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宣传的视角考量

2013-08-15文丨毛产民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工作者群众

文丨毛产民

(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河南平顶山 467099)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社会舆论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因此,新闻宣传要肩负起新时期的重任。在诸多的新闻元素中,新闻视角贯穿着对新闻事件或事实不断寻找、透视、表现、挖掘和思考的全过程。大量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一篇报道能否引起关注,新闻视角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闻工作者就有必要从新闻宣传的视角方面加以考量。

1 俯视

即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来看待、思考问题。舆论导向是具体的、多方面的,有政治导向也有经济导向,有思想导向也有行为导向,有文化导向也有社会导向等等。在采编新闻时,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善于从宏观把握微观,再以微观体现宏观,避免微观真实而宏观失实,确保新闻宣传不出偏差。

新闻界前辈范敬宜同志有句名言:“不审时就不能度势,不度势就不能选题”。正确引导舆论,必须审时度势、准确选题。这是优秀新闻工作者舆论有俯视目光的集中表现。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素养。

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只有深刻理解理论精髓,把握政策实质,才能增强新闻敏感,新闻报道才会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扑得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各种社会现象五彩纷呈。如果一位新闻工作者没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就很难在繁杂的社会现象中明辨优劣、分清是非,理出正确思路,已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如果在自然界,“瞎猫逮住死老鼠”,纯属偶然的话,那么,吃不透政策实质,只能是盲人摸象,何谈正确的舆论导向?

最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个别乡村以“群众的事情群众办”为借口,对修路、建桥、架线、安灯、兴建文化大院、改变村容村貌等,强行集资摊派,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而个别领导则作为典型大会讲、小会谈;个别县台作为经验宣传推广。针对这一现象,平顶山电台及时组织编辑记者围绕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精神,集中采访报道,同时,撰写播发系列评论:《好事应当办好》、《建设新农村应尊重群众意愿》、《求真务实建设新农村》等。很多听众收听到节目后,来信来电称赞我们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其次是既当杂家又当专家,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力求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清水煮瓠子”的新闻报道永远不会受到受众欢迎。假如你是一位跑煤矿的记者,就应当了解目前全国煤炭的供求,各大煤矿的质量、技术装备以及生产经营等情况。掌握这类信息,懂得这方面的知识,一旦遇到新情况需要报道,你就立即会知道它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新闻价值就不难判断。相反,你对此方面的信息、知识一无所知,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这样写出的新闻岂不洋相百出?岂不误导舆论?

总之,具有俯视的目光,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党和人民的高度,“登泰山而小天下”。抓住见解独到、在微观和宏观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对整个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新闻,进而影响、引导社会舆论。

2 透视

即从独特的理性角度,以具有穿透力的目光,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的新闻素材中挖出亮闪闪、光灿灿的“金子”。

抓住本质的报道,既能给实际工作者以经验,又能给专家的研究或领导的决策以启迪,达到“传达准确及时、传播广泛适度”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准”和“稳”上下工夫。要像X射线一样,通过透视一个个典型,抓住根本,实实在在地指导工作。

今年高考之后,一些学生焚烧教材、丢弃衣服… …面对老师的批评,“理直”且“气壮”:“花你一分钱了?你心痛啥?”我们由此及彼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人的铺张浪费。透过惊人浪费现象,看到一些人“物质富有”背后的“精神贫穷”。于是,平顶山电台围绕这一现象播发了多篇报道,并配发评论《富了物质决不能穷了精神》等,很好地引导了舆论。

新闻的时效性、包括“及时”和“适时”两个方面。及时需要抢,适时需要等。要使新闻宣传产生较大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有大量指导思想正确,适时而有分量的典型报道。而等时机,就是为了让新闻报道同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最佳宣传引导效果。反之,报道脱离党的中心任务,超前或滞后,就会形成 “隔山炮”或“马后炮”,从而,影响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重大作用的发挥。因此,在组织报道中,要通过解剖麻雀,以小见大,及时播发有说服力的典型予以配合,这样的新闻报道自然容易引起社会重视,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3 环视

即采编播发新闻要“目中有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群众,指导群众,服务群众,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要,把握群众脉搏,使正确的舆论能够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引导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焊花点点的车间,深入金光灿灿的田野,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抓到蹦跳有力的“大鱼”,从而跳出 “观点加数字加例子”八股新闻的怪圈,扭转“谁写谁听、写谁谁听”的怪象。

从宏观讲,搞活新闻需要拓宽思路,广泛选题,跳出单纯生产销货、产值利润、会议报道、数学重叠等老框框,目光扩展到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大道理说小、深道理说浅,“硬”道理说“软”,做到内行不觉浅,外行乐意听。

从微观讲,应当化远为近,与群众、与生活、与实践贴近、贴近、再贴近。新闻具有接近性特点。贴近群众是我们永恒坚持的方向。近年来,我台记者紧紧抓住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着力点采写报道,不断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去年,平顶山电台记者报道县域经济发展,跳出项目相加、数字重叠、无关群众“痛痒”的圈子,数易其稿,聚焦群众关心的环保问题,采写了《舞钢市宁可丢掉数十亿,确保绿色GDP》一稿,受到听众好评。今年初,我市发布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字串串,成绩喜人,但宏观高度与一般市民贴得不近,因此,没有多少人关心它。平顶山电台新闻编辑在处理这个公报时,将枯燥数字形象化,化大为小,化远为近,算出一天生产产品和一天创造的价值,以醒目的题目《你知道鹰城的一天吗》予以报道,市民反映良好。因此,坚持“三贴近”,应当注意挖掘在地域、心理、利益与群众最贴近的新闻,避免受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一句话,具有环视的目光,要求新闻工作者时时刻刻心有群众,笔端常聚群众的思想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无论整体宣传报道计划,还是具体一篇稿件,新闻工作者都应当具备“俯视、透视和环视”的目光,传播四面呼声,眉批八方时风。我们的新闻宣传只要做到了“风声雨声鼓呼声声声入耳”,受众就会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工作者群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