不断扩大媒体慈善的影响力。“晚报爱心基金”从成立之时就确定了以扶老、助幼、救残、济困、赈灾等为主要救助方向。借助媒体实地采访、调查的优势和影响力,直接把善款拨付给需要帮助的人,使更多的急需帮助救治的人群得到救助。两年来,成功救助多起案例,已经逐渐成为秦皇岛市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如家庭贫困学业难以为继的周媛、周满姐弟,无钱植入人工耳蜗的失聪幼童张瑶等等,当他们陷于困境时,“晚报爱心基金”伸出了援手,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

今年3月,来自北戴河新区农村的24岁女孩单晓玲参加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开启全新人生的她,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晚报爱心基金”的资助,她的生命会是怎样一番境遇。一年前,为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身患重度尿毒症的她处于生死的边缘,母亲决定“割肾救女”,可巨额手术费却没有着落,在“晚报爱心基金”的资助下,她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青春再次绽放。

同样,2011年7月,在“晚报爱心基金”的帮助下,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大学生耿立松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经过一年的术后恢复,2012年9月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为农村幸福院购买急需物品、资助无助困苦母亲、为贫困山区学校和城市打工子弟小学建立图书室、购买体育器材、为无钱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提供学费……通过“晚报爱心基金”这个平台,把分散的爱心整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公益慈善中去,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力,又增加了《秦皇岛晚报》的美誉度和市民认可度。

不断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规范运作模式,使媒体慈善更具向心力,努力打造媒体慈善救助品牌。媒体慈善活动只有好的理念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好的组织和执行模式。媒体慈善报道的主旨是凭借其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通过对慈善事实的报道,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弘扬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为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媒体慈善公益中来,如何让人们的善意有一个良好的释放途径,我们广开资金筹集渠道。提出了“每月捐10元”的倡议,即一个人每月捐出10元钱到“晚报爱心基金”账号,多人捐赠,长期坚持,再由“晚报爱心基金”把大家捐赠的善款拨付给需要帮助的人。正是通过这种聚沙成塔、细水长流的方式,“晚报爱心基金”让更多的人毫无负担地参与公益事业。此外,通过举办篮球义赛募集资金、企业成立纪念节约庆典资金进行捐赠、车房文化节举办义卖活动等等,多种渠道为“晚报爱心基金”募集善款,使公益成为一种滋养大众心灵的快乐源泉。

信息公开透明是媒体慈善取信于民、赢得公信、树立形象的关键,“晚报爱心基金”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成立之时,便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接受捐赠信息公开、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包括日常性捐助信息、受益对象、捐赠款物拨付使用数额等内容都会在报纸上予以罗列发布,还通过网络实时公布收到的捐款数额、受助人群情况和捐款去向。同时,“晚报爱心基金”还由读者代表、企业家代表、慈善协会工作人员和晚报采编人员共同组成了监督组,每笔支出都须监督组的审核通过。根据活动需要,还组织志愿者代表看望受助者,让捐助人做到心里有数,也让救助活动更具人性关怀。

猜你喜欢

晚报秦皇岛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水下救助抢险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救助小猫
《圣诞夜》晚报
孙婷婷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